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周刊2023年第16期

新民周刊

新民周刊2023年第16期

周刊 时政综合

简介

《新民周刊》以“影响主流”为己任,关注“新闻、新知、新锐,民生、民情、民意”,力求理性、冷

目录

新民一周 | 年轻不可轻

“年轻不可轻”,这是新民周刊主办的青少年社论大赛主题。为什么说“年轻不可轻”? 为什么主办青少年社论大赛?1957年11月17日,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学接见中国留苏学生时,讲过一段热情洋溢的话:“世界是你

封面报道 | 人生第一篇“社论”

非常之世,需要非常之见地。时代洪流浩浩荡荡,年轻人该如何上下求索,振臂一呼,迸发青春力量?时事热点反反复复,年轻人该如何洞察辨析,指点江山,激荡社会关切?新民周刊首届青少年社论大赛,为年轻人提供一个挥

封面报道 | 从社论大赛,看青春力量

社论大赛首在鼓励青少年将眼光投向书斋之外,关心时事,培养面向世界的成长观。“非常之世,需要非常之见地”。2022年11月初新民周刊发出首届青少年社论大赛邀请函,开门见山是这一句话。“非常之世”,好理解

封面报道 | 拒绝娱乐至死,不做“文化穷人”

近日,一则名为《被央视批评,榨干年轻人的“上瘾行为”:我们正在变成文化穷人》的短视频引起热议。视频中作者指出,当下“一分钟读完《红楼梦》”“五分钟看完一部电影”等过度简化书籍、影视内容的解说节目,消解

封面报道 | 时间的价值

2022年7月,龙门石窟最具盛名的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完成了时隔50年的又一次大修。50年前,这座佛像遍体鳞伤,历经四年维修,终在一众细心坚韧的石匠老师傅的抢救下重获新生。跨越半个世纪,这一些老师傅中,只

封面报道 | 评委圆桌:书斋中的年轻人缺什么?

陈思和复旦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现当代文学学者、批评家。学会写时事评论,是关心外部世界的好方法。金宇澄小说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长篇小说《繁花》被誉为“最好的上海小说,最好的城市小说”。没有人让

封面报道 | 名师访谈:通过大语文,认识大世界

2022年尾,“新民周刊首届青少年社论大赛”发出征集令,2023年4月,来自上海30所学校的学生投稿参赛,经过公正、严格的评选后,评奖结果终于揭晓。阅读这些获奖文章,作为记者不得不感叹长江后浪推前浪,

广域 | 七日谈

壹使用俄罗斯卢布和人民币进行结算是俄罗斯的首要任务,这对俄中双方是“互惠互利”且“可靠”的方式。近日,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安诺夫表示,俄罗斯与中国间超过70%的贸易结算已经转为本币结算。贰应该解释为日本

广域 | 热点

A 中国700吨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台考台试车圆满成功4月24日,“中国宇航新动力铜川试验中心”所属亚洲最大推力700吨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台考台试车圆满成功,可正式投入工程应用。航天液体动力学术技术带头

广域 | 热词·数据·热脸

霍氏串珠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牵头多名国内外古生物学者,近期在我国山东、安徽发现一种约8亿年前的原始生物化石——霍氏串珠。霍氏串珠(Horodyskia)是发现于元古宙地层中的

广域 | “方便”不方便

老同事快要退休了,手头的事一件一件移交。片子不审了,稿子不看了,会也不开了。问他失落吧?他爽声大笑:不上班了,以后倒真是——麻烦。老同事的“麻烦”,指的竟是以后怎么上厕所!“平时,我总是跑到单位来方便

广域 | 花友伊娃

与伊娃相识,很有故事性。那年6月中旬,想给家里换台大冰箱,于是到某大型家电商场看货。我径直来到一家中外合资的冰箱柜台,当班营业员就是伊娃。因为对这个品牌的信任,也因为活动力度大得诱人,还因为伊娃的热情

广域 | 脚趾抓地

杰西和塞琳娜在唱片店试听音乐,狭小的试听空间里,两人目光闪烁地接触并逃离。塞琳娜心里说:“我喜欢我望向别处时他落在我身上的目光。”这是电影“爱在”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爱在黎明破晓前》,塞琳娜跟随在火车上

广域 | 今年车展,传统车企急了(2023年 第15期)

上期封面国产新能源车已经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占据了八成份额,当比亚迪已经跃为全球第一新能源车企,销量超过特斯拉,中国汽车市场,从量变到了质变。巨变中,无论对于中国或是外国的传统车企,还是曾经春笋勃

漫漫谈 | 霉“军”复苏 等

1.霉“军”复苏岸田文雄近日配合靖国神社的春季例行大祭,以“内阁总理大臣岸田文雄”的名义供奉了被称为“真榊”的供品。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称,中方坚决反对日方有关靖国神社的消极动向,已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观察家 | “新闻自由”的外衣碎了一地

最近一段时间,推特给美国之音、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美国公共广播公司(PBS)、英国广播公司(BBC)、加拿大广播公司(CBC)贴上“政府资助媒体”标签,引起了这些美西方媒体的激烈指责和反对,也

文化 | 故宫犍陀罗展:理想国的香气

佛立像近景。摄影/ 杜雨敖三年前,故宫博物院将每日预约观众人数从5000人上调为8000人。即使是这个数量,位于故宫文华殿的“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还是让观众体会到了什么是“好难约”的展。这一国内最

文化 | 探看“譬若香山”精品

整理|杜雨敖 非 虫 “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正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举行。展览选取了来自巴基斯坦和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共203件(套),其中巴方文物173件(套),除早期佛菩萨造像、佛传故事、佛本生故事、

文化 | 大佛,见证着中国自古的开放

3月16日,“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向公众开展。犍陀罗位于现在的巴基斯坦西北部和阿富汗东部地区,是古印度十六列国之一,印度孔雀王朝君主阿育王曾派佛教徒来犍陀罗传播佛教。公元1世

文化 | 佛教东传小史

公元前5世纪左右,印度大地上诞生了名为佛教的新兴宗教,很快就在南亚地区兴盛起来。大约于公元前1世纪,佛教传入我国,首先传入西域,也就是如今的新疆地区。一条由迦湿弥罗经丝绸之路南道首先传入于阗(今新疆和

文化 | 散落世界各地的犍陀罗艺术

公元1世纪起,犍陀罗佛教艺术逐步形成。因犍陀罗地区地处于印度与中亚、西亚交通的枢纽,多种文明长期在犍陀罗地区交汇融合,犍陀罗佛教艺术混合了古希腊、罗马、波斯以及印度多元艺术表现技巧,其寺院建筑、石雕、

文化 | 两万里路,追寻佛学艺术东传的足印

中国新疆克孜尔石窟第81号窟东壁壁画,盘腿而坐的须大拏。走进上海市徐汇区一幢高层建筑中的丁和工作室,记者仿佛实现了时空穿越——身后喧闹的上海消失了,瞬间来到了公元4—5世纪的古龟兹国的疆域。丁和将自己

文化 | 中亚,继续碎裂还是继续交融

“犍陀罗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是希腊、波斯、印度等多元文明碰撞与融合的产物。犍陀罗艺术在丝绸之路沿线文明的不断交流互鉴中焕发出活力与创造力,不仅推动了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与飞升,也在佛教传入中国并逐

文化 | 林白:一个游子给故乡的礼物

认识林白二十多年了,从她参加黄河考察活动开始。而这一次的采访,是因为林白第十部长篇小说《北流》的出版。这是林白最厚的一本长篇小说,更是她过往写作的集大成之作。这本以林白故乡北流命名的长篇小说,也是60

社会 | 法国大厨:用美食营造上海新地标

拥有百年历史的“上海第一花园马路 ”新华路,一座漂亮的老洋房静静伫立,格子窗透出温暖的灯火,花园里更是风月无边。每年的冬天,圣诞树上亮起了彩灯,鼓风机吹起漫天飞雪,引得路人纷纷进来打卡拍照,感受浪漫的

专栏 | 远方美术的姿态

姚谦音乐制作人Music Producer游走于两岸音乐界完全没有想到,2023年2月去了一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么多年以来,在年年规划的旅游计划之中,澳大利亚也一直都不在名单之上,总有其它更吸引我去

专栏 | 春水礼云子

沈嘉禄专栏作家Columnist爱好美食和收藏广东番禺有一道乡土美味,就是将蟛蜞的卵收集起来制成蘸料,叫作“礼云子”。《论语·阳货》中有一节:“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这里所说的

专栏 | 走向更孤独的状态

苗炜专栏作家Columnist读书,写字,旅游,锻炼英国的《卫报》在2023年2月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过去几周,我只跟邮递员说了几句话”,这句话来自一位受访者,他独居,邮递员上门的时候,两人会聊上

专栏 | 君子如玉,既清且静

胡维露扮演《牡丹亭》中的柳梦梅,荣获31届白玉兰戏剧主角奖榜首。在第三十一届上海白玉兰戏剧奖,上海昆剧团优秀青年艺术家胡维露荣获主角奖榜首,作为好友,深深为她高兴。最初对维露有所了解,因为她是一位颇具

专栏 | 哈维对今日美国的批评

《反资本世界简史》[英] 大卫·哈维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23年2月大卫·哈维的《反资本世界简史》是对他的《新自由主义简史》的更新与延伸。这位西方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不仅指出新自由主义的合法化危机,

专栏 | 飘萍般的成年爱情

走进影院的那天,我们拐进了位置不多的小厅——那天整场只有四人——就像片名《稍微想起一些》的呼应:稍微坐了几个。片头会让人隐约想起索菲亚·科波拉20年前惊艳观众的《迷失东京》,但20年前再怎么惊艳,如今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