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淡”的审美对我创作的影响

作者: 付明月

中国山水画中“淡”的审美特征以东方哲学体系为基础,既是技法方面的视觉呈现,更是文化精神的外在流露。其核心要义是运用极简的形式语言传递深刻的生命体验,在儒道互补的思想氛围中催生出独特的艺术范式。从哲学起源的角度看,“淡”跟道家“致虚极,守静笃”的体道方式、禅宗“不立文字”的直觉体悟紧密相关,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提及的“远望去取其势,近看能取其质”的观照手段,本质上是对“淡”审美中“虚实相生”这一原则进行的理论提炼。在视觉呈现范畴 ,“淡”不只是体现出倪瓒《容膝斋图》“一河两岸”式构图的空阔疏朗效果,更体现于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渴笔皴擦造就出的“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墨韵层次,画家以淡墨慢慢积染,使山石肌理在枯润的不断交替里产生呼吸感,这种“淡而可显厚重”既是对自然山水的提炼与升华,也是对“大象无形”哲学主张的图像转呈。

一、我的中国画创作缘起

在我绘画创作的这段历程里,“淡”审美观念渐渐成为形成个人风格的核心要素,给我的艺术表达造成了深远且独一无二的影响。从最初涉足绘画时对多种风格和技法的大量学习与试探,到渐渐在“淡”审美里找到契合内心真实表达的方向,这一过程充满探索与心得。

在早期进行绘画学习中,我广泛钻研了各种绘画风格及技巧,从写实画作的细腻勾勒,直到抽象绘画的肆意表达,都进行了透彻的学习跟实践。这些充足的学习经历给我的绘画打下了稳固基础,让我对绘画的语言和表现形式实现了全面的理解与掌握,在不停推进的创作进程里,我慢慢发觉自己内心深处对宁静、悠远意境的渴望,而“淡”审美所包含的简洁、含蓄、自然品性,恰巧与我内心的这一追求相切合。

在参与中国画学习的进程里,我首次领悟到了中国画“淡”的审美,我被深深吸引,基于此我认清方向,着手开展山水“淡”审美表达学习及研究探索。在魏晋时期萌芽起步,受老庄思想以及玄学的影响,山水画开始聚焦“淡”的表达,追求自然之道和精神的愉悦;至唐宋时期促成发展,王维的“泼墨山水”及宋代画家对平淡自然境界的追求,促使“淡”审美在笔墨技法与意境营造上实现进一步深化;直至元明清时期走向成熟,倪瓒、董其昌等画家的画作把“淡”审美发挥到了极致,达成了风格及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状态。他们的作品把“淡”的审美提升到极致水平,最终催生了多样化的风格与表现形式。我被他们笔下那悠远、清逸的“淡”的审美风格深深吸引,不断深入思索其中的精妙要点,不断分析画家们的作品及理论,也把本人所创作的作品与之对比,更透彻地认识到“淡”审美在不同时代、不同画家笔下呈现的传承与变化态势,以及本人于创作里对“淡”审美特色的理解与表达。在不断钻研与体悟中,这份对“淡”的热爱慢慢沉淀成我艺术理念的基础,最终水到渠成地融入我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塑造了独归我有的“淡”的审美表述。

二、我的中国画创作过程

在绘画创作构思的初始阶段,我把画面的主题选定为山林村落,山林跟村落的结合是大自然中极有代表性的元素集合,二者生动又直观地体现了大自然的原始感觉与质朴特色,我把秋天傍晚夕阳傍晚时分作为季节背景,落叶簌簌飘落,此般景致打造出一种淡雅又质朴的氛围。它存有一种静谧又深沉的美感,从视觉到心灵体验上都给我造成了极为强烈的触动,深深地把我吸引。这种景色与“淡”的审美意趣相契合,于质朴里蕴含醇厚,在简易里凸显深远,能唤起观者对宁静悠远生活的向往与共鸣之感。我最终把这一题材选定为此次绘画创作的核心内容,期待借画笔将这份自然之美永远留存下去。

在开展创作构图的阶段,我努力把传统文人山水画里“淡”的审美观念,巧妙融入进个人创作里面,以此呈现天地自然的美妙。我参考宋代山水画作,采用全景式构图样式,它可把天地间的自然元素全面融入到画面,使观者的目光可在辽阔的自然景致里随意伸展,体现浓厚的纵深感。另外,我试图冲破传统的构图范式,增添现代化的构成设计样式。我以“S”形的视觉构成来体现画面,试图增强画面的节奏韵律,将山水元素重新进行了排列组合,营造出了一种别样的视觉印象。我把山峰形态进行了夸张以及变形,再把树木和云雾用独特的方式分布到画面中,使整幅画面饱含传统山水画的韵味,又具备现代的格调。

三、我的中国画创作感悟

就画面布局而言,我会将高山当作主体,借助“淡”的审美理念,妥善处理高山和其他元素的关系,使画面营造出一种平静安稳的氛围。前景的树木沿垂直纵向趋势排列,呈现出形式感,把观者的视线引向视觉中心的房屋。画面中我把巍峨高山当成了主体,其宏大的体积和磅礴的气势为画面奠定基调,配上轻柔云雾、安宁的村庄以及树木的生机活力,共同营造出安详宁静的画面。为了使创作更具现代意味,我还设计将画面右侧和天空进行设色。平涂色块的方式使画面更具现代装饰意味,似真似幻,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

在笔墨运用当中,“淡”审美让我愈发重视墨色的变化以及笔触的含蓄,我试图用淡墨去表现山水的神韵与意境,使淡墨的层层晕染与细腻的笔触调整营造丰富的层次感和柔和的质感。当开始描绘山峦的时候,我借助干笔勾勒出山体的结构,用淡墨多次晕染。山峦的连绵起伏,既清新淡雅又不失厚重质感。远景中的高山与云雾采用留白和淡墨晕染的手段,呈现出它的虚实变化。云雾慢慢飘荡,山峦半隐半现,切实地说明了传统文人画里的“计白当黑”,营造出空灵辽远的意境。在描摹树木之际,我使用细腻笔触加上淡墨描绘出树木的枝叶,展现出树木的活力与挺拔,同时又不失淡雅的韵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