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助力“双减”提质增效
作者: 吴进礼 徐新利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其改革成效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滨海县陈涛中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扎实推进课后服务,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全力打造优质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改革保障体系
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为确保课堂改革与减负工作有序推进,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学科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专项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改革方案,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与任务,协调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改革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完善制度建设。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与课堂改革和减负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如《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学生作业管理办法》《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等。这些制度从教学常规、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规范,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检查评估,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保障了制度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加强师资培训。教师是课堂改革与减负工作的实施者,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成效。为此,学校高度重视师资培训工作,制定了详细的教师培训计划。一方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活动,邀请教育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让教师及时了解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理念,拓宽教师的视野。另一方面,加强校内培训与教研活动,定期开展教学观摩、教学研讨、集体备课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改革的方法与策略。通过培训,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教学方法得到了改进,为课堂改革与减负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深化课堂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转变教学理念。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引导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教学研讨等活动,帮助教师理解高效课堂的内涵与特征,明确打造高效课堂的目标与要求,使高效课堂理念深入人心。教师们逐渐认识到,高效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优化教学模式。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如何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一直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主攻方向。为了积极推进全县初中“生.活”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注重实际,设计符合校情教情学情的“学-展-评-练”课堂教学模式。学校要求教师每节课设计导学案,以“学、议、讲、练”为核心,以“问题导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反馈、巩固提升”为基本环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共同提高;通过课堂展示反馈环节,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最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提升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强化教学研究。学校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围绕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开展小课题研究,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同时,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建立课堂教学巡查制度,定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通过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落实减负措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规范作业管理。严格执行学生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对作业布置与批改的规范管理。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作业。在作业设计上,学校修订了相关细则,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分层次设计作业,做到作业内容精选、形式多样、难易适度、分量适当,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总量。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各班级每天将作业内容、完成时间在班级公示栏进行公示,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同时,加强对作业批改的检查与反馈,要求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优化考试评价。改革考试评价方式,降低考试频率,减少考试对学生的压力。完善考试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除了考试成绩外,还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丰富课后服务。学校积极开展了课后服务工作,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实际,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课程,包括学科辅导、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在学科辅导方面,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成绩;在艺术体育课程中,学校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开设各类社团28个,成立了60多个兴趣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社团,实现“一人一体艺、一人一特长”的目标,着力让学生张扬个性,让不同学生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发展,努力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持之以恒地探索与实践。在未来的工作中,滨海县陈涛中学将在落实“双减”政策与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继续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主线,积极探索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实践策略,让教师教得顺心,学生学得轻松,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