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杖、助行器、轮椅 这些康复的好帮手您用对了吗
生活中,我们有时可在自家小区里看见一些老年人,推着前面有个能用来装东西的小篮子,四只脚带轮子。它能帮助膝关节减少负重,帮身体保持平衡,是辅助老年人行走的助行器。有时,我们也能偶遇拄着拐杖准备上学的青少年。问及父母原因,大多数情况下,孩子是因为跑步、踢球等运动导致骨折,拄拐是为了固定患肢,加速愈合,避免二次伤害。
康复器械助力疾病康复
对于健康人来说,很多生理功能似乎是我们天然就具有的。我们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准备、不需要特殊发力,就能呼吸、眨眼、行走,拥有心跳。渴了会自然而然地用手端起水杯,想去卫生间则站起来就去。但是,对于脑卒中等平衡功能失调者,因手术、疾病等原因导致下肢肌力弱、关节无法负重者,因严重的心脏病等原因,步行不利于机体健康的朋友来说,步行变成了一种奢望。
对于这些人群来说,无法行走,或者说无法安全、正常地行走,不仅仅是让生活变得不便捷,更重要的是,缺乏运动锻炼辅助,疾病的康复进度会变慢,肌肉萎缩进而引起其他并发症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因此,了解拐杖、助行器、轮椅这些康复器械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对于促进疾病康复,帮助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提高生活质量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拐杖的作用与使用建议
拐杖可辅助行走,一般为木制或金属质地,有腋下拐杖和四角拐杖两种。四角拐杖杖底有四个支脚,四脚落地,受力面积大,稳定性更好。单侧下肢骨折的患者,因脑部损伤造成运动系统、感觉系统功能障碍发生偏瘫,即同侧上、下肢瘫痪的患者,康复期需要依靠拐杖,才能独立行走,提高日常活动能力。拐杖的使用注意事项如下:
1.练习不可过于心急:对于何时开始使用拐杖,患者和家属不可心急。患者何时能够扶拐下地需要遵从医嘱,以免对骨折的愈合、肢体的康复造成不良影响。
2.最好选用能够调节高度的拐杖:拐杖高度最好与患者身高协调。具体为,腋下拐杖的拐顶应距患者腋窝5~10厘米。四角拐杖的高度最好与患者股骨大转子上缘持平,也可用身高(厘米)乘以0.72计算适宜高度。
3.专人照看:患者刚开始进行行走训练时,必须有专人照看,以免摔倒。
4.按照正确节奏行走:行走训练步骤为先移动拐杖,再迈出患侧腿,最后迈出健侧腿。
5.掌握技巧,避免造成新的伤害:对于腋下拄拐者,应防止用腋窝用力支撑,以免造成臂丛神经麻痹,增加新的痛苦,影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情绪。使用腋下拐应使用双拐,而非单拐。
6.保持重心稳定:初期使用拐杖时,步子应迈得小一些,保持重心中立位,以免重心不稳导致摔倒等意外。
7.停用拐杖的时间有讲究:骨折患者停用拐杖的时间也有讲究。有些患者十分心急,不等骨折愈合就着急停止使用拐杖。这样走路的话,身体重量对患肢会造成压力,可能导致骨折畸形或钢板变形,严重的甚至需再次手术。也有些骨折患者担心自己“没好利索”,一直拄拐,不愿自己步行。但这样做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影响未来的身体功能和步态。
四脚框架式助行器的作用与使用建议
四脚框架式助行器一般为金属材质,分带轮和不带轮两种。带轮助行器使用更便捷,但稳定性稍差。助行器能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和行走,可帮助股骨骨折等疾病导致的下肢行动不便者,下肢肌力较弱的老年人进行康复训练、行走、站立、如厕,能改善人的步行能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与拐杖相比,助行器与地面接触的面积更大,使用者用双手可以轻易操作,不需要将全身的重量全部“压”在拐杖的细窄的手柄上,身体的不适感大大下降。在站立和行走间隙,患者的足、踝、膝、髋、肩关节可以始终处于中立位(与人的解剖位姿势基本相同),身体各关节受力平均。四脚框架式助行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如下:
1.练习不可过于心急:患者何时能够使用助行器需要谨遵医嘱,患者和家属不可心急。
2.高度应适合患者的身高:助行器一般可调节高度。患者直立时,肘关节应以屈曲30度的状态手持助行器,使助行器的高度与股骨大转子保持水平位置。助行器高矮合适可以避免人体重心前倒或后仰。
3.使用空间有要求:助行器比人体略宽,应确保所行道路宽敞、无障碍物、无坡度,可以容纳助行器使用者通过。
4.按照正确节奏行走:使用助行器行走时,应先提起助行器向前移动,双手臂伸直支撑身体,然后向前迈出患腿,最后向前迈出健腿,让健腿与患腿保持水平位置。
5.使用者不可距离助行器太远:患者移动助行器后,双臂不可伸太直。迈步时腿不要太靠近步行器。
轮椅的作用与使用建议
轮椅是装有轮子可以帮助替代行走的椅子,能满足肢体伤残者和行动不便人士的代步需求,方便截瘫患者、老年人等借助轮椅锻炼身体和参与社会活动,可以提高因疾病、年龄等原因失去行动能力的患者的存在感、舒适感与安全感。轮椅的使用注意事项如下:
1.患者使用轮椅应保证姿态正确:患者不可斜坐、歪坐、侧坐。患者家属应保证患者在轮椅中保持的良好姿态,躯干中立、两侧对称、头颈正直、脊柱伸直、保持正常生理曲线、骨盆位置端正、髌骨正向前方、两脚尖正对前方。
2.避免压疮:患者如果长期使用轮椅,可能因为臀部长时间紧贴椅面,椅面透气性差,椅面材质不佳,无法有效平衡分散身体压力等原因,导致患者臀部、腿部出现压疮。患者后背会长时间紧贴椅背,可能因为血液循环不畅引发疾病。家属可以为患者购买透气性好、蜂窝状或可充气的坐垫、靠垫。这类产品的材质多为凝胶、泡沫等,可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家属应注意调节脚托高度。脚托过高,患者的屈髋角度过大,体重会更多地加压在坐骨结节上,易引起压疮。
3.调节扶手高度:患者坐在轮椅上时,大臂自然垂下,胳膊肘应低于扶手2.5厘米。适当的扶手高度有助于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平衡,并可使上肢放置在舒适的位置上。扶手太高,上臂被迫上抬,易产生疲劳感。扶手太低,则需要上身前倾才能维持平衡,不仅容易疲劳,也可能影响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