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语小说速递 | 另一个维度看世界 人类热衷于分门别类,渴望在混沌无序的宇宙找到答案。譬如提出时间这个概念,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时间长河不断向前流淌,人类文明的出现,相较于宇宙永恒,不过弹指一瞬。人类所制定的关于时间的常数,只是
海外华语小说速递 | 贞姨 1983年,贞姨39岁,邻里有人说她48岁,有人说33岁,问她,说39岁。第二年问她,还是39岁,第三年邻里也不问了,知道她还是39岁。自从赵三搬到公园里5号后栋做了贞姨邻居,情况就有了变化。他先是给
小说家 | 伙墙开门 踌躇再三,李有归决定先给在南京读研的女儿李畅打个电话。电话里,李有归先问了问女儿的近况,身体好不好,论文写得怎么样,然后说起学校的事——学校的大瓦房,不是一直漏雨嘛,这几年就吵吵着翻盖。前段时间来了文
小说家 | 千分尺 那年叔叔十九岁,正在读高一。那是个牛羊归圈的夏日黄昏,村庄上空正弥漫着草木灰味道的炊烟,我家来了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骑着一辆大二八自行车。他一定是走了很远的路,满头满脸都是汗,白色的半袖衫也湿透了,软
小说家 | 付久江的故事法 付久江似乎格外着迷于故事,无论是自身的际遇,还是道听途说的轶事传言,都可能成为刺激到他写作神经的开关按键。然而,键子按下后,随叙事逶迤而来的后续的一切,与故事的关系,则肯定复杂而又微妙。于是,如何剪裁
小说天下 | 一直在雨中 A1雨水在惊雷声中急下了一阵,变小变细了,悄悄滋润在万物之中,挂着水珠的嫩芽闪着动人的光。天虽深沉,却很清爽。久远的矿区已经闭矿,空中的雾霾霎时散去。我打开手机,跟着那条陌生的导航线路往前走。这地方是
微小说 | 城里的猫(外二篇) 往返600公里,二姨驾车,专程从市区把这个家伙送到我家来了。二姨饭不吃,水不喝,放下装猫的纸箱,还有猫粮、猫窝、猫绳之类的东西,立马就走了。理由是她心里不好受,还怕猫会跟踪她。打开纸箱,出现在我们面前
散文家 | 在蒙古高原洄游 蒙古高原上的达里诺尔湖,是蒙古人心中的圣湖。“达里诺尔”是蒙古语,汉意为像大海一样的湖。因为盐碱度高,湖里的生物几乎绝迹,却生长着一种耐高盐碱的华子鱼,每年四月,它们逆流而上,游到一百余公里远的河流上
散文家 | 骟马的汉子走在草原上 1马和牛羊能够到达的地方,一定会有一个家,蒙古人的家。蒙古人的家,都有一个习俗——每年夏历四月,都要给牛马羊举行隆重的去势仪式。苏和还没有起床,蒙古包外响起狗吠的声音。妻子走出去,狗吠声马上停了下来。
散文寰宇 | 母亲的疼痛 1母亲已跨过七十岁的门槛,发丝银白,齐整而不凌乱,略显浮肿、沟壑纵横的脸庞映射出岁月的沧桑。纠缠多年的痛风症,让她的手指变形,脚趾肿胀。顽固不化的糖尿病,时常在她虚胖的身躯里称王称霸、兴风作浪。五十年
散文寰宇 | 回乡记 因为一次采风,我与两位画友回到了我阔别30多年的家乡江东镇。文化站站长大牛是我初中时的同学,接待了我们。大牛见我,先是一愣,然后迫不及待地猛握我的手,哎呀,我的妈呀,你这大画家总算回来了,我可是好多好
文学与故乡 | 美国的银杏 很长时间了,你一直想把那段经历写出来。但每次打开电脑,又觉得为难,毕竟那段经历对你来说,是短暂而特殊的。好在你还保留着当时的日记。说是日记,其实也是笔记,基本上每天的主要事情和听课读书的基本内容,都在
诗空间 | 小叙说(组诗) 车至川南但见青山延绵不绝一棵棵不老松和别的树木伫立山头在久久地守望着星月交替,四季轮转天空虽有乌云压阵,而深秋的葱茏却由远及近地,传递出生命中的蓬勃与盎然河流那么多,正从昨天流向未知的远方农田那么多,
诗空间 | 玫瑰梦 (组诗) 欢喜心这最后一场雪梦一样安详仿佛被神针触动了灵性我起身下地,走近窗台注视着寂静的路灯下一群淡黄色凤蝶,疏密有致翩然洒在屋顶上、树枝上一点一点地洇散刷洗干净瓦片上的灰尘更多的雪落在地上,遮住杂草低矮的鸡
新批评·纪念古元 | 刻刀下的革命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派遣大批干部进入东北与华北地区,此前集中于陕甘宁边区的大量文艺工作者也随即转入全国新老解放区。鲁迅艺术文学院先后由周扬、吕骥、张庚带队,辗转迁往东北办学;舒群率领东北文艺工作团,
新批评·纪念古元 | 为东北土改绘制历史画册 《暴风骤雨》是作家周立波完成于1947年到1948年的长篇小说。周立波于1946年10月到松江省珠河县(后改称尚志县,今尚志市)元宝区元宝镇参加土改。1947年,在完成了小说上卷的初稿后,感到材料不够
名家手泽赏读 | 丹青寄意怀师恩 汪曾祺为扬州朱自清故居画墨菊并题句:“解得夕阳无限好,不须惆怅近黄昏。”款作“佩弦师句 一九九二年九月 汪曾祺”(见封三)。解读这件手泽,有必要先简述一下汪曾祺和朱自清不同寻常的关系史。朱自清(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