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 请引导孩子合理比较 一天下午,一女生拿着考了满分的试卷回家后,大哭了一场。母亲问她:“你考了一百分,为什么还要哭呢?”该女生说:“同桌的小岚也考了满分!长得还比我漂亮!”由此可见,该女生拥有强烈的嫉妒心,这是由于不合理的
主编访谈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及教育策略 了解学生真实的心理健康状况、摸清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是有的放矢开展教育、预防和干预的前提。为澄清我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不一的争论,俞国良教授课题组于2021年初开始对2010-2020年来检索到
学术空间 | 父母教养行为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及教育建议 摘要:非自杀性自伤是指个体在没有自杀意图的情况下故意伤害自己的身体,且不被社会和文化认可的行为。青少年时期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高发期。父母教养行为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出现和停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实践 | “知·行·省”生涯教育模式对高中生生涯适应力影响的实践研究 摘要:新高考改革强化了对高中生开展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鉴于高中阶段学生所处的生涯发展阶段以及“乌卡时代(VUCA)”的特点,结合学校“知行合一·体验内生”的德育理念,依托于库伯的经验学习圈理论,
研究实践 | 父母教养方式、心理资本与小学生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 摘要:为了解小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心理资本与小学生学习投入的关系,以江苏省苏州市某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84份,数据分析结果发现,除
研究实践 | 寄宿制初中生亲子关系与学业成就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摘要:亲子关系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第一个社会关系,关系着个体的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自我效能感作为人们对自己活动效能的判断,对其行为的驱动、实施和调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寄宿制初中生亲子关系、自
课程思考 | 提升积极心理品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摘要: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立足学生发展需求,建设并实施了校本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阳光少年说”。“阳光少年说”以积极心理
课程思考 | 具身认知对建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学模式的启示 摘要:近年来,认知心理学的许多研究开始聚焦具身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认知过程中的身体参与极为重要,认知与身体的体验密切相关,它打破了传统以“二元论”为基础的认知理论,表现出涉身性、情境性、耦合性、生成性
活动设计 | 我的“课余充电器” 关键词:时间管理;课余时间;自我控制;习惯养成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04-0037-04【活动背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活动设计 | 感知父母心,沟通有锦囊 关键词:亲子沟通;亲子关系;沟通技巧;初中生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04-0041-05【活动背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
活动设计 | 赞美练习室 关键词: 赞美;人际关系;交往技能;活动设计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04-0046-04【活动背景】进入初中,学生自我意识不断觉醒,自尊感逐步强烈,他
活动设计 | 欢迎登陆注意力星球 关键词:注意力;学习习惯;有意注意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04-0050-03【活动理念】注意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之一,在小学低段,学生注意保持时间
咨询方略 | 催眠技术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催眠技术已逐渐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并发挥其独特而有效的作用。将催眠技术应用于中小学心理辅导中,能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部分心理问题。概述了催眠技术和催眠流程,并结合中小学实际案例的研
辅导个案 | 走出越努力越退步的考试困境 摘要:临近高考,一名高三学生非常焦虑,感觉自己越努力成绩不进反而退步,导致对考试失去信心,焦虑不安,无法专心复习。心理教师结合工作经验,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及放松疗法帮助学生重建自信,学会放松,调整认知,
辅导个案 | 谁来帮帮我 摘要:一名四年级男生在观看SCP视频内容后产生害怕焦虑情绪,由于情绪不被父母、同学接纳而引起焦虑泛化,并开始对非具体对象产生紧张不安情绪。心理教师通过具体化和焦点解决“量尺”技术帮助该名学生明确焦虑来
生涯教育 | 向阳而生:在专业训练中提升中职生的生涯自信 摘要:中职生普遍存在专业认同度低、自我效能感不足、学习心理不良、意志力低下等问题,想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需借助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帮助学生明晰自己可以学什么,从而提升中职生的专业认同度,激发学习动
一线快递 | 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家校沟通策略 摘要:在识别和评估中学生心理危机状态时,及时的家校沟通可以实现家校信息共享,以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状况,调动家庭资源,从而找到有效预防心理危机发生的途径。因此,良好的家校沟通是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一线快递 | 学校心理教师在“医教协同”中的工作探讨 摘要:随着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频发,校园内越来越多的心理高危学生需要接受“医学转介”,于是构建“医教协同”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成为必要,对学校心理教师的专业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深入探讨“心理危重点学生如何
班级心育 | 教育学生,从倾听开始 摘要:倾听在人际交往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沟通方式,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中也是如此。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放下对学生已有的想法和评判,认真充分地倾听学生的诉说,深入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这对于解决学
家教心主张 | 青少年厌学拒学现象的心理学理解及家庭支持策略 摘要:当正值学龄期的孩子们厌倦、拒绝去上学而是留在家里无所事事或者沉溺网络,如何理解厌学拒学现象背后的深层心理需求,并支持厌学拒学孩子的健康发展无疑成为摆在家庭、学校、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从厌学拒学的
家教心主张 | 封面人物:吴海婧 封面人物档案吴海婧,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沙游指导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生涯规划指导师,内蒙古赤峰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心理教育教研员,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心理课题研究专家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