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效应:越说服,越反感

作者: 张文成

马克·吐温讲过一个故事,说他有一次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十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拿走了两美元。

牧师的滔滔不绝让马克·吐温“听烦了”,非但不愿意捐款,甚至连别人捐的钱都拿走了——这就是一种逆反心理引发的“超限效应”。在人际沟通过程中,这种逆反心理是比心理免疫更糟糕的状态——因为后者只是让我们“说了等于没说”,而前者却是让我们“说了还不如不说”。

可见,一个人的语言魅力不在于他说了多少,而在于是否说到位。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唠叨不停的人,常常不考虑听者的感受,不考虑自己所说的话是不是别人要听的,也经常不给他人说话的机会,所以有时候也容易招人烦。

因此,请记住,任何沟通,特别是旨在使别人态度改变的说服和引导,都必须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否则,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李金锋摘自《墨菲定律》古吴轩出版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