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 陈燕琴 杜刚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很难一节课都集中精力去学习,有时候甚至是十分钟的专注,对一些学生而言都是难事。在小学的低年级阶段,让他们四十分钟都是集中精力学习,更是难上加难,他们总是动来动去,一会儿找橡皮擦,一会儿找笔,一会儿找本子一会儿在低着头不知道在玩什么。总之对他们来说要集中精力去听课四十分钟,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我们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了。在课堂中我们发现学生喜欢发言,对于新鲜的事物还是很感兴趣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发展规律进行设计课堂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 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常言道,成与败关键在于开始,如果一节课有一个好的开头,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之后把他们带入到学习的氛围就容易多。那么如何设计导入呢?这就需要老师们根据不同的科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了。比如我们在上五年级数学课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如何导入呢?我们可以用猪八戒选西瓜的故事情景法引入课题。孙悟空在分西瓜时,就问猪八戒有四种切法,喜欢哪一种?一个西瓜平均切成四份,每人选一份;第二种是平均切成八份每人两份;第三种是平均切成了16份每人四份;第四种是平均切成32份每人八份。猪八戒想了想说肯定要注意分为32份的呀,切得越多分得越多呀!孙悟空捧腹大笑之后,说了一句:“呆子!”为什么孙悟空会笑猪八戒呢?这样的引入,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对于这节课也会有了探索的欲望。而在语文课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导入,如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的课文《14课小狗学叫》,"为什么小狗要学叫呢?这条小狗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这样直接问题导入也是让学生有了想找到答案的欲望。
二、课堂中多让学生说,学生读,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目标教学中改革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由老师的讲授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那么我们在课堂中如何让所学的内容有效,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呢?我们就得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了,让学生多说、多读,并在课本中圈圈画画,同时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或是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这样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起来没有心思去想其他了。比如三年级的《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的学习时,我们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56页的主题图,并思考(1)旋转木马每人每次的价格是( )元,激流勇进每人每次的价格是( )元,过山车每人每次的价格是( )元,登月火箭每人每次的价格是( )元,碰碰车每人每次的价格是( )元等数学信息,接着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列式。然后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探讨20×3的计算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可以通过在课本中有图片中观察得出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也可以通过加法计算得出20+20+20=60。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让自己的眼睛观察、脑子思考、嘴巴说等多种器官动起来,充分地发散思维,同时与同学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培养了与人交流的的能力。在合作中学生也会有了学习的成就感,慢慢地培养自信,从而对学习也会渐渐地感兴趣了。
三、多种口令整顿课堂,把分散的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
在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的课堂是非常的有序又精彩的,而有些教师的课堂却是乱哄哄或是学生无精打采的,有画画的、有玩东西的、有打瞌睡的。当出现第二种情况时,授课的教师就会勃然大怒,花了十几分钟去跟学生说道理,甚至骂学生,得来的反而是学生的厌恶。而一些教师在同一班上课,学生的激情始终是热情高涨的,专心听课。那些教师能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又有什么妙招呢?他们善用多种口令整顿课堂。比如有学生开始小声说话时,他会突然来一句“一二三”,学生自然而然会接下一句“我坐好”,“ 二八”“十六”等这样的口令才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是非常差的,为了规范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推进学生学习的效率,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口令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课堂的口令我们可以和学生约定相对应的口令外,还以用乘法口诀、数数字、古诗词、名言警句等来约束学生。当训练一段时间后,每当老师发出上一句口令时,学生自然而然会接下一句,老师再加一句“双手放平”“在桌上”,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回归在课堂上了。口令的使用胜过说几十句大道理,效果往往大于批评和说教。
四、有个性的评价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
新课标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学生,特别是对于那些后进生,教师要从他们的感受出发,敏锐地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积极的评价是滋润学生心田的雨露,教师有个性的评价更能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例如:一个一直很懒写字非常潦草的学生,某一天发现他写字清楚很多了,我们可以这样表扬他:“今天老师发现你比昨天勤奋了一点,写的字都清楚了很多,说明你今天用心了。看看,你只要用心写的字也不比别人差嘛。”我们用这样的个性的评价去赞赏他,学生心里会感受到老师是真心在赞美他,让他有了动力和方向,让他明确写字要用心。还有一个经常上课不听课,写作业马马虎虎的后进生,在某一次的田径比赛中拿了个二等奖,教师可以这样赞赏他:“刚才看你用尽全力与同学比赛的样子真帅,看来你只要你想要用尽全力,你也可以成为更好!要是你学习也像你奔跑那样用尽全力,我想你会让很多人刮目相看。”
在课堂上,教师要用发现美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然后用积极的评价去赞美学生的行为,鼓励学生,给予他们学习动力,让学生消除自卑,真正被吸引到课堂中,从而达到扬帆理想之航的目的。
有位教育家说过:“学校精神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唤起每个学生人格的独特性。”每个人都有实现自身的价值的、获得较高评价的追求。学生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促进学生个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所以,每个老师都要注意观察,找出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揭示他个性发展的潜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与更高水平的差距,以激发学生的心理的矛盾运动,促使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那么一位教师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的四十分钟学习效率?那不仅是对一位教师的专业素养的要求,更是一位教师的课堂魅力的展现。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因此,教师只有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