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主题式项目化学习中 培养小学生创新素养

作者: 李丽娜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要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强调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增强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主题式项目化学习,围绕学生创新素养,以研究小的主题教育内容为切入点,理清设定研究主题与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融入点,从而确立融入的有效途径、实施策略、操作流程、评价机制,探索以生为本、提高素质的新时代项目化学习创新模式。

一、重构课程体系,探索项目化教学新模式

小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应在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为学生搭建一个“健康成长融通一体”的主题式学习框架。从创新素养培养的角度制定形象的教学目标,并发挥指导和规范作用。

例如,以“我的家乡”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载体,学生探究能展现家乡内蕴和文化的形式,开展相关活动。在PBL模式下,依托厚植爱国主义的时代大背景,选取符合小学生学情的相关主题探究内容。在教师的精心引导和培育下,合理利用多种技术支持,通过具体的实践任务,实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创新素养的培养。

二、创新课堂模式,任务驱动式实践探究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创设跨学科真实情景的主题项目化课程。依托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语文、数学、科学、综合实践、劳动教育等多个学科,围绕某一主题构建“4环节+3导向”的项目化学习模式。在“4环节”(“项目主题的选定”“项目实施的策略”“项目评价的多元”“项目反思的回溯”)中,做到“3导向”(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导向、以主题研究实践探究为导向、以评价优化反思回溯为导向),学生在持续深入的项目探究中厚植情怀、健全人格、凸显个性,形成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为例,在进行项目化学习时,需要准确理解与把握本单元在“我与自然”主题中承载的学科价值及素养内涵,根据学情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形成跨年级连贯的整体化学科思想,进行整体项目化设计。

首要之务,围绕核心素养对主题进行全面且精准的定位剖析。“我与自然”议题的核心与新课标强调的素养内涵紧密相连,即“责任意识”——这涵盖了积极主动的主人翁心态以及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在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从一年级至二年级,再到四年级及五年级,均巧妙融入“我与自然”的教育主题,形成四个循序渐进、相互衔接的教学单元,共同构筑起这一重要教育脉络,学科主题价值在不同单元呈现出依次衔接、螺旋上升的样态。

在核心素养目标的指向下,通过大概念将核心素养目标具体化,遵循“人类生存依赖于自然—人与自然的理性互动—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的逻辑线索,引领学生建构“我与自然的关系”,建立“与自然共生,感恩自然”“节约资源,文明生活”“低碳环保,绿色生活”“共同保护地球家园”的大概念,逐步形成“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最终落实“责任意识”的核心素养,理解并认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伟大理论成果。

再者,借助任务规划、问题深挖、实践操作等一系列步骤,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在实践中积极关注并投身社会建设。引导学生融合多学科的知识储备与能力素质,在协同探究的过程中攻克核心难题,增强教学的精准度和实效性,为学生的持续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多元作业设计,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项目化教学的深度拓展离不开多元化作业设计的巧妙融入,作为项目化教学策略的有益补充与延展,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舞台。在构思学生作业时,教师应致力于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将知识的内化与能力的发展具象化、可视化,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作业体验中实现成长与蜕变。

例如,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PBL项目学习设计流程,基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和现实世界关联起来。有的小组成员以“家乡故事”主题开展项目化活动,学生的实践探索不仅仅囿于学校的课堂,更走出了校园,走进了研学基地、公共生活区等,学生在亲身体悟中深入思考、深度探究。

在整个小组的项目化活动中,教师以驱动式的问题串为学生提供“脚手架”,引导学生通过收集、采访、调研等多样形式,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社会性实践能力,完成多元作业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家乡中蕴含的情怀”,在潜移默化中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落到实处。

项目圆满结束后,学生把亲身参与的项目实践成果,包括各项任务作品以及课外拓展活动中完成的作业,进行公开展示与分享。其中涵盖项目创作成品、辛勤劳动的结晶、问题解决的思维导图及项目精彩展示等多方面的内容。可视化的多元作业,展现了学生在整个项目化的主题学习中的成长印记,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收获丰富多元又有纵向深度的学习体验,真正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四、创新评价形式,重视二轮迭代优化

在主题式项目化学习中,需要一个完整的与之配套的系统评价方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和认知能力,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运用与呈现。

评价贯穿在整个项目化开展的过程中,因此制定一套真实能反映学生行为、表现、成果的量化表格,既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帮助教师衡量学生的品行、能力、知识,还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动轨迹、行动方式、学习态度等。从而二轮迭代指导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调整实践方法。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的项目化学习中,评价量化表就以核心素养为暗线,以学习过程为明线,关注学生知识、情感和行为表现,详细叙写“自我反思项”和“小组评价项”内容。以此引导学生结合探究体验式项目学习中的见闻、感悟,从“我的角度”和“他的角度”展开双向评价反思,落实核心素养目标。

成体系的量化评价表贯穿在项目化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是评估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度和核心概念理解水平的载体。学生借助融合了自我反思、团队协作及教师指导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能够更深刻地洞察自身短板,进而有的放矢地深入探索并实施改进措施。

建立在真实情境中的主题式项目化学习,真正把学生习得的方法、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深化多学科核心知识的理解,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完善学生人格发展,最终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

【本文系济宁市教育教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小学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究”(课题批准号:2023SZXM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济宁市运河实验小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