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愿

作者: 张爱国

报国愿0

“报大将军!六十里外,敌军数路人马集结,正向我军移动!”探马说罢,又策马飞去。

“大将军,快!快上奏朝廷!”偏将李胄急忙大叫。

大将军一瞪眼:“闭嘴!”

李胄偏不闭嘴,还更加急迫地说道:“火速上奏朝廷,让皇上火速派——哦不,是送,送一位公主来。”

“就是!公主一到,我们就给人家护送过去。”有人接过话,语气又急迫又认真,“还有大车大车的嫁妆,都火速送来。人家一收到新娘和嫁妆,兵就退咯。”

“然后呢?嫁妆用完,公主……”

“都给我闭嘴!”大将军猛拍桌案,却自己忍不住笑起来。大帐里哄然大笑。

戴叔伦傻傻地看着,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他不是军中人,前几天才随一位军中朋友从长安来到这里。一番打听他才明白:安史祸乱后,大唐看上去还是大唐,但已经不是那个大唐了。四面夷狄似也发现这一点,开始不停地试探、犯险。虽说大唐的兵士还是那样的兵士,但朝廷命令他们只能守。守,就是被动挨打。被动挨打,能不败退吗?几代先皇和无数大唐儿郎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土地,在东、西、南面已大块大块地丢失。即便如此,他们还不满足,还在不停地蚕食大唐。

“送公主,送财宝,有用吗?汉朝就这么做了,没用!这些胡人,自古狡诈贪婪。诚心感动不了他们,嫁妆喂不饱他们。”有人愤愤不平。

“长年待在这种鬼地方,风啊雪啊沙啊,我们任何苦都不怕,战死沙场也不怕,就怕这等窝囊。”说话的人竟然抽泣起来。继而,大帐里一片哀叹和啜泣。

大将军轻咳一声:“都想打仗是吧……”

“谁想打仗?但这么窝囊,不如战死!”

“各队听令!”大将军突然满脸威严,声如洪钟。众将士短暂吃惊后,立马列队整齐。大将军唰地抽出宝剑,高举过头顶:“奉皇上密旨……”

子时将尽,茫茫塞上,孤月皎洁,朔风呜咽。大军鸦雀无声,一路向北。

不知走出多远,戴叔伦发现,出发时黑压压往前看不见头的队伍,现在只剩下数十人。看身后,也只有数十人。那么多人哪儿去了?戴叔伦很疑惑。他从没有上过战场,这次是经过再三请求,大将军才同意他跟着李胄来的。

黎明将至,四下俱黑。有大雁从头顶惶急飞过,它们大约感知到一场战斗就要打响了吧。戴叔伦也感知到,他的身边现在不过数十人。敌人可是数队人马啊!戴叔伦不由害怕。

“卧下。”李胄突然低声道。戴叔伦一看,身边一个人也没了。大骇中,一只手抓住他的裤脚,往下一拉。他就势伏到沙坡上。那只手又按住他的后背。他的后背在剧烈起伏,呼吸更是将沙子搅得四溅。“别怕,有我。”是李胄。

“来了。”李胄低声说。戴叔伦看去,晨曦中,有旗帜露出,越来越多。戴叔伦刚刚稍微平静的心立马又紧张起来。李胄拍拍他腰间的剑。他这才想起他的剑还在鞘中,赶紧抽出,握在手中,又忍不住看向身旁。沙坡上,数十唐军将士一个个箭在弓上。“别怕,他们一个也跑不了。”一个兵士看向戴叔伦,满脸轻松。戴叔伦点头,握剑的手却还是颤抖。

敌人的前队走过来了,距离将士们埋伏的沙坡不到一箭之遥。将士们纹丝不动,一个个只瞪圆两眼,看着他们尽数走过。

“放箭!”李胄一声令下,他的箭已经飞出,人也随箭飞出。刹那间,数十支箭飞出,数十人随箭飞出。戴叔伦好不容易才爬起来,四下一看,嚯!目之所及,全是呼啸着飞向敌人的铁箭,全是叫喊着飞向敌人的唐军将士,全是猎猎飘扬的大唐军旗。再看敌人,已倒下一大片,还没有倒下的正哀号着往回逃跑。于是,人撞人,人撞马,马撞人,人与人、人与马互相踩踏。没相撞和没被踩踏到的,刚刚跑起来,大唐兵士的刀剑就砍刺上来。

忽然,一个高大壮实的敌将策马冲来,手中一杆长枪,左挑右刺。唐军数名兵士拦上去,均被刺倒于地。“闪开!”李胄一声大吼,纵身前扑,连翻带滚。与此同时,敌马奔到,从他身上跃过,却一声哀鸣,栽倒于地——马肚上插进李胄的短剑。兵士们刀剑齐上,敌军主将哼都没哼一声,死了。

入侵敌军,果然没有一个活着回去。

“书生,仗都打完了,还在害怕?”李胄重重一拍戴叔伦。戴叔伦这才发现自己还站在原地,还在颤抖,于是一跺脚:“我哪里在怕?我在作诗呢。你们听——

汉家旌帜满阴山,

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

何须生入玉门关。”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旭日东升,唐军将士的呼叫声响彻大漠。

附:戴叔伦,唐代诗人。史载,唐自安史之乱后,国力衰减,边疆频繁遭到侵扰,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当时,不少有志之士主张痛击侵略者,誓死报国。

[责任编辑 冬 至]

上一篇: 越十年
下一篇: 无声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