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作者: 符俊让好孩子更好,让所谓的“坏孩子”变好,这本来就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充当孩子成长领路人的角色,也同时背负着教育人的光荣使命。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今天拒绝了一个熊孩子,未来可能就得面对一个不合格的公民;今天在他心中埋下了歧视和冷漠的种子,未来就可能在他的人生中长出仇恨的“毒草”。如今,新时代的教师一头要挑着孩子的今天,一头还要挑着祖国的未来。
永远记得搭档给我说的一那番话,“假如我们不要他了,不管他了,那谁还愿意接受他呢,你能保证遇到的下一位老师能像我们这样对待他吗?”这句话恍若醍醐灌顶一般,细细的考量着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定位。 不抛弃,不放弃,一个都不能少。
故事发生在我们班一个名叫“小高”的孩子身上,他可谓出了名,在班,乃至全校,或者所有见过他的老师,都深有体会,并且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真真的静不下来,也管不住自己。下课满教室内外跑,有时犯错了,你让同学去叫他,他坐在地上拉着桌子,抬都抬不走;课堂上,更是定位不了他准确的位置,因为他不小心从这个角转到那个角,如同打游击一般,时不时会溜到你讲台上,你正讲着讲着,他都能差点把你绊倒。上我们的课还好一些,上其他的课,更是不得了,甚至自己跑出去玩,爬消防器材。哎呀,即便这样一个顽皮的“小猴子”,我和我的搭档也没有丝毫的懈怠,也不忍心怪他。因为他的妈妈在家也在不停的教育他,可是于他,一点也不管用。
一、自信的培养源于课堂
还记得他刚来到我们班的那天,是如此的羞涩,如此的胆怯,如此的不苟言笑,也是那样的我行我素,甚至沟通障碍。说一句话真的很难。可就是在一次的数学课堂上,一次,他居然用最直观、最简单的方法突破了一道难题。我就此抓住那个难得的好机会,不停的夸赞他。当时,他给我们班孩子讲解的头头是道,孩子们发现了他,我也夸他如何如何的聪明,一定要好好学习,定会成为数学上了不起的人物。就是从那次起,他开始关注课堂,关注研究。说起研究,因为最开始他不愿和班里同学沟通,经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下课搞搞颜色勾兑,有时研究一些数学难题,一有重大发现,就会和我分享。每每这样,我也会上课时单独说“小高又有新的发明了,他又破解了一道难题等,孩子们都投去羡慕的的目光,慢慢的,他也成为“孩子口中的那个了不起的“小高”。
二、平日里的关怀丝毫不减
由于他总是在下课时无聊乱跑,多动症的他上课总是坐不住。我想让他上课多听一点,二来考验他的定力,看看能否通过师生共同的努力,注意力集中时间长一点。于是,我在讲台下面的地板上画了一个“圈”,这个“圈”用于他课堂上的位置定位。在上课听课时,只要不出“圈”,则战胜了全班孩子,下课就可以加分,班级的孩子也很愿意和他一起努力。每次一下课,孩子们都去验证他有没有出“圈”,一有进步,孩子们也纷纷表扬他,此时,这个孩子的脸上别提有多高兴了。有时平日里的工作比较忙,我就聘请他作为我的私人小秘书。课堂上帮我调“电脑展台”,课下帮我整理作业,统计错题量。他觉得他拥有了别人都没有的光环,很是尽职尽责。有一次竟然为了抢调“展台”,而被气哭了,真是一个让人可笑又心疼的孩子。
三、同学面前的威望真心给足
我们校区,每天中午老师就要带着孩子去食堂就餐。刚开学的前几周,总发现走时全班人数都是齐的,可是一到餐厅,有个孩子总是姗姗来迟;吃完饭回教室,走着走着,他又单独开溜了,一会去坐餐厅的电梯,一会跑教师楼梯,时不时还躲进厕所里不出来了。有时真着急,生怕出什么事儿。一次偶然的机会,同样出来站队准备去就餐,只见他跑到前面,窜到后面,我就一把抓住他的小手,说:“小高同学,走,今天老师牵着你去吃饭”,他居然点点头答应了。吃过饭,下意思的把手臂抬到我面前,好像说“老师,该牵我的手了”。恍然间,觉得他如此的可爱。每次走进食堂,同事开玩笑说“又牵你儿来吃饭了?”我笑而不语。从此,来往餐厅的路上,那只手再也没有空着。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这种“慢”就是“总是去关怀”,遇到了一个慢节奏的学生,美好的教育大概就是耐住性子,沉住脾气,不催促,不指责,而是面带微笑,和风细雨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默默渗透,只有这样种子才会在他们的世界里生根发芽。“爱,从来就不会白费,你所种下的种子,会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悄悄的生根发芽。”是的,有的花,开始就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相信花都有自己的花期,如果哪一天种子没有开花,或许因为他已是一棵参天大树!教育是一场有温度的修行,更是向美而行的过程,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深切的生命关怀,让我们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看见孩子,看见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