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后服务开展的有效路径

作者: 韦凤梅

【摘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后服务的开展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后服务的有效路径,重点分析了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实践案例,旨在通过多样化的课后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课后服务;有效路径;跨学科作业;素质教育

一、引言

“双减”政策的实施旨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后服务的有效开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课后服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有效路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小学语文课后服务的现状

作为“双减”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少校外培训机构的过度竞争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课后服务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教师具备很强的专业能力来完成。然而,许多教师在设计课后活动时缺乏创新,导致活动内容单一,比如:让学生进行抄写与背诵,或者是单纯地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这样传统且枯燥的活动模式对小学生而言无疑是十分无趣的。

三、小学语文课后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内容较难。自“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各学科教师都致力优化教学模式,在课后服务工作方面也得到了质量的提升。但当下小学语文在课后服务方面仍存在些许问题,其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活动的难度较大,以至于学生在参与课后活动的时候,常因无法解决问题而出现畏难心理。

(二)课后学习量大。小学生的年龄阶段活泼好动,且极易受到来自周边新鲜事物的影响而被吸引注意力,所以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无法确保让学生完全吸收所有知识点,那么课后的复习以及预习作业则是学生用以巩固知识、开拓眼界的重要途径,但在小学语文课后服务工作中常会呈现出作业量较大,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的问题。

四、小学语文课后服务开展的有效路径

(一)设计精简课后活动。基于“双减”政策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后活动的时候要遵从精简原则,确保活动任务内容量少且高质量,使学生不必通过大量习题的堆砌,就能够深入掌握知识、巩固基础。

(二)给予多元课后服务。在开展语文课后服务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凸显服务的多元化,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发展。以往传统、单一且枯燥的活动内容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那么为了发挥课后服务价值,教师就要使课后服务的形式更加多元化。

(三)构建趣味课后任务。小学生的年龄阶段活泼好动,所以为了提高语文课后服务的质量,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性格喜好来设计活动,注重活动模式的趣味性,同时予以学生正确引导,让学生走出校园,感受世界,站在不同角度发现生活当中的知识。

五、跨学科作业的实践案例

为了探究在小学阶段如何开展有效的语文课后服务,我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努力实践,终于初步悟出一些方法。在语文学科的课后作业设计时,要根据单元教学主题和学习要素,结合教学目标,根据课文内容等情况,进行跨学科的作业设置,尝试改变作业方法,增加作业种类,分层设置作业类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写作业的兴趣,又能拓宽他们的知识范围,还能巩固课文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一举多得。

比如,在课堂教学六年级上册第13课《桥》这篇课文之后,

在课后服务时间,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跨学科的课后语文作业,通过多学科的融合,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如布置作业一(语文与历史)研究桥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迁,撰写一篇短文,描述桥梁在历史上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作业二(语文与科学)研究桥梁的力学原理,特别是拱桥的承重原理,并尝试用简单的材料(如纸板、牙签等)制作一个模型桥;作业三(语文与艺术)创作一幅描绘课文中桥梁的画作或摄影作品,或者设计一座具有特殊意义的桥梁,并解释其设计灵感和象征意义。通过这些跨学科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作业来完成,学生不仅学习和作业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还能够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桥》这篇课文,更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六、跨学科作业的优点和不足

(一)小学语文课后服务跨学科作业作业设计的优点。

1.跨学科的作业设计能够促进学生在多个领域的能力发展,如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沟通能力等。

2.多样化的作业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3.作业设计鼓励学生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为未来在复杂问题解决中打下基础。

(二)小学语文课后服务跨学科作业作业设计的的不足。

1.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存在差异,某些作业可能不适合所有学生,需要教师进行个性化调整。

2.跨学科作业的评估可能较为复杂,需要教师具备多学科的评估能力,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三)小学语文课后服务跨学科作业实施的挑战与反思。

跨学科课后服务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教学能力,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作业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调整作业策略和学业评价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

七、结论

总之,小学语文课后服务的有效路径不仅包括课业辅导,还涉及到拓展服务范畴、设置有效的课后作业、构建趣味课后任务以及多元化的课后服务。这些途径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课后服务工作在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后服务工作设计上应遵从“双减”政策,落实精简原则,布置少而精的课后服务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在愉快且轻松的氛围当中获得思维、情感等方向的发展,进而有效攻克学习上的重难点,这对其未来的人生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毛俊科.“双减”视野下小学语文课后服务开展的有效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2(32):10-12.

[2]郑夏云.小学语文课后服务课堂的教学方法研究[J].新教育,2022(07):55-56+87.

[3]邢成玺.“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后服务[J].新课程,2022(07):72.

[4]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案例合集-百度文库

[5]《桥》作业设计(精选11篇)[21cnjy.com]

[6]桥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yuwenmi.com]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