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文化,注重实践:“景贤德育”创新探索的海门经验
作者: 袁莉摘 要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构建了“景贤德育”品牌,深入探索和实践具有地方特色的德育体系。该品牌基于海门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强调实践与创新,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通过多元化的德育活动,如研学课程、劳动教育、习惯养成教育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地方文化;德育实践;综合素质
作者简介 袁莉,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德育研究室主任,高级教师
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力量,肩负着意识形态构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使命。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坚持守正创新,构建“景贤德育”品牌,深入挖掘地方历史和文化资源,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形成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德育体系。该体系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与活动安排,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基础。
一、“景贤德育”的概况
“景贤德育”并非凭空而生,它是海门教育人对当地深厚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也是对新时代学生培养目标的深刻理解和践行。
(一)“景贤德育”的提出
海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孕育了众多贤能之士,他们的事迹与精神为“景贤德育”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将这片土地上知名人物的故事和品格融入德育课程,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更为他们树立了鲜活的道德榜样。
面对社会变革,海门区深刻认识到培养具有担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性。由此,“景贤德育”强调实践与创新,倡导学生走出校园,投身社会服务,通过实际行动增强责任与奉献意识,培养关心社会、服务人民的情怀。
(二)“景贤德育”的内涵
“景贤德育”的“景”字寓意深远:一方面指“景仰”,通过树立一系列的道德模范与乡贤榜样,引导学生心怀敬仰,学习模范人物的精神品质与行为举止;另一方面指“风景”,寓意海门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既是学生成长的背景,更是滋养他们心灵的载体。
“景贤德育”的“贤”字,同样具有深刻的内涵:既指“贤能”,希望通过德育活动的熏陶与培养,造就一批批既有才华又有德行的新时代青年;也指“乡贤”,乡贤们的智慧与贡献,不仅为海门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更为海门学子树立了可学可鉴的榜样。
二、“景贤德育”的实践
在新时代背景下,“景贤德育”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系列生动实践的集合。海门区在探索“景贤德育”的过程中,以“崇謇启行”研学课程为核心,开启了一段富有创新意义的德育实践之旅。
(一)开启“崇謇启行”研学课程
“崇謇启行”研学课程以张謇先生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品格为依托,利用海门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通过研学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崇尚先贤、学习张謇精神,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在具体做法上,该课程充分利用张謇青少年研学中心、纪念馆等丰富的教育资源,结合现代科技与传统农耕文化,设计了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研学活动。课程以“筑梦未来”“职通未来”“创想未来”等主题为主线,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讲座、互动体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张謇先生的精神品格和时代价值。同时,课程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力求做到知行合一。
(二)开展“全景式”劳动教育
在“景贤德育”的框架下,海门区积极开展“全景式”劳动教育,将其作为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在“全景式”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方面,海门区构建了多维度的劳动教育场景。首先,劳动教育被巧妙融入课堂,教师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劳动观念,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其次,海门区对劳动教育课程进行体系化构建,形成了涵盖多个年级和多门学科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确保了劳动教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劳动教育课题化研究也是海门实践的一大亮点。学校鼓励师生围绕劳动教育进行课题研究,推动劳动教育的实践创新。同时,劳动教育向家庭延伸,通过家庭作业、亲子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家庭劳动,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生活责任感。另外,海门区还积极探索劳动教育与社区的融合路径,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公益劳动等,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最后,劳动教育基地的创建与利用为劳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基地中亲身体验劳动过程,提升劳动技能。
(三)推行“向好而行”习惯养成教育
海门区秉持“养成好习惯,成就好未来”的理念,在“景贤德育”的引领下,创新推行“向好而行”习惯养成教育。
“向好而行”习惯养成教育的价值在于其长远性和基础性。良好的习惯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石,它不仅关乎学生当前的学习与生活状态,更对其未来的成长轨迹产生深远影响。海门区通过推行“向好而行”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助力他们全面、健康成长。
海门区在中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创新推出“小5中8”策略,以细致入微、循序渐进的方式,全面塑造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在小学阶段,“小5”策略是核心。它针对低、中、高三个年段的学生,分别提出了五个具体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养成要点,涵盖健康身心、智慧学习、文明礼仪、友善交往和快乐生活五大类别。比如,低年级学生需养成爱护眼睛、勤洗手、健康饮食等健康身心习惯,以及端正读写姿势、兴趣盎然地学习等智慧学习习惯;中年级注重制订学习计划、独立思考、学会合作等能力的提升;高年级则强调科学规划、善于反思、创新思维等高级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在文明礼仪、友善交往、快乐生活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中8”策略面向中学阶段,在“小5”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化与拓展。它综合了学生在中学阶段需要特别强化的八个关键习惯:规律作息与健康饮食,确保学生拥有充沛的精力;坚持锻炼与合理娱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悦纳自己与阳光心态,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科学规划与专心专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创新思维与勇敢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积极合作与勤于反思,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以致用与知行合一,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文明礼仪、友善交往、快乐生活等社交与生活习惯的持续提升。
三、“景贤德育”的成效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成长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它要求学生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会在逆境中磨砺自我,在奋斗中激发潜能,在自我规划中实现个人价值。“景贤德育”顺应这一时代要求,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德育活动和实践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面对未来挑战时能够勇往直前,成为新时代的建设者。自“景贤德育”开展以来,海门区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一是显著提升了学生的道德认知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崇謇启行”研学课程,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张謇先生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品质,被其实业救国、教育兴国的崇高理想所感染,从而激发了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是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景贤德育”的框架下,海门区积极推行“全景式”劳动教育,通过多维度的劳动教育场景,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体悟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劳动教育课题化研究,学生们围绕劳动教育进行了深入的课题研究,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
三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了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通过“向好而行”习惯养成教育,海门区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制定了具体、可行的习惯养成要点,全面塑造了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
总之,“景贤德育”的时代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个德育品牌,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创新和实践。它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平台,为培养具有时代担当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赵 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