乡村振兴 | 纪录片《无穷之路》空间叙事探析 摘要:2021年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如何做到“脱贫不返贫”是我们需要一直思考的问题。由香港TVB拍摄的扶贫纪录片《无穷之路》,就以这一问题为核心展开了拍摄和探讨,他们横穿祖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
乡村振兴 | 负重前行的时代奋斗者 摘要:作为河南作家的杰出代表,李佩甫的文字中总是流淌着一股带有历史底蕴的浑厚和贴近乡土的朴实。李佩甫是河南作家的杰出代表,他的“平原三部曲”(《羊的门》《城的灯》《生命册》)构建了一个阔达的豫中平原世
乡村振兴 | 坚守与转型 摘要:在现代化浪潮的裹挟下,如何书写与建构宏观与微观镜头下的中国农村,成为许多作家共同思考与关注的问题。贾平凹的《秦腔》用独特的话语与视角描写业已发生的乡村变化,从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全景图。在关
文学新时代 | 故乡的种子 《2021年河南文学作品选﹒中篇小说卷》共选入九部作品,作者分别为60后、70后、80后和90后,不但年龄呈阶梯形,而且分布广泛:维摩来自黄河流域的豫西;赵大河、罗尓豪来自伏牛山腹地的豫西南;安庆来自
名家忆远 | 论木心的自我完成之路:从传统到超越 摘要:木心引用布封的名言“人格即风格”,这既是木心的创作观念,也是他的批评标准,其核心在于艺术的风格与艺术家的人格之间是一种互相映射的关系。木心以“人生艺术一元论”作为自己的生命原则,将人生奉献给文学
名家忆远 |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大陆赴香港文人的家国想象 摘要:20世纪四五十年代,香港作为多元兼容的“公共空间”、众声喧哗的“公共场域”,曾吸引部分大陆文人南下。不管是主动南下还是被动离散,他们都携带着满满的中原文化行李。两岸阻隔后,这些作家承受着心灵的地
名家名作 | 《边城》的空间书写与人物塑形 摘要:作为一位个人风格明显的作家,沈从文在中国文坛颇具影响力。他笔下的“湘西”系列小说凭借着其独特的魅力而广受欢迎,其中《边城》最具代表性。在《边城》中,沈从文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空间结
名家名作 | 超越和改写传统的侠义精神 摘要:老舍的短篇小说《兔》,主要讲述了底层艺人小陈在社会中挣扎浮沉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但它的特殊性在于老舍隐晦地从同性恋的角度出发,书写了主人公小陈传奇的一生以及其处于双重边缘的困境,在人物
画的絮语 | 工写兼施造画境 色墨并举生神韵 朱育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乐观谦逊、腹有诗华,其作品题材广泛,造型扎实,技法精湛,生机盎然,形神兼备,格调高雅。她接受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院校均为中央美术学院,这让她的花鸟画有着极为严谨的学院背景,其艺术语言
戏剧艺术 | 戏剧内部精妙的对话关系和对位关系 电影《萨德侯爵夫人》剧照。1992年英格玛·伯格曼导演的电影《萨德侯爵夫人》算得上是伯格曼与三岛由纪夫的一次“隔空对话”。导演呈现了三岛由纪夫创造的纯女性世界以及极具冲击力的观念,还在那些特色鲜明的女
流光飞影 | 电影中的城市想象与城市形象 摘要:《日出》作为中国现代戏剧史的代表作,自刊出以来曾多次被改编为电影、音乐剧、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影片《日出》于1985年上映,电影剧本由曹禺及其女儿万方亲自改编并发表于1984年第三期《收获》。
流光飞影 | 论典型场景在电影《摔跤吧!爸爸》叙事中的作用 内容提要:场景分析是判定电影类型的重要标准,体育竞技场景的设计,是体育类型电影叙事中的核心环节和重场戏。2017年被引入中国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精心设计了5个摔跤场景,这5个摔跤场景不仅是影片情
经典文学 | 捕捉情感结构的微妙变化 摘要:简·奥斯丁的小说致力于探索爱情与婚姻,《劝导》作为她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其中对于爱情与婚姻的理解已经相对成熟。奥斯丁认为理想的爱情模式是理性与情感的完美结合,而理性和情感则是建立在美德的基础之上
80后作家 | 论孙频《去往澳大利亚的水手》的色彩书写 摘要:孙频的中篇小说《去往澳大利亚的水手》,利用色彩的突显、对比与色彩词的搭配,打造了一个精彩纷呈的艺术世界。孙频在作品中的色彩书写,基于其对中西绘画的领悟,达到了润色语言、营造意境、传达思想的艺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