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实践学习活动对英语学科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作者: 印小花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小学英语教学正面临更高标准的转型要求。实践表明,英语教师要优化教学模式,通过创新设计实践学习活动,构建以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为核心的三维能力培养体系。这一体系旨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批判性思维品质、跨文化认知素养及终身学习能力,为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提供可操作路径,并为学生的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英语;创意实践;三维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创意实践学习活动对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实践教学中,英语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践行小学英语课堂创意实践学习活动,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学科能力培养的三个维度,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等,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和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一、践行小学英语课堂创意实践学习的时代价值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施创意实践学习活动对深化英语教学改革、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具有双重战略意义。
(一)突破传统课堂痼疾,重构教学生态
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仍普遍存在“重语言点讲解、轻实践运用”的倾向,导致课堂陷入“高投入-低产出”的困境。教师过度依赖单向灌输模式,学生缺乏真实语境下的语言实践机会,既制约了语言能力的内化,也削弱了学习内驱力。创意实践学习通过创设沉浸式任务情境,如项目式学习(PBL)、戏剧表演等,将课堂主体性归还学生,实现从“知识接受”到“能力建构”的范式转变。
(二)赋能核心素养发展,培育21世纪技能
创意实践活动通过整合自主学习、协作探究、问题解决等高阶认知策略,构建“做中学”的立体化学习空间。例如,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学生需调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与思维品质完成调研任务,这种复合型学习模式有效促进深度学习发生,为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人才奠定基础。
二、小学英语课堂创意实践的三维能力培养框架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英语创意实践学习中,教师要以文化基础为前提,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理解,掌握英语语言技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文化基础维度:建构语言能力发展阶梯
语言能力是学科核心素养的根基,需通过情境化实践实现从符号认知到意义建构的跃迁。
真实语境创设: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使用英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1《I like dogs》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或者视频,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使用英语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物,如“I have a dog. It’s white. It’s fat. It can run.”等。也可设计“虚拟动物园”场景,引导学生运用“This is a... It has... It can ...”句型描述动物特征,结合AR技术实现人机交互,强化语言输出的即时反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戏剧化语言实践:挖掘教材中的戏剧元素,组织学生开展多角色轮换表演。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趣味性的Cartoon time部分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剧本创作等,分别扮演Bobby, Sam等不同的角色,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自主设计拓展或延续对话内容,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需重点指导语音语调、肢体语言等交际要素。
(二)自主发展维度:锻造高阶思维品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提升学生学科能力的关键,同时也是践行创意实践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以自主发展为目标,通过创意实践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并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培养需贯穿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通过设计开放性任务促进思维可视化。
元认知策略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自主梳理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在梳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单元复习或者期末复习阶段,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本单元或者本学期所学的知识。例如,通过绘制“节日文化”概念图,将词汇、句型、语篇等知识节点进行语义关联,提升思维整合能力。
(三)社会参与维度:培育跨文化素养
英语是一门语言,更是一种文化。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更要引导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化意识培养需突破课堂边界,通过社会性实践实现文化认知的具身化。社会参与是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以社会参与为依托,通过创意实践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英语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项目式文化探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以项目式的实践活动,如以“Eating habits”为主题设计跨学科项目,开展“中西方特色食物”、“中西方餐桌礼仪”等对比研究。学生需完成资料收集、访谈记录、多媒体报告等任务,在真实问题解决中理解文化差异。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价值观等,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数字化文化传播:利用数字化工具创建文化展示平台,如组织“English Vlog大赛”,鼓励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如在六年级《Keep our city clean》单元中,学生可拍摄公益短片,通过镜头语言传递环保理念,实现语言输出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学习了六年级《An interesting country》后,学生可以作为中国宣传大使,录制宣传视频,展示中国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著名景点、文化特色等,让学生实践中感受祖国的文化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实践反思与未来展望
本研究验证了创意实践学习活动在提升学科能力方面的显著成效,但也面临实践挑战:教师需平衡“创意设计”与“目标达成”的关系,避免活动形式化;需建立动态评价体系,采用档案袋记录、表现性评价等方式,全面追踪学生能力发展轨迹。
未来研究可聚焦以下方向:探索AI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实践路径,如开发智能语音反馈系统;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将实践场景延伸至社区、博物馆等真实语境。通过持续优化三维培养模型,推动小学英语教学向“素养本位”深度转型。
参考文献
[1] 魏华. "扮"出兴趣,"演"出精彩——小学英语戏剧教学法实践研究[J]. 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 2021(13): 45-48.
[2] 张丽娜.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英语课堂重构路径[J]. 校园英语, 2019(42): 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