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究

作者: 刘振威

摘要:群文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多文本阅读教学模式,对于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激发探究兴趣、提升综合素养具有显著优势。本文立足高中语文新课标,探讨了整合单元资源、运用多元策略如问题引思、任务驱动以及优化学习路径的群文阅读教学新方法,以期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与育人实效。

关键词: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单元教学;思维培养;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群文阅读不仅能有效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更能通过文本间的比较、整合与思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其思维品质的提升。如何有效利用单元资源,设计科学的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使其既能落实单元教学目标,又能真正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思维发展,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单元整合:确立群文阅读的核心议题

单元教学视角下的群文阅读,首要任务是基于单元整体目标和内容,确立具有探究价值的核心议题。这个议题应能统领单元内的多篇文本,成为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的焦点。

(1)设计开放议题,拓展思维空间。核心议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和个性化解读。如在教学选择性必修下册的《阿Q正传(节选)》与《边城(节选)》时,可以“生活中的小人物”为议题,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对比阿Q与翠翠的形象塑造、性格命运及社会意义,在比较中深化对“小人物”的理解,发展整合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2)跨越单元壁垒,实现主题整合。为了更深入地探讨某一主题或训练某种能力,教师可以打破单元甚至教材版本的界限,进行文本的重组。例如,将不同单元中涉及“求实慎取”精神的《石钟山记》与《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组合阅读,探讨文学与科学论著在表达求真精神上的异同,拓宽学生对经典的认识。这种整合更能体现群文阅读的灵活性和广度,促进创造性思维。

二、 多元策略:深化群文阅读的教学实践

(1)问题引思,深度解读群文。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应围绕核心议题和单元重点,设计具有梯度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问题链,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究文本内容、形式与主旨。例如,在小说单元,可设计问题串:“这些小说塑造了哪些典型人物?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人物命运/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情节发展有何关系?”“这些变化如何体现作品主旨或反映社会现实?”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层层深入的提问,引导学生深度剖析文本,培养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

(2)任务驱动,发现群文规律。任务驱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欲。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关联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阅读、比较、归纳,发现群文的共同规律或特征。例如,在人物通讯单元可设计任务:梳理各篇报道的人物事迹,总结共同的精神品质;分析比较三篇通讯的报道角度、语言风格、结构特点;选择身边一位劳动者,模仿写作一篇人物通讯。

三、 路径优化:促进思维品质的螺旋提升

(1)构建“亲历-抽象-重构”的学习循环。群文阅读可设计为“议题讨论—文本选择—群文阅读—成果呈现—建构体系—修改完善”的六步骤学习路径。学生首先亲身经历议题选择和文本阅读的过程;然后通过讨论、展示等方式,将阅读体验和感悟进行抽象化,初步构建对议题或文类的认识体系;最后在师生、生生交流反馈中,对原有认知进行反思、修正和完善,实现知识与思维的重构与提升。

(2)强调思维培养的显性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识别和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例如,在比较阅读时,明确引导学生进行“求同”“求异”的整合思维训练;在探究开放性议题或进行拓展写作时,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发展创造性思维。

(3)促进读写结合与成果转化。群文阅读的最终落脚点应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提升。教学活动应鼓励学生将阅读中的发现、感悟和习得的方法,通过口头表达、书面写作等方式进行输出和转化。例如学习小说群文后,撰写人物分析或故事续写。这种“读写结合”不仅检验了阅读效果,也使学生的思维成果得以物化和深化。

结语:单元教学视角下的群文阅读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教学的瓶颈,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阅读天地和更深邃的思维殿堂。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知识、掌握方法,更能促进其整合、批判、创造等思维能力的发展,真正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06): 62-66.

[2]林群,朱慧琴.高中古代诗歌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思考与探究——以2019年人教版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为例[J].语文学研究,2024(待刊).(注:此处假设来源信息,实际发表情况可能不同)

[3]于海梅.“生命语文”观照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 2015.

[4]蒋军晶.群文阅读:阅读教学的跨越式变革[J].语文教学通讯, 2014(09): 41-4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6]罗蓓蕾.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群文选择例谈[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9(08): 50-5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