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山》 的跨文化对话:壮族民间故事如何走进阿拉伯儿童视野

作者: 张惠琼 陈丽娟

《灯笼山》 的跨文化对话:壮族民间故事如何走进阿拉伯儿童视野0
《灯笼山》阿拉伯文封面。

民族原创绘本《灯笼山》 ,是广西民族出版社于 2020 年出版的一本儿童绘本。该书由资深儿童文学作家吴烜和剪纸传承人钟昀睿历时两年精心打造而成,讲述了太阳神之子桂娃历尽艰险打败偷窃夜明珠的水怪,让安定和光明重回左江航道的神话故事。

中国故事 ,世界表达

绘本《灯笼山》将广西左江花山岩画传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相结合,创作灵感来源于广西壮族聚居区流传的关于太阳神之子桂娃的民间神话故事。这些故事是“花山岩画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壮族风格,展现了壮族儿女热情善良、勇敢顽强的优秀品质。该书中文版一经推出,便深受市场欢迎,多次再版重印。2021 年,该书被教育部推荐入选“幼儿图画书推荐书目 ”。

自 2021 年始,《灯笼山》先后完成了泰文版、法文版等海外版本的出版发行。2023 年,《灯笼山》阿拉伯文版正式出版并在阿拉伯国家书店上架销售,成功进入阿拉伯国家图书市场。该书通过剪纸绘本的形式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阿拉伯儿童提供了一份精神文化大餐,成为文化“走出去”的典范案例,2024 年,被中国出版协会评为第五届“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版权输出图书。

2023 年,希克迈特文化投资公司携《灯笼山》阿拉伯文版亮相沙特利雅得国际书展。该公司负责人表示,《灯笼山》阿拉伯文版的出版,为阿拉伯读者提供了一个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难得机会。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使不同国家的人民能够从更宽广的视角看待世界,理解不同民族的思想和感受。对于阿拉伯读者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阅读体验,阿拉伯儿童不仅可以享受到引人入胜的故事,而且能从中学习到“以斗争换和平”的理念。在当前全球面临诸多挑战和变革的背景下,尤其是面对错综复杂的中东局势,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就显得尤为重要。《灯笼山》阿拉伯文的出版,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出版社希望通过这些故事激发年轻一代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同时提升他们对多元文化的鉴赏能力和接纳度,减少文化隔阂,促进世界和平。

非遗技艺 ,文化出海

非遗技艺作为中华文明的活态基因库,承海外媒体宣传。载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民间智慧,为文化出海提供了独特的支持。经由“技艺为媒、故事为舟”的转化智慧,非遗以一种既扎根传统又拥抱创新的出海模式,架起了跨文化传播的桥梁。《灯笼山》阿拉伯文版的成功出海,总结起来,经验有三个方面:

《灯笼山》 的跨文化对话:壮族民间故事如何走进阿拉伯儿童视野1
《灯笼山》 的跨文化对话:壮族民间故事如何走进阿拉伯儿童视野2
2023年10月沙特利雅得国际书展现场。
《灯笼山》 的跨文化对话:壮族民间故事如何走进阿拉伯儿童视野3
海外媒体宣传。

1. 艺术表现突破。

一是民族特色鲜明:绘本插图采用了剪纸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与广西壮族地区的文化紧密相连。剪纸艺术家钟昀睿凭借精湛的技艺,将壮族民俗风情和骆越文化元素融入剪纸作品中,使得绘本的画风充满了民族特色。

二是技法创新:全书均用长幅套色剪纸来讲述民间故事, 这在绘本创作中是全国首创。创作者钟昀睿老师认为套色剪纸突破了传统剪纸的平面局限,可以用艳丽丰富的色彩来讲故事,比大家常见的单色剪纸更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心理与需求。这种创新性的剪纸技法为绘本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也体现了艺术家高超的剪纸技艺,以及对色彩和构图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三是色彩丰富:长幅套色剪纸通过套色技术,采用高饱和色彩与动态线条组合,使得剪纸作品在色彩上更加丰富多样。这种色彩的运用不仅增强了绘本的视觉冲击力,还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四是角色塑造:主人公桂娃的形象设计融合了壮族特征与现代审美。同时,剪纸插图以细腻的线条和生动的形象,不仅展现了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还通过精细的剪纸语言传达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

《灯笼山》 的跨文化对话:壮族民间故事如何走进阿拉伯儿童视野4
图书插图。

2. 文化融合创新。

一是首创“双非遗”呈现方式:将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与传统剪纸艺术有机结合。绘本将千百年来流传在左江一带的关于花山岩画的神话故事与剪纸艺术相结合,使得传统文化在现代绘本中得到了传承,焕发出新的生机。这种文化融合不仅丰富了绘本的内涵,还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二是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从儿童的角度,介绍壮族文化中的花山岩画、民族服饰与民俗文化等,用一种世界通识的美学语言,在跨文化语境中表现传统与现代的同频共振,增强文化感染力。

三是跨文化叙事:故事中,少年桂娃不畏艰险夺回夜明珠的壮举,不仅展现了壮族人民勇敢坚韧、心怀大爱的民族品格,更触动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共鸣——对光明的向往、对英雄的敬仰、对家园的守护。这些质朴而崇高的精神追求,超越了地域与文化的差异,让阿拉伯国家的小读者在绚丽的剪纸画卷中,感受到勇气、善良与奉献的永恒价值。

3. 国际传播实践。

一是采用多文种推广策略:在推出《灯笼山》阿拉伯文版之前,出版社已完成了该书泰文、法文两个外文版本的输出工作,并通过国际书展、文化交流活动等多渠道进行推广,积累了较丰富的国际传播与推广经验。

二是本土化适配:邀请开罗大学中文硕士、埃及人拉德沃·伊姆巴比翻译绘本,并针对阿拉伯市场进行内容的本土化改编,确保文化的适配性。

绘本《灯笼山》 阿拉伯文版的成功传播实践,生动诠释了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所迸发的跨文化生命力。这一典型案例突破了地理与文化的双重边界,为构建起中阿文明对话的桥梁发挥了积极作用。该绘本不仅为儿童读物创作提供了新范式,而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出海之路的一次有益探索,彰显了中国故事世界表达的创新可能性。

《灯笼山》 的跨文化对话:壮族民间故事如何走进阿拉伯儿童视野5
图书插图。
《灯笼山》 的跨文化对话:壮族民间故事如何走进阿拉伯儿童视野6
图书插图。
26

(作者系广西民族出版社编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