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创造一个位置
作者: [ 法 ] 克莱尔·马琳雨果·林登贝格在他的小说《终将成空》中,准确而残酷地描绘了童年丧母后的痛苦生活。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在诺曼底与祖母和年迈的疯癫姑妈一起度过假期。对故事主人公来说,“正常”的家庭生活是一个谜团,他试图通过观察海滩上这些所谓的“正常”家庭来揭开这个谜。最终,在一个夏日,在遇见年轻的巴蒂斯特为他敞开家门的那一刻,他才终于得以窥见这种简单的幸福。闲暇时刻,故事的主人公悄悄地溜到了角落的位置:那是这个收养家庭中,儿子在母亲身边的位置。他观察那些确认我们在家庭中位置的物品和仪式——一条印有他名字的圆餐巾,一棵为他出生而种的树。书中写道:
“在餐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有自己的布质餐巾,还有一个用火刻有自己名字的木质圆盘……我也有自己的,但上面没有我的名字,而是一颗星星。”
但最让他期待的是睡觉时间,以及入睡前妈妈在他额头上的亲吻:“我必须集中精力,隐藏我的不安,以温柔男孩的面貌示人……我终于准备好接受这个亲吻了。”
他假装表现得好像一切都很正常和明显,但就是非常期待那个母亲的亲吻,这个亲吻好像能让他的童年得以确认,好像他也曾短暂地拥有过被爱的权利。
有时候,一个人会以一种看似微不足道,却又可能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方式,用寥寥数语,或者一个简单的举动,通过一种特别的关注,给予我们一个位置,而我们会在接下来的数年里努力守住这个位置。莱昂内尔·杜洛瓦在他的小说《颤抖的男人》中,回忆起中学法语老师轻抚他脸庞的情景。
“一位女士的手轻抚过我的面庞,最后她笑了,她的笑容仿佛在说她喜欢我。我写道……我是多么感谢她给了我一个位置,因为她‘触摸’了我。”
这个象征亲情的举动终于让孩子有了存在感,并为他提供了一席之地,因为他一直在外漂泊,辍学,无人关爱,在这个过于庞大的家庭中找不到容身之地。
那个陌生人,甚至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在我们周围勾勒出一个保护圈、一个光环,让我们突然变得可见,让我们在自己眼中有了存在感。有时,只需一眼,我们的轮廓便不再模糊和不确定。我们的生活变得明确,我们此前若有若无的自我变得具体,具有了一定的形状。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讲,我们都做出了决定。在别人的手中,在他人的目光中,我们有了力量,获得了存在感,就如同父母充满爱意的怀抱让年幼的孩子意识到自己一样。但是,当这些怀抱缺失时,当我们亲近的人缺乏关爱或关注时,就会有一个陌生人提供这种精神食粮,让我们找到自我,摆脱一种飘忽不定的存在。抚摩额头的手或寥寥数语,便可以成为心中的星星之火。
(爱吃肉摘自《我们为何渴望安稳,却又想要逃离?》贵州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