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协同: 全员育人导师制赋能学生心理健康

作者: 刘翠翠 王孝锋

当前社会所需的是高素质人才、综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其后续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他们是否能够更好地融入学习成长之中。为此,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学校、家庭关注的重中之重。以往虽然会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指导,但是大多是依据学校开展统一的教育指导,这无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持续学习需求,也无法真正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能力得以提高。为此,在全员育人导师制视角下,摆脱学生心理困境势在必行。

一、学生心理困境现状

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逐步上升趋势和低龄化趋势,基于相关调查研究,我国青少年群体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郁、躁郁等情况,影响了他们未来健康的成长及发展,因此,加强对学生心理困境的研究分析并给予指导引领势在必行。

二、学生心理困境出现的成因

首先,家庭因素。家长是孩子成长、学习、生活最重要的港湾,然而,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出现了家庭结构不稳定、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以及部分家庭面临经济压力等各种问题,导致子女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健康稳定的成长环境和氛围,影响其心理发育的不稳定。其次,学校因素。学校是学生学习及社交的主要场所,目前部分学校对学生心理教育关注度不足,未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至于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后得不到针对性的指导和引领,造成心理困境。最后,社会因素。目前社会环境较为复杂,专业医疗资源不足,社会知识体系不完善,导致学生在成长中得不到更加专业的指导和引领,从而影响其心理困境的解决。

三、全员育人导师制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中的作用

全员育人导师制,是一种新型的育人组织形式,其核心是导师怎样育人,最为关键的是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如何才能更好地培育人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全员育人导师制要求导师要与学生建立起极为紧密的联系,及时了解每一名学生当前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学生的心理实际需要,只有导师更加深入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潜移默化地发现学生潜在的心理困境和问题,并给予针对性地鼓励、帮助和支持。

(二)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引领

每一名学生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所面临的家庭环境不同,社会环境不同,学校环境不同,为此他们有着独特的个体需求和个性,全员育人导师制能够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实际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引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制订独特的教育方案,逐步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

(三)促进家校合作

全员育人导师制是连接学校和家庭的重要桥梁,导师要与家长进行紧密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关注学生可能存在的各类心理问题,并在家庭、学校一体化的环境氛围之下形成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的合理机制、措施,同时还可以向家长传授更加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优化家长的教育理念。

(四)有效整合社会资源

全员育人导师制还可以更进一步实现社会资源的全面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化的、优质的、专业的教育支持,逐步和社会机构、专业人士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心理指导和引领,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快速解决、优质解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了教师所需关注的核心重点。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下全员育人导师制可以有效摆脱学生心理困境,有效加强家校联系,加强社会资源引进,帮助学生更加稳定、优质、快速地成长发展。今后还应进一步全面落实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下的全员育人导师制,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平邑县白彦镇中心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