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2年第3期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2年第3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湖北教育》杂志创刊于1949年,是一份和新中国同时诞生的教育期刊,虽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但服务教学、服务教师、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风格愈久弥新,呈现出与时俱进、勇立潮头的期刊形象,进入中国期刊方阵,获双效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作为湖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的指导性刊物,《湖北教育》以服务课堂教学,推动教育创新为办刊宗旨,以编研结合,以研促编为编辑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交流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作出自己的贡献。

目录

卷首 | 培养学习素质是时代的需要

学习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础上经后天培养形成的学习的基本品质或能力,是人的各种素质形成的元素质。学习素质具有内涵的综合性、品质的稳定性、个体的差异性和发展的原生性四个特性,它包括学习认识系统、学习

聚焦 | 体验取向下研学旅行课程活动设计

作为校内外结合的教育形式,研学旅行要突破固有的“活动论”,从课程视域探索其内涵,研究其综合化设计与开发、序列化组织与实施等问题。只有系统、科学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才能展现研学旅行的教育优势。如何抓住研

聚焦 | 行走的课程 生活的教育

把研学旅行教育活动课程化,赋予其明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成果、评价方式,能最大限度地挖掘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研学旅行课程的规范化实施可以通过“行前学、行中学、行后学”三个环节

聚焦 | 研学旅行课程实施“四字诀”

要充分发挥研学旅行课程的教育价值,我们不妨从“研学旅行”的名称上着力,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中做到“研”有主题、“学”贯全程、“旅”增见识、“行”有规划。笔者结合襄阳市《研学旅行》地方课程教材的编写与实施,

聚焦 | 以校长领导力推进学校改革发展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奥林小学(以下简称“奥林小学”)积极建构“互联网+锦标教育”顶层设计,着力建设数字化校园环境,推进基于大数据的课堂分析、学习分析技术运用,探索数字化教研环境、模式与机制建设,努力提高

聚焦 | 数字资源下智慧校园的构建

当前,基于云计算、人工智能,融合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辅助教学及管理软件应用广泛,使中小学教育逐步走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信息化发展路径。奥林小学立足智能化环境建设、信息

聚焦 | 以信息促学

《数学广角——集合》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内容,涉及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或交集的元素个数。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如何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平台,引导学

聚焦 | 信息驱动下的精准教学

如何通过研读教材、调研学情精准定位集合教学的目标,借助信息平台促进学生对集合的深度理解呢?笔者以《数学广角——集合》教学为例,谈一谈做法。一、挖掘教材信息,厘清教学目标多个学段的教材中,我们都可以发现

聚焦 | 努力打造区域文化育人高地

“中国500强高中”“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中华诗教先进单位”“湖北省新课改样板校”……一所县级高中竟然获得如此多的高级别荣誉,引发了记者一探究竟的好奇心。2021年12月26日,记者来到

聚焦 | 特色育人 多元育人

黄石市阳新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阳新一中”)位于幕阜山脉北麓的阳新县,始建于1910年,距今有112年的建校历史。2017年8月,学校由老城区整体搬迁到风光秀丽的城东新区教育城,开始谱写学校发展的新篇

人物 | 罗明奎:将抽象的化学直观化

“同学们,弄清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其实很简单。请看:水果盘中的这个红苹果的质量是160克,两个大青枣的质量都是10克。请同学们算一算,大青枣与红苹果的质量比是多少?” “非常正确,的确是1比8。如果

人物 | 直观化学 以“简”提“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微观粒子运动的自然学科,具有抽象性特点。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根据化学教学的特点和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巧妙运用模型展示、多媒体和实验等手段,可将课堂教学直观化,达到化学教学以“

专栏 | 学习中心教学:落实学生素养发展的教学形态

学习中心教学为何必要,我们除了从“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立场进行理解,还可以从当代以素养发展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的实现所要求的教学过程来分析。这种分析实际上也是对学习中心教学何以成立的学理进行揭示,它有

专栏 | 基于学习体验的情境化问题设计

1890年,威廉·詹姆斯首次对问题和问题解决进行专论。几个世纪以来,问题和问题解决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门话题。1980年4月,美国数学教师协会(NCTM)首次提出,把问题解决作为80年代中小学数学

专栏 | 学习,在自读课中真实发生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构建了一个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具体到各单元,教材一般将前两篇文章安排为教读课文,后两篇文章安排为自读课文。课型不同,功能也不同。自读课文要

实践 | 披文入情 向美而读

刘云锋,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长期致力于基于语言建构的深度阅读策略研究,公开发表《语言建构的三个维度》《基于语言建构的深度阅读》《让阅读有深度》等研究成果。近两年,工作室聚焦“审

实践 | 审美意象建构的三种方式

从本源上讲,审美阅读的过程就是意象建构的过程。这是一个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化感性为理性的思维进程,也是一个语言与情感相互涵养、衍生的过程。建构意象的基本流程是“对象建构—情感移植—意象生成”。

实践 | 让语用具有鲜明的审美性

语言文字的运用作为审美阅读的核心元素,应当具有鲜明的审美性。什么是语用的审美性呢?一句话,言为心声,情动辞发。我们认为,教学实践中可以用四个词语来表达语用的审美性: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

实践 | “一主四翼”展风采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探

实践 | 碑帖不厌百回读

学习书法,首要是选择一本合适的书帖。西泠印社出版的《书法练习指导》,例字基本出自《多宝塔感应碑》。此碑是历代学书者初学时的优秀范本。如何吸取范本中的书法精髓,有效临帖呢?笔者的经验是——碑帖不厌百回读

实践 | 临帖“四部曲”

指导小学阶段的学生临帖,教师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具体而言,可以分为入眼、入脑、入手、入格四个阶段。入眼。入眼不是简单地看,而是细致观察。学生在临帖之前,教师要指导他们观察字形结构、用笔方法、线条特

实践 | 墨香留手气自华

《“一主四翼”展风采》《碑帖不厌百回读》《临帖“四部曲”》是一组主题明确、主次分明、各有侧重、相互贯通的系列文章。首篇文章以省级课题“小学书法教学中临帖的策略研究”为抓手,重点探讨了区域书法教师团队建

实践 | 类比阅读 事半功倍

“语文主题学习”实施以来,各地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这种教学思想,并有所创新。本期的两篇文章分别从类比阅读、自读课文指导两个方面对“语文主题学习”进行了新解读。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写作者

实践 | 自读课文的操作误区及对策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有一定数量的自读课文,教材安排这类课文旨在让学生用从教读课文中学习的方法自主完成类似文本的学习,从而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但很多教师教学这类文章时,采取与前面教读课

实践 | 小学古诗教学策略浅谈

“文无体不立。”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文体知识都是绕不开的基础。所谓分文体教学,就是教师从文体视角出发分析教材、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使教学顺应学生文体阅读思维。这种教学旨在解决文本教学中

实践 | 紧扣神话特征实施神话教学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解释,并依靠口头讲述使其代代相传,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具有永久的魅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神话教学的特点呢?笔者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神话单元为例,谈谈神话教学策略

实践 | 在比较中阅读散文

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从散文的文体特点出发设计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5篇散文,就非常适合运用比较阅读教学法来教学。一、利用文本的相似性创设教学情境

实践 | 从“静态文本”走向“动态课程”

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既要立足于“这一课”(“静态文本”),深入挖掘文本教学价值,科学设计教学环节,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又要超越“这一课”,用“动态课程”的眼光和思维来审视、统筹、升华“静态文本”。一、立足静

实践 | 在群文比较阅读中理解托物言志

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时,笔者将教材中的《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及从课外读物中精选的《白杨礼赞》三篇文章进行整合,设计了四个环节,通过群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落实单元人文主题“哲理之思”

实践 | 紧扣意象悟诗情

意象是诗人用来寄托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笔者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杜甫的《绝句》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紧扣意象感悟诗情。一、寻找意象建图式理解古诗,首要的是找到意象,并建立起整首诗的意象图式。教

实践 | 于无疑处生疑

文本解读,贵在有疑,这里的“疑”指疑问、质疑。实际教学中,教师善于从无疑处生疑,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突破教学重难点。从浅近的文字中生疑。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中的《江南》共七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

实践 | 减负增效识字始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统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先安排识字单元,教学简单的常用汉字,再安排汉语拼音教学,以渗透汉字文化,体现汉字规律,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如何实施有声有色的识字教

实践 | 浅谈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性的图片思维工具,它能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学习内容,把新学的知识融入或同化到已有知识结构中,以加速对知识的理解。本文以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的阅读文章——Western Tabl

实践 |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性浅探

高中英语教学的艺术性指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声音、图片、表演和活动等一系列手段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引领学生感受美。注重课堂导入。一堂课的导入对于调动学生的情绪、抓住学生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教

实践 | 基于直观图示理解分数除法算理

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主要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 算法就是计算的方法,解决“怎样算”的问题。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方式阐释算理呢?可以借助哪些直观模型

实践 | 以两次抽象实现算理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将“20以内进位加法”安排在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部分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可以称之为计算教学的“种子课”。笔者结合《有几瓶牛奶

实践 | 利用数形结合明晰算理

如何建构算理与算法交融的课堂,引导学生在探究算法中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形成算法,做到算理和算法的和谐统一呢?

实践 | 例谈全等三角形学习的四种意识

“全等三角形”的学习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树立四种意识,即通过“边角定形”意识实现元素到“三角形”的跨越,通过“利用全等”意识认识全等的作用,通过“推陈出新”意识增强推理能力,通过“全等变换”意

实践 | 关注教学基本问题

教学基本问题即“教什么、为什么教、如何教”的问题,它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基础和前提。笔者以《最短路径问题》为例,探讨如何厘清数学教学基本问题,实施有效教学。一、教什么《最短路径问题》是人教版

实践 | 以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动力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教师有效地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表象,促进新知内化。动手操作让知识由抽象变直观。操作学具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让

观察 | 每朵花都是美的

生活中,花是触眼可及的。因为生长环境不同,花儿们呈现出不同的生长姿态,有的雍容华贵,有的清新淡雅,也有的残缺不全,但它们都是美的。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多一双发现的眼睛,我们便会发现,他们都是美的。开学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