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南亚铜鼓” 系列丛书的策划与“走出去” 实践

作者: 卢秋韵

“中国-东南亚铜鼓”系列丛书是广西人民出版社自主策划的一套精品学术图书,目前出版的3 卷均成功“走出去”,并在东盟国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2016 年以来,丛书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东南亚铜鼓数字化记录与研究”、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国际策划与组稿)、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东南亚铜鼓数字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等。2016年,《中国-东南亚铜鼓:老挝卷》成功输出老挝;2018 年,《中国-东南亚铜鼓:柬埔寨卷》捐赠给柬埔寨出版发行局;2020 年,《中国-东南亚铜鼓:缅甸卷》与缅甸国家级最高出版社缅甸文化宫出版社达成版权输出意向。回顾这套丛书 1 至 3 卷的出版过程,对于如何将学术性图书打造成外向型图书,并实现版权输出,广西人民出版社积累了有益经验。

立足国际视野,策划组织书稿

2013 年恰逢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人民出版社为展现融合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策划了“中国-东南亚铜鼓”系列丛书并邀请在民族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的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李富强教授担任丛书的主编。丛书的国内课题组与海外研究机构组成联合课题组,每卷均聘请外国专家担任联合主编,以跨国田野调查为主要调查形式,力图展现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各国铜鼓馆藏和私藏的丰富面貌,并将系列丛书作为“一套囊括整个铜鼓文化圈铜鼓完整翔实的资料总集”确立中国铜鼓藏品及研究的世界领先地位。

积极对外推介,同步版权输出

“中国-东南亚铜鼓”系列丛书从选题策划阶段开始,就确立了外向型学术性图书的定位,为了更好地“走出去”,责任编辑与版权编辑通过作者推荐与国外官方和民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和友好的关系,在图书编辑出版过程中同时推进版权输出工作。

“中国—东南亚铜鼓” 系列丛书的策划与“走出去” 实践0
“中国-东南亚铜鼓” 系列丛书课题组开展实地调研。作者供图

2016 年 8 月,《中国-东南亚铜鼓:老挝卷》正在紧张地编辑校对中,编辑在作者的引荐下赴老挝商洽版权事宜。其间,老挝信息文化旅游部文物遗产司司长本天 · 西里巴攀高度评价《中国-东南亚铜鼓:老挝卷》对总结梳理老挝铜鼓文化的重大意义,并与编辑达成了基本的版权合作意向。由于老挝是 2016 年度东盟峰会的轮值主席国,在老挝文化部的支持下,该书作为国礼赠送给参加第 19 届东盟与中日韩( 10+3 )领导人会议和第 11 届东亚峰会的各国领导人。在第 23 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广西人民出版社与老挝方代表签订了《中国-东南亚铜鼓:老挝卷》一书的版权输出协议,这是老挝首次与中国出版机构签订图书版权协议。

2018 年,正值中柬建交 60 周年,《中国-东南亚铜鼓:柬埔寨卷》的编辑作为广西出版代表团成员参加了 2018 年 7 月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的图书出版交流活动和 2018 年“丝路书香 · 广西书架”揭牌暨赠书仪式,并向柬埔寨出版发行局等单位赠送了《中国-东南亚铜鼓:柬埔寨卷》等一批图书,这些图书在柬埔寨的图书馆、书店进行展示和销售。此次实体输出为柬埔寨民众了解中国文化增加了渠道,也为实现两国文化交流、民心相通打开了一扇窗口。

2020 年是中缅建交 70 周年。2020 年 1 月,习近平主席应邀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开启了续写千年“胞波”情谊的新乐章。此时,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东南亚铜鼓:缅甸卷》的编辑出版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筹备中。通过作者引荐,2019 年底,丛书编辑与缅甸驻南宁总领事馆建立联系,并以正式函件的方式向缅甸驻南宁总领事馆表达了希望与缅甸官方出版社合作出版图书的意向。2020 年初,广西人民出版社收到了缅甸驻南宁总领事馆的回函,确立双方就《中国-东南亚铜鼓:缅甸卷》开展合作出版事宜,目前该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中国—东南亚铜鼓” 系列丛书的策划与“走出去” 实践1
“中国– 东南亚铜鼓” 系列丛书部分图书的书影。作者供图

加大宣传报道,促进文化交流

图书“走出去”之后,广西人民出版社积极开展国内外的宣传报道。在国内,广西人民出版社通过区内外各家媒体发布了丛书的出版上市及成功实现版权输出的资讯,并在重大的国际书展如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对丛书开展重点宣传推介。在国外,广西人民出版社联合海外知名媒体如新华社万象分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老挝语部、《华商日报》、《星洲日报》、《柬华日报》等开展广泛的图书宣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广西人民出版社通过发掘既有地域性又有国际性的选题、明确定位精心策划、打磨图书细节、抓住图书版权输出机遇、扩大图书海外影响力等方式,走出了一条策划编辑学术性图书并“走出去”的道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