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增效 不断拓展孩子们思维的边界

作者: 姚晓娟

华师大学习回来,一直记在心间的一句话那便是:从高质量到高品质,从分数到素养,中国学校未来的出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功能。结合兰溪教育加大力度提出“新质教育”,也针对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些工作,聊一聊自己学习的感受吧!

一、课堂:学校教学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简约的教学结构

(一)反复练习不是提分的关键

(1)“小步子原则”:小步子原则是指将一个复杂的任务、目标或学习内容,分解成一系列具有逻辑顺序、相对独立且难度逐渐递增的小步骤,然后让学习者或执行者按照这些小步骤逐步进行学习或操作,每次只迈出一小步,最终实现整体目标。

(2)“原则”三大特点:①循序渐进:每个小步骤都建立在前一个步骤的基础上,使学习者能够逐步积累知识和技能,避免因任务难度过大而产生畏难情绪或学习障碍。②即时反馈:在完成每个小步骤后,学习者能及时得到关于这一步骤的反馈,了解自己的学习或操作是否正确,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③降低难度:把大目标分解成小步子,降低了整体任务的难度,使学习者更容易入手和掌握,增强了他们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动力。

教师在教育教学时,可将复杂的知识体系分解成一个个小知识点,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教学。

(二)课堂模式是提高学生素养的杠杆

在学校提出的课堂提质“一二三四”中,新授课课堂实行三段式:基本训练5分钟,新知教学25分钟,巩固练习10分钟,进行提炼总结。

在学校基础之上,骨干教师打造自己的“代表课”,构建属于自己的新质教学模式。

二、课程:创新课程是AI时代的一种“时代精神”

学校的特色课程教学要从常识性思维----反常识性思维,以质疑批判、探索创新为特征,形成真正的高阶思维。科学的发明和创造,从本质上看都是反常识的,革命性的,这样才是本质发展。一所学校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不断拓展孩子思维的边界。

三、行为:任务跟进课堂教学变革的师生故事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所有的老师都是主角。我们勇立潮头,积极探索教育教学变革之路。以“素养导向”为核心策略,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与惊喜的教育变格实践。

从最初教师们对新教学理念的懵懂尝试,到逐步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任务驱动式的高效课堂,过程中困难重重,但凭借着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成功实现了教学质量的飞跃。这不仅是教学方法的转变,更是学校教育理念革新的生动诠释,为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书写了一段属于的课堂教育变革的动人故事。

让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校园奋发心急,生气勃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