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家政店
作者: 蒙丫1
阿秋站在“李姐幸福家政”门口时,心里泛起一阵酸楚,她想起阿明的话:“你除了当保姆,还能干什么?”
她和阿明是大专同学,还差一年毕业时,她怀孕了。躺在诊所的床上,阿秋第一次感到肚子里有小鱼吐泡泡的动静,医生放下手中的针管说,“那是胎动,孩子喊你呢,再想想吧。”
阿秋眼泪夺眶而出,晚上去酒吧街找阿明,“你娶我吧。”
阿秋妈在电话里听到消息,嚎啕大哭,“供你读书,不是为了让你给小流氓生孩子的……” 阿秋的心像被刺了一下,空出一个小小的洞。
阿明毕业后,进了一家生意萎靡的汽车4S 店。阿秋不气馁,想等女儿三岁去了幼儿园,她也找个工作。可阿明开始喝酒,晚上回来发疯,说本来他有机会去非洲做工程,赚得多,都是阿秋非要生孩子。
再后来,阿明开始摔杯子、摔酒瓶、砸电视。有天,阿秋看到女儿发缝里有碎玻璃碴,她忍不下去了,趁阿明呼呼大睡,收拾行李,带着女儿和仅有的几千块钱走了。
到了高铁站,她想起以前的同学说花城好找工作,就去了那里。
她租了个老小区的单房落脚,楼道弯曲昏暗,还堆着旧杂物,房间墙角有些地方渗着水,阴凉凉,可好歹是有了个落脚的地方。
阿秋搂着女儿躺在狭窄的床上,窗外是夜晚也喧闹的街道,她实在睡不着。
2
小区临街口有个家政店,白色门牌经过风吹日晒掉了漆皮,“李姐幸福家政”六个红字却还算醒目。
李姐黑黑胖胖,烫着棉花糖一样的爆炸头,气场也比他人高了一截。
阿秋有点局促,她做饭技术还是妈妈以前教的,但要说做保姆,肯定不够用。
你要记得那些大雨中为你撑伞的人,帮你挡住外来之物的人,陪你哭过的人,在医院陪你的人……是这些人组成你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是这些温暖使你远离阴霾。
——村上春树
李姐抬眼皮扫视过来,“找谁?”
得知阿秋带着女儿找工作,她直翻白眼,“孩子怎么办?”
“我能带着吗?孩子乖,不捣乱的。”阿秋小心翼翼说。
“我听妈妈话,我不捣蛋。”女儿也怯生生地接话。
李姐俯下身,摸了摸她的头,她也伸出小手想摸李姐蓬松的棉花糖头发,上面涂了发胶,桂花香味浓得几乎让人打喷嚏,阿秋忙往身后扯女儿。
李姐白了她一眼,“你别拽孩子。”她轻轻拉过孩子的手,让她摸自己的头,“怎么样,阿姨时髦吧?”
小孩子还分不清音,愣愣地说,“奶奶,你的毛……不湿啊……”
李姐哈哈大笑起来,笑够了,低头思忖了几秒,恢复了豪爽样儿,手一挥,对阿秋说,“你愿不愿意做钟点工?”
3
李姐给阿秋分配的都是屋主不在家的单子,干活时,阿秋把女儿放在客厅里,自己忙一会儿就伸头看看她,女儿乖乖地坐在地上,玩玩具、看小人书。
工作结束,阿秋去店里报备,李姐总会给她塞一些孩子的小衣服和零食,“都是客户送的,孩子能用上……瞎客气什么,攒点儿钱,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于是,阿秋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有天夜里,照例辗转反侧时,她想到上大专时编剧老师的话:心情难受的时候,可以写点东西,把生活当作观察素材,统统写下来,事无巨细,鸡毛蒜皮,有什么写什么,写着写着,人就熬过来了。阿秋决定试试。
× 月× 日。今天打扫的是三房两厅,书房里有很多书,分类井然有序:哲学、政治、小说。屋里挂着抽象画,两人去滑雪、跳伞、潜水的合影,但是没有孩子的照片(可能是丁克吧)。男主人的衣物、用品在书房里,女主人的则在主卧,厨房里积灰多,冰箱是空的,看样子不做饭。

× 月× 日。去了一个独居老人的家。墙上的相框里摆满了旧照片,其中一张老人和妻子的合影,老人穿着军装,妻子烫着卷发,微笑着,很美。老人的床头柜上放着一沓信,信封上写着妻子的名字,日期从多年前一直延续到现在,其中一封信的信封上写着:“今天阳光很好,我又去你最喜欢的公园了。”
× 月× 日。今天的活儿很累,三房两厅还有厨房厕所都是又脏又乱,据说这家孩子住院了,可以理解。李姐说,这家十五岁孩子患的病是精神分裂,太惨了。他家的储物间里没有灯,我用手电照亮,看到满墙都是LOVE . NOVEL爱小说抓痕、血迹和字迹,一连串写着:爸爸妈妈对不起,我怕黑……

× 月× 日。女儿今天有点感冒,吃了药睡了,我推掉了工作,李姐送来了鸡汤。李姐的恩情,下辈子也还不清。
……
李姐给阿秋安排的客户,大多数都挺和善,偶尔也有难缠的。有天,一个特别挑剔的客户投诉阿秋不专业,说消毒水味道太大,屋子里太呛。
阿秋心里有些委屈,自己没有超量使用消毒水,一直开着窗通风,孩子都冷得打喷嚏,哪里有那么多味道,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工作却没拿到钱,孩子也吹病了,还害得李姐被投诉,眼泪差点就要掉下来。
“秋啊,别太放在心上,有人就是这样,蚂蚁在地上劈个叉他们都得计较。”李姐一边说一边晃动着手中蘸了黄豆酱的鸡架,转手就塞进阿秋的嘴里,“我刚做的,你尝尝,带点回去给丫头,吃饱,啥都好说。”
烤鸡架咸香又微辣,有一丝焦脆的滋味,还带着李姐亲手做的黄豆酱的香气,很奇妙的,阿秋心里的不快马上驱散了。
快过中秋节时,那个投诉的客户指明要阿秋去打扫,说她扫得最干净。阿秋有点犹豫,李姐不耐烦说,“去!人家把上回的钱结了,也专门叫你去,这事儿就过去了,谁没个眼瞎的时候呢?”阿秋被逗笑了。
阿秋傍晚时到达客户家,在冰箱门上发现了一张字条:“对不起,我们发现是自己买错了消毒水,请别介意!”字条下面还有一个红包,上面写着“节日快乐! TO 阿秋女士和她可爱的小丫头”,里面装了五百元钱。
阿秋捏着那张字条,心里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动。
她站在窗前,外面树影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草木香,热浪渐渐消退,凉意开始渗透,但她的心突然觉得温暖了起来。
有个客户,家里有很多书,不知怎么从李姐那里听说阿秋的情况,特地叮嘱:家里书柜上的书,阿秋随便借。
阿秋读到一本内心震撼的书——加缪的《西西弗的神话》,西西弗千百次地搬动巨石,把它推至山顶,石头滚下来,又推上去,周而复始。特别累的时候,阿秋觉得自己也是在推巨石,并觉得这世上每人都有各自的难,都在推自己的石头,哪怕爽朗的李姐也是。
有一次,女儿从幼儿园拿回一幅画,画中是花仙子一样的李姐,穿着漂亮的裙子,头发梳得高高的,戴着许多的花,有粉色的、黄色的……上面歪歪扭扭写了几个字:李~ 妈~ 妈。
李姐看着画,居然抹了眼泪,她也有她的故事。李姐的男人好赌,还经常家暴,她被打得浑身青紫,迫不得已才离家,她最后悔的是没带着女儿一起走。“我从不后悔离开,我最悔的是当初没有带走女儿,我太胆小了……”
李姐大哭一场,用手背抹了抹眼泪,拿起画,走到店里已经剥落了漆的墙前,找了块最完好的地方,小心地将画贴上去,这幅画在小小的空间里显得格外亮眼。
“看看,咱丫头画得多好。”她的语气带着几分自豪,又像是想起了什么,眼神有些远远的,仿佛穿越眼前的墙壁看到了什么久远的记忆。末了,她像是自言自语:“秋啊,咱们都挺着过,没什么是女人不能自己解决的。”
4
这天,阿秋照例去做工。
去往公交站时,沿途的商店已经换上了新年的装饰,红色和绿色的灯饰在晨光中闪烁,给黯淡的街道带来几分热烈的气氛。
上车后,阿秋低头刷手机,看到以前学校老师在朋友圈发布的一则消息:×× 小说征集大赛正在进行,若获奖有一小笔奖金,还有机会签约工作室,欢迎有梦想的同学踊跃报名。
阿秋心中一阵轻微波动,直到下车,脑海里还在想那个比赛的消息。
晚上,阿秋下工后,去李姐家接女儿,跟她讲了白天看到的消息。李姐大手一挥,“秋,你就爱吭哧瘪肚(磨叽),别合计了,赶紧写,写点暖的。 ”
“好,写就写!”阿秋觉得自己不再是那个被命运的风吹得东倒西歪的小草了,有一股力量推着她走,心中那颗小小的种子也在那一刻长成了大树。每天晚上,她都写到半夜,困了,就用冷水洗洗脸。阿秋用两个月的时间写了一本小说,她给它起名“推石头的女人”。
拿不拿奖无所谓,她只是个钟点工,但写作的过程让她活过来了,她跳出了阿明那句诅咒——“除了当保姆,还会做什么?”
两个月后,阿秋照常在打扫卫生,又是一年春日,暖阳透过窗帘洒在被擦拭得发亮的桌面上。
她一边打扫一边哼着小曲,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阿秋摘下胶皮手套接起电话,对方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欣喜:“您好,这里是×× 大赛组委会,恭喜您……”
阿秋大脑里一片空白,接着,她感觉自己的腿有些发软,一屁股坐到地板上,激动得大哭起来。
钟点工写小说拿奖,阿秋成了小名人。
“李姐幸福家政”的小屋子来了很多人,拍视频的,采访的,阿秋一开始不好意思推脱,可见的人多了,也有点疲,李姐就像一座大山,站在那儿,稳稳地替她挡下了纷扰。
但有一个人找上门,李姐直接把人带到阿秋家里。
是阿秋妈。
“你先去把婚离了,爸妈替你带孩子,你好好写。”妈妈抱着孙女,刚哭过的嗓子还哑,却掷地有声。
这一次,阿秋听了她的话。
又是一年冬日,阿秋妈做了很多香肠,给李姐准备的那份,是阿秋爸特地跟肉铺订的上好后腿肉,肉质紧实,油脂鲜亮,三分肥,七分瘦。阿秋妈一边给肉糜撒白酒,一边指挥阿秋爸,“你问问李姐,五香的要不要再来五斤?寄店里,还是寄她屋里?”
电话打过去,李姐居然给了个上海的地址。
“我姑娘说,接我过去一起过春节!你寄我闺女家里!”电话开着免提,李姐的声音像爆竹一样,噼里啪啦的带着喜气,声音回荡在屋内每一个角落,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笑出来。
窗外,初雪悄无声息地飘落,雪花在街灯的照射下闪烁着微弱的银光,仿佛夜空中的星星,点亮了整个冬夜。
阿秋心里涌上一股难以言喻的宁静。她知道,自己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李姐的未来,也像一条宽广的路,远远地延伸向未知的地方,也许是上海的繁华街头,也许是一个她从未想过的新天地。
阿秋对此,很有把握。
作者简介
蒙丫,蒙古族,曾从事文化传播、品牌设计等领域工作。广东省作协会员,出版散文集《聚沫物语》,曾获深圳睦邻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