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吴张慧一、理论基础与教学价值
支架式教学法(Scaffolding Instruction)源于维果茨基的 "最近发展区" 理论,强调通过搭建认知框架引导学生从现有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过渡。该方法通过分解任务、提供语言支持和情境化指导,有效解决学生 "无话可写"" 语法混乱 " 等问题。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法能提升写作的逻辑性与创造性,符合新课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二、支架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背景支架:激活知识储备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复习相关词汇、句型和文化背景,建立新旧知识的连接。
情感支架:创设真实情境
将写作主题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激发写作动机。
合作支架:促进思维碰撞
采用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完善写作思路。
语言支架:强化表达规范
针对学生常犯的语法错误和表达生硬问题,教师提供 "句型模板" 和 "过渡词清单"。
三、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主题:"中国传统节日的现代传承"
教学目标:能用英语阐述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并提出创新传承建议。
实施步骤:
背景支架:播放春节、端午节等节日的短视频,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节日习俗,激活相关词汇(如 reunion, dragon boat race)。
情感支架:展示年轻人热衷过洋节的新闻报道,组织讨论 "传统节日是否会被遗忘",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合作支架:学生分组设计 "传统节日创新方案",如 "端午节文化体验周"" 元宵节线上灯谜会 ",并撰写英文倡议书。
语言支架:提供 "建议信" 的结构框架(开头问候 - 现状分析 - 具体建议 - 结尾呼吁)和相关表达(如 I propose that..., It is essential to...)。
四、教学反思与优化建议
动态调整支架:根据学生水平差异,灵活调整支架的 "高度"。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提供更多句型模板;对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个性化表达。
融合信息技术:利用在线协作平台实现实时互评,或通过 AI 写作工具进行语法纠错,提升教学效率。
强化文化浸润:在支架设计中融入中外文化对比,如将 "春节" 与 "圣诞节" 的庆祝方式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五、结语
支架式教学法通过系统性的框架搭建,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一条 "低起点、高落点" 的路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背景、情感、合作和语言支架,让学生在 "搭脚手架 - 自主构建 - 独立运用" 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写作能力,实现从 "被动写作" 到 "主动创作" 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