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爹妈突然变得不听劝
作者: 李清浅“固执且自信”,是朋友对她妈妈的评价。
一次,她和妈妈带孩子闲逛,遇到一个所谓的数字游戏——从 1 写到300,连续写完不出错,可以得到100 元奖金,如果出错,则需要交20 块钱的“挑战费”。
朋友觉得这一定很难,想顺利完成需要高度专注,大街上环境嘈杂,加之她们带了小孩儿,肯定完不成挑战。妈妈却觉得这没什么,信心满满地要赢奖金,第一次失败了,妈妈说若不是孩子喊“姥姥”绝对可以完成,又继续挑战一次,毫无疑问又失败了。
我查了一下,发现这是一个专注力的测试,一个朋友正好是高中数学老师,她说可以用这种方式训练并提升孩子的专注力,专注力好的孩子能连续写到200 以上不出错,专注力一般的孩子能写到100 左右。摊主就是因为知道大多数人都写不到300,才敢设这个局。朋友总结:我妈挺好一个老太太,勤劳、节俭、爱干净,就是不听劝。
我猜每个家庭可能都存在不听劝的父母。
邻居的公公进了一个炒股学习群,认真地听老师讲课、记笔记。上了两天课就开始给亲戚推荐股票和APP,还说肯定能赚大钱。亲戚觉得事情不对劲儿,让他退群,他说老师靠炒股身家千万,为了回馈社会,才免费开的这个教学班。邻居反驳老爷子:千万富翁哪有时间一天好几个小时陪着你们聊炒股?
后来,老爷子关注的一个官方微信号发了一篇揭秘炒股群骗局的文章,老爷子才不甘心地退了群。但没消停几天,他又开始沉迷于养生直播,买各种理疗和养生产品。邻居说,有时候真想收了老爷子的手机,让他远离网上的妖魔鬼怪。
不知道什么时候,曾经无所不知的父母变得容易上当受骗。他们会在收到“我是英国王子,我受难了,给我打5000 块钱我会回报你五十万” 的消息后去银行打款;也会买几千块一张的声称贴在额头可以健康长寿、获得财运的“宇宙神灵能量卡”;还会拒绝吃三甲医院开的降压药,改吃别人推荐的保健品……
为什么老年人比较容易受骗?《发展神经心理学》上的一则研究发现,前额叶及其执行功能的减退,会让人即使知道自己做错了,却一时半会儿难以修正。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父母吃的盐比儿女吃的米都多,于是对儿女的劝告完全免疫。只是,时代发展太快,骗局日新月异,过去的经验实在不够用了。
面对固执的父母,我们应当怎么办?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分析,多和年轻人接触,大脑也会变年轻,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多带着他们“玩”。到底是咱爹咱妈,多哄着,咱们争取情绪价值给到位。
如果父母真的是不撞南墙不死心,那种代价不是很大的南墙不妨让他们撞撞,比方那个数字游戏,输两局又能怎么样?撞南墙后能幡然醒悟,不也是一件好事儿吗?
但如果真遇到大骗子,还是早早报警的好。

李清浅: 作家,很难管住嘴迈开腿的意念减肥者,出过三本书,力争把生活中的一地鸡毛扎成漂亮的鸡毛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