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县域科创教育体系建构
作者: 左艳科创教育是落实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的重要抓手。《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强调,需加强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激发其创新潜能。然而,当前县域科创教育仍面临课程资源匮乏、教学模式僵化、师生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以枣庄市峄城区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其近五年构建的“一核两翼四支撑”县域科创教育体系。该体系以“创新素养培育”为核心目标,依托“区域统筹”与“教研支撑”的双翼驱动,通过“1+N”课程体系、“五环节”教学模式、校本资源开发及素养评价机制四大支撑,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教学模式的革新。
实践表明,该体系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推动了教师专业成长,并形成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示范效应。本文进一步结合实施过程中的典型案例与数据,分析其成效与挑战,提出深化科创教育体系的长效策略,为县域教育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一、理论基础与体系设计
(一)政策与理论支撑
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及《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峄城区强化课程综合化与实践性,推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理念落地。融合项目式学习(PBL)与创客教育理念,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协作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将教育、科技、人才视为有机整体,通过顶层设计实现资源联动与效能最大化。
(二)“一核两翼四支撑”模型架构
一个核心:以“创新素养培育”为引领,聚焦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及协作精神。
两翼协同:其一是区域统筹。成立区级科创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整合科技局、学校、企业资源,构建“区域—学校—学科组”三级教研团队。其二是教研支撑。通过名师工作室带动、课题研究引领、教学评比促进等多种形式教研活动开展,形成“培训—实践—反思”的教师成长闭环。
四大支撑:一是打造“1+N”科创教育课程体系,即(1门国家课程+多个社团课程),如枣庄市第二十八中学“信息科技+无人机编程”“信息科技+创意智造”等课程群。
二是优化“五环节”科创教学模式(集体研学→合作探究→模仿初创→分享再探→优化升级),以真实项目驱动深度学习。
三是开发多元化科创教学资源。开发《智能绿植养护系统》《无人机教程》等校本教材,设计智能家居模型、3D打印装置等教具。
四是建立素养导向的评价机制。建立“过程性评价+成果展示+竞赛激励”三位一体的动态评价体系与教师、学校相关联的评价机制。
二、实施路径与创新策略
(一)区域顶层设计与资源整合
峄城区教体局牵头成立科创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制定实施方案,并依托枣庄市“新课堂达标活动”搭建教研平台。通过名师工作室、联研共同体等形式,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形成“区域—学校—教研组”三级联动机制。
(二)课程与教学模式创新
1.课程体系实践
分层设计课程:基础课程+社团课程。基础课程(如信息科技)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科技创新素养;社团课程(如创客、编程)满足兴趣分层需求,有利于科技拔尖人才发现与培养。
跨学科融合案例开发:枣庄市第二十八中学开发的“智能运输车”项目整合物理、数学、信息技术知识,学生通过编程控制车辆实现智能化完成运输任务。
2.教学模式优化
打造五环节实施优秀案例。在“智能植物养护系统”项目中,学生经历“调研植物需求→设计方案→搭建原型→调试优化→成果展示”的全过程,将生活逻辑与学习逻辑相统一,创作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创新作品。
实现教师角色转型。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项目引导者”,如教师通过“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三)建立评价与激励机制
对学生评价从创新素养培育出发,将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相结合,采用“成长档案袋”记录学习过程,结合各级科创竞赛、创新素养大赛、社团成果展等评定综合素养。建立教师评价激励机制,设立“科创教育先锋奖”,将课题成果、教学竞赛成绩、辅导学生获奖等纳入教师量化考核加分项。将科技创新成果纳入学校考核,对科创教育师生获奖及学校科创教育成果纳入学校年度评估,推动校长重视课程建设与资源投入。
三、实践成效与反思
“一核两翼四支撑”的科创教育体系构建与实施,提升了广大师生的创新素养,推动了区域科创教育的发展。学生在科创赛事获奖人数从2020年的零星参与增至2024年的200余人在市级以上赛事中获奖,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显著提升。自2022年以来,全区40余名科技教师在市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奖,科技教师主持或参与课题16项,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试点校枣庄市第二十八中学、峄城区荀子学校成为区域标杆,峄城区吴林中学获评“山东省创新素养培育实验学校”荣誉称号。
顶层设计、区域统筹与教研引领是体系落地的关键保障;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水平的发挥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基本前提,需持续加强教师培训,深化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本体系虽初步建构,但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与完善,当前研究集中于小学与初中阶段的信息科技为主的科创社团,未来需向高中及更多学科延伸,完善全学段育人链条。
峄城区“一核两翼四支撑”科创教育体系通过整合资源、创新课程与评价机制,为县域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未来,需进一步深化科教融合,落实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贡献县域智慧。
【本文系2024年枣庄市教育教学课题,课题名称:《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一核两翼四支撑”县域科创教育体系建构研究》,课题编号:2024ZZJYJX73】
(作者单位:枣庄市峄城区教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