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与有趣的灵魂在对话

作者: 胡不喜

阅读是与有趣的灵魂在对话0

我发现读毛姆很有趣。这种有趣,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他的文字里,他的行为上,准确来说,是他的思考方式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读书的小癖好。毛姆坦言他读哲学的“小癖好”,在于喜欢研究作者们的个性——细致审视这些哲学家的自我剖析与真实呈现,常常能给他带来莫大的乐趣。

用他的话说是,“这让我得以看到各种哲学理论背后的人,他们的高贵品格让我心生崇敬,而他们的古怪之处也会让我觉得好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禁对毛姆再高看一眼。世间读哲学的人,有人为了治学,有人为了明理,有人为了“装 X”,还有人读着读着自己也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毛姆读哲学,竟是为了发现有趣的灵魂。说实话,“研究人们的个性”这样的阅读方式是我甚少触及的。

虽然我自诩读过不少书籍,但从未试图透过文字作品,去深入审视写作者的个性。毛姆的一番话,很好地印证了“阅读是与有趣的灵魂在对话”。以前我认为,对话的有趣重在内容,读了毛姆,我发现“人”才是有趣的核心。在我看来,毛姆的有趣,在于他的笔下有人性,他的笔触真实生动,不矫揉造作。

譬如,毛姆谈黑格尔时直言不讳:“我感觉他的行文非常啰唆烦冗,更难以忍受他的文字游戏,不论他试图用这些把戏来表明什么,我作为读者都绝对不会买他的账。或许我只是因为读了太多叔本华对黑格尔的嘲讽,并由此对后者产生了偏见。”透过这段辛辣的评论,我们不仅看到了他对黑格尔极度不爽的心情,更窥见了他对叔本华的推崇备至。

又譬如,毛姆谈及笛卡尔时写道:“尽管我深知笛卡尔在合理的前提下得出了荒谬的结论,他简洁的文辞依然让我为之折服。阅读笛卡尔的作品就像是在澄澈见底的湖中游泳,清澈的湖水晶莹剔透,令人心旷神怡。”读到这里,我的脑海中响起了李健吟唱《贝加尔湖畔》的悠扬旋律,好像片刻就感受到了“春风沉醉、绿草如茵”的清澈宁静。继而,又想起了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早晨就是我醒来时,心里不觉有了一个黎明。”记得上一次想到《瓦尔登湖》,还是很多年前在肖邦故居沐雨听琴音——音乐和大自然的交融,有时间静止的美好。

毛姆的这种有趣,源于他是用感官去阅读、去写作的。正因如此,他的文字虽带着“毒舌”,但始终闪烁着人性和诗意。比如他谈论斯宾诺莎时说:“我认为初次阅读斯宾诺莎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阅读体验之一,他的作品让人心中充满狂喜与庄严交织的力量,如同仰望连绵巍峨的庞大山脉。”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周云蓬吟唱的《杜甫三章》,仿佛感受到了杜子美“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豪迈狂喜,以及“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阔意境。直到人到中年,才真正体会到:“从前是太年轻,读不懂杜甫的情怀,如今看来,真是句句珠玑,字字落泪。”在这首歌的众多评论中,有一句获得最多点赞的话:“背过一些诗词的真正意义是,当你身临绝壑孤独无依的时候,会有往世先贤一个个来陪伴你,空寂无垠的旷野和走不到头的路上,会有繁星为你而闪烁。”我想,这正是我们阅读的终极意义——让文字带我们穿越时空,与千百年前的思想家对话。在这场永恒的精神对话中,我们收获着知识与智慧带来的最深沉、最持久的愉悦。

说到底,人应当为了快乐而读书。正如毛姆所言,读书本该是一种享受。因此,我认为,确实应该在有闲暇与兴致所至时,读一些实在“不读可惜”的书籍。这些书虽然不能给我们带来学位和财富,也不能教会我们实用技能,但可以用来丰富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精神愉悦的享受。

在毛姆看来,阅读的好处主要有三点:一是不受困境所影响。可以随时开始读,随便读多长时间,有事随时可以放下。二是花销少。在不怎么需要花钱的前提下给人带来快乐。相较看直播、出去玩等娱乐活动,阅读的性价比无疑是最高的。三是能够带来最持久的愉悦。阅读是对精神的刷新,在毛姆眼中,由知识和智慧带来的愉悦是最令人满意也最为持久的。毕竟,一旦养成阅读习惯,“就是为你自己构建了一座避难所,让你得以逃离人世间几乎所有痛苦与不幸”。

当阅读成为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那些隔着时空与我们对话的灵魂,终将成为生命中最珍贵的同路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