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启智,知行合一

作者: 金萍

摘要: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劳动教育渗透不足的现状,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挖掘、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完善等多个维度,提出具体可行的渗透策略。旨在通过劳动教育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以劳启智、知行合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与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新时代基础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劳动教育,教学渗透,知行合一,全面发展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运算能力等知识技能的任务,也具备渗透劳动教育的丰富资源与天然优势。将劳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融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劳动意识与实践能力,实现“以劳启智,知行合一”。然而,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劳动教育的渗透仍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深入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方法与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现状

(1)教师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小学数学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仍然将教学重点局限于数学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劳动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将劳动教育与数学教学相融合的意识和主动性,导致劳动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难以有效开展。

(2)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不充分: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与劳动教育相关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材中涉及劳动教育的内容较少,且缺乏系统的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少主动开发和利用劳动教育资源,如结合生活中的劳动场景设计数学教学案例、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等。教学资源的不足,限制了劳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3)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践环节: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讲授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和做题为主,缺乏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实践的环节。学生难以在课堂中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价值,无法将数学知识与劳动实践有效结合,影响了劳动教育的渗透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

(1)优化教学目标,融入劳动教育理念:教师在制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时,应将劳动教育目标与数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有机结合。例如,在教学“测量”相关内容时,除了让学生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等测量方法和计算技能外,还可以设定劳动教育目标,如让学生通过测量校园内花坛的面积,参与校园绿化劳动规划,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爱护环境的意识;在教学“统计与概率”时,引导学生统计家庭每月的水电费支出,通过分析数据,制定家庭节能计划,培养学生的劳动责任感和节约意识。通过明确劳动教育目标,使劳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有据可依,实现劳动教育与数学教学的协同发展。

(2)挖掘教学内容,寻找劳动教育切入点: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与生活劳动密切相关,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内容,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劳动场景相结合。例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可以以分蛋糕、分水果等生活劳动场景为例,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在教学“时间的认识”时,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劳动作息时间表,如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安排,使学生在认识时间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数学史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时引入数学史中的劳动元素,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与劳动实践的紧密联系。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时,向学生介绍古代劳动人民如何通过测量车轮的周长、计算农田的面积等劳动实践,总结出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劳动热情。

(3)设计教学活动,开展劳动实践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体验劳动乐趣。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时,让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立体模型,通过制作过程,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模拟超市购物场景,让学生扮演收银员和顾客,进行商品价格的计算和交易,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完善教学评价,强化劳动教育导向: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除了评价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外,还应增加对学生劳动实践表现的评价内容。例如,评价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劳动态度、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全面反映学生在劳动教育与数学学习方面的综合表现。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家长评价等。教师评价要注重对学生劳动实践过程和结果的综合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学生自评和互评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家长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劳动表现,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例如,在完成一次课外劳动实践活动后,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互相交流经验;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并结合家长的反馈意见,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结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优化教学目标、挖掘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和完善教学评价等策略的实施,能够实现劳动教育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达到“以劳启智,知行合一”的教育效果。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提高对劳动教育的认识,积极探索劳动教育与数学教学融合的有效方法,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同时,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应加强对劳动教育的支持和引导,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推动劳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陈小丽.如何在小学数学文化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1(14):1.

[2]张瑞英,曾庆玉.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J].好家长,2015(8):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