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赏识之力,改写高中“问题学生”的命运篇章
作者: 吴崇青在高中教育的舞台上,有一群被贴上“问题学生”标签的孩子,他们或许成绩不佳、行为叛逆,或许性格孤僻、不合群。然而,在这些看似不完美的表象背后,隐藏着被忽视的潜力与价值。赏识教育,宛如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改写他们的命运篇章。
一、赏识为笔:书写出“问题学生”行为转变的壮丽诗篇
在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行为容易受到情绪与环境的影响。当教师用赏识的目光看待他们的行为时,就会发现很多所谓的“问题行为”背后其实有着积极的因素。例如,一个在课堂上总是爱插嘴的学生,可能是因为他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表达欲;一个喜欢恶作剧的学生,可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如果能够抓住这些积极因素,加以引导与肯定,就能将“问题行为”转化为积极行为。通过赏识,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是被关注的,是能够得到认可的,从而促使他们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赏识为墨:描绘“问题学生”学业进步的美丽画卷
成绩往往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标准,但“问题学生”往往在这方面表现不佳。然而,成绩只是学习的一个方面,学习的过程、态度以及能力的提升同样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对知识的探索精神以及在学习方法上的创新尝试,就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价值,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对于一个成绩不理想但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的学生,教师给予肯定与鼓励,这种赏识的力量会激励他在学习上不断进步,逐渐提升自己的学业成绩。
三、赏识为纸:绘制“问题学生”人际和谐的温馨图景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还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之中。一些“问题学生”可能因为性格内向、不善沟通或者行为方式独特而难以融入集体。当教师赏识他们的优点时,其他同学也会受到感染,重新审视这些“问题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从而消除偏见与误解。同时,教师的赏识也会让学生在与人交往中更加自信,学会欣赏他人、尊重他人,掌握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更好地融入集体。
赏识教育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打开高中“问题学生”心灵的枷锁,释放他们无限的潜能。让我们用赏识之力,为这些“问题学生”改写命运篇章,让他们在高中的岁月里,书写出属于自己的辉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