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真善美的好老师

作者: 谭双双

教师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是弘扬社会正气、传播科学真理、追求真善美的践行者和示范者;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育学生素养品格、筑牢学生精神之基、系好中学生“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引路人。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生活技能,在待人接物中提高明辨是非曲直,区分善恶美丑的能力,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做“真”的追寻者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一定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遵循,基于客观事实,按照国家课程教材要求,尊重历史、求真务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是传播真理、探寻真理、践行真理的主力军,让中华文明赓续发展,培养一批批有梦想、有追求、有知识、有道德的青年才俊。坚持修德立学,以严谨、严肃、严格的治学态度引导学生尊重、热爱知识和真理,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立志报效国家和社会。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教师要具备辩证唯物主义思维,科学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本领和广博的学识。杜绝世俗谄媚,不做弄虚作假之事,不搞歪门邪道,以真诚坦荡的胸怀、表里如一的品格和严谨笃实的作风给学生树立榜样。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获得真知灼见,思想得到熏陶,关键在教师以真本领和高品格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在师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专心致志地求知问学,在课堂和实践中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把所学知识武装到头脑,取法乎上,实践于自己的行动。教师只有身正学高、严于律己,才有能力和魅力教育学生;只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感动、打动学生,用示范引领带动学生。因此教师政治站位要高,学生情怀要深,思维品质要新,教育视野要广,自律意识要强,人格作风要正。教师只有自己有理想、有信仰,才能以高尚的学术品格、过硬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感染、影响、成就学生。

做“善”的践行者

“立业先立人,立人先立德。”广大教师要以德立身,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中播撒爱的种子,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德施教,让道德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要帮助学生定航掌舵,把握好人生的成长方向。通过真心、真情、真诚拉近师生距离,用善行义举滋润学生心田,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做弘扬社会正能量,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模范带头者。

教师要有仁爱之心,以学生为本,用饱满的热情,丰富的情感,耐心的关怀,有温度的教学,熏陶感化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在和学生相处、与他人交往时,要以诚待人、为人正直,不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人”。在处理班级事务中公平公正、仁慈相济,给学生树立光明磊落、心胸坦荡的正面形象。

做“美”的追求者

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教师的言行举止、外在形象和心灵品质对学生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美的教育沁人心脾,带给学生心理上的舒适,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呈现阳光向上的心态。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不仅是美术教师的职责,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师都要尽力让课堂呈现美感,让学生享受、陶醉、沉浸于课堂。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陶冶学生思想道德情操,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唤醒学生童真、智慧的心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相处时,要善于发现美,引导学生欣赏他人之美,以包容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他人的优点和自己的闪光点,赏识他人创造的美感,并能够给他人带来美的感受。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生活品位,把控关键细节,展现给学生精致、高尚的美感冲击,用得体的举止、高雅的言行和高尚的情操滋润学生心扉。塑造学生美好心灵,以美育人、启迪心智,涵养学生人格,塑造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充分发挥美育雕琢人的外形、内心、精神和灵魂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美的向往和美的期待,在阳光下成长,向美而行。

教师要把追求、弘扬真善美作为标尺,不断提升思想觉悟。这既是作为社会公民道德情操、价值取向的基本要求,又是教书育人使命的职业操守所在。教师的人文素养和思想品格对学生成长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教育的本质是真善美,教师要把弘扬、践行真善美作为指引学生成长的精神“风向标”,让学生在崇真、向善、尚美的教育浸润中不断滋养。教师良好的修养德行和言谈举止会像春风拂面般唤醒学生心中善的种子,在教师的引领下生根发芽。

(作者单位:汶上县第二实验中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