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心”视域下呵护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区域探索

作者: 尹建强 赵纪华 黄克华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和谐,“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和谐心”育人首先是育人关系的和谐,其次是育人主体关系的和谐。杭州市西湖区坚持以和谐的育人主体关系实现育人关系的和谐,持续推进“前端预防、中端干预、后端管治、终端服务”的全程心理健康动态服务链,探索心理危机干预的多跨协同,逐步形成了“和谐心”区域心育品牌。

关键词 和谐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区域探索

杭州市西湖区一直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全面打造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助力体系。通过近十年的努力,西湖区逐步形成了“和谐心”视域下全程呵护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心育路径,主要包括前端预防、中端干预、后端管治、终端服务四大举措。

一、前端预防:升级心育体系“最全要素”

(一)“一轴三线”构建心育工作体系

完善团队架构。我们以西湖区“学生成长支持中心”为中轴,整合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和特殊教育“三线”指导中心的功能。中心固定岗位设有三位教研员,并由他们组建区域“和谐心”教师团队。同时,我们将全区学校按照“东南西北中”划分为五个片区,每个片区均设有以“和谐心”教师为主的引领者和领衔学校,重点解决组织家长培训难和指导学校个别疑难的问题。“一轴三线”的管理机制让专业指导更清晰、覆盖更全面。

设定团队公约。公约的制定对每一位教师有效参与团队活动起到了激励和监督的作用。我们注重加强团队管理,将设定团队公约、确定发展方向作为工作要点,以“共学纪律抓落实、共议任务定职责、共商权利促发展”为路径,进一步明确团队成员的权利和职责,促进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开展项目研究。“一轴三线”管理需要团队的力量,也需要专业的支持。西湖区成立了10个心育首席教师工作室,以项目研究为引领,注重发挥团队的力量。工作室基于关键问题进行项目联动,探索出成功的经验后,再分享给其他学校学习借鉴。另外,西湖区聘请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首届“十佳专家”钟志农老师建立个案督导小组,在分享和督导中促进“和谐心”团队的专业化发展。

(二)“三专”举措提升心理教师专业水准

坚持专职上岗,优化区域师资结构布局。区域推动各校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要求心理辅导站站长必须具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或持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B证及以上证书。同时,西湖区教育局将此标准配置纳入学校绩效考核,以推动学校优化心理健康专业教师队伍。另外,要求专职心理教师不得兼任班主任,并保障他们享有与班主任同等的待遇。此外,在教师评职评先中倾斜心理健康教师,并将他们纳入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等考核系列。

做到专业精深,创新医教培养新模式。西湖区聘请了省市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成立了区域学生成长支持中心专家指导组,在参与区内教师和家长培训的同时,介入学生和家长的个别辅导。同时,建立了学校与专家联系机制。西湖区与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等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邀请医院派遣高水平专家定期进驻学校提供辅导,以打通重点学生的转介和联合干预闭环。另外,西湖区还聘任了10名专家,成立了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对特殊学生进行专业评估,以指导学校和家长开展个别化教育。

实现专项发展,托举人才全面转型升级。西湖区注重加强和优化家长沙龙指导团队、家长学堂主讲教师团队、志愿者团队的培养。为此,西湖区成立了“和谐心”教师联盟,定期组织专项培训活动;推进西湖区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力提升三级考核、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三证考核,让团队教师不仅有归属感,还能在专业领域中勇立潮头;采取“以赛促建”的助推式成长方式,通过举办心理教师基本功大赛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三)三类课程全面夯实学生心育阵地

“自驱式”心育课程聚焦成长问题。学生的健康成长伴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面对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问题,教师担当的是引领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最终还需要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心态调整。针对学生心理冲突问题,“和谐心”导师团提炼出“调整心态—培养自信—敢于决断—懂得升华”四条自驱式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平衡心理冲突,学会坚强面对困难和压力,努力走出自我困境。

“进阶式”心育课程培育良好心态。为了高起点落实心理健康课程,强化学科育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西湖区倡导各校以心育工作室为单位定期开展研讨,在学生人手一本心理健康教材的基础上,聚焦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进行超前研究,形成了“一个问题四阶解决”的心育课程体系,即一阶培育学生的心理素质、二阶开发学生的优势潜能、三阶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四阶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同时,西湖区充分打磨每一节心理课,形成了西湖样式的“进阶式”心育课程样态。

“体验式”心育课程留住成长足迹。体验式心育课程是基于场馆开发的实践课程,要求与学生的生活链接,强调生命感和生活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形成积极正向的心态,在身临其境中感受生命的真谛,获得对自我、他人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同时,通过适切的课程内容不断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如,文溪中学基于学校的“青春健康馆”,架构起“青春友爱”“青春责任”“青春平安”等五个主题的青春健康教育课程,帮助青少年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掌握青春健康知识,引导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

二、中端干预:推动健康教育“数字转型”

(一)健康筛查“一个库”

西湖区以“PHQ-9心理量表为基础,增加SDS抑郁量表、SAS焦虑量表和MHT心理健康诊断等量表,通过两轮量表初筛确定访谈名单,以确保筛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区域要求对量表筛查有异样的学生实行两轮访谈:班主任首轮访谈,排除一些非心理问题的学生,减少站长访谈的压力;心理站长二轮访谈,深入了解学生的实时心情、当下的身心状态及其周边的支持系统等情况,研判问题学生的干预等级并及时上传至“学生身心健康数字平台”进行跟踪。为了提高筛查的准确性,西湖区制定了《心理筛查操作指南》,要求学校一年进行两次筛查,多维加持,织密防护网。

(二)智能辅助“一张屏”

为了提升量表筛查的精准性,西湖区借助科技手段,通过眼动仪捕捉和智能手环等设备采集数据,引入智能感应手环和人工智能算法,建立了心理智能感应预警系统,实现了在不受学生主观意识影响的情况下,实时采集心率、脉搏波等数据,以分析学生的心理压力、抑郁情绪倾向、焦虑指数等心理健康指标,从而将生理学评估与心理学评估、生物学评估相结合,综合判断学生的心理问题。这些高科技设备让心理健康筛查更具客观性、便捷性和准确性,能减轻心理教师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预警跟踪“一张网”

西湖区通过“四码标识、四级互通、四类覆盖”举措,实现区域内健康管理网格化。所谓“四码标识”是指在心理筛查或心理辅导中用四码标识四类学生:红色指向自杀未遂或有自杀倾向的学生;橙色指向出现明显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黄色指向有轻微危机心理的学生;绿色指向无心理危机的学生。西湖区通过分级管理学生健康数据,实现“局级—校级—心理站—班级”各类信息的互通与统筹管理。对于纳入干预的二、三类危机学生,预警信息会自动弹窗,并保持动态跟进,干预信息会每月标注,家、校、医三方共同跟进;对于因心理问题休学后复学的学生,则按照《西湖区危机学生复学流程图》进行操作,并在平台进行标注,以确保所有学生的跟踪可见、可防、可知。

三、后端管治:实现危机干预“多跨协同”

(一)开设“和谐心”家长课程

西湖区精心开设了三类指向家长成长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认知课程通过“和谐心”家长学堂推进,围绕“生理发展、个性发展、学习能力、社会适应、人际沟通和学法指导”六个方面,系统架构了一至九年级的54节家长阶梯课程,助力家长读懂孩子,与学校形成育人合力;体验课程通过“和谐心”家长沙龙落实,强调家长的参与性与体验分享,具体包括“你我和开始、自我和心态、夫妻和关系、家校和携手、亲子和沟通”五大维度的课程体系;活动课程要求家庭成员共同参与,让孩子在自由、富有教育意义的亲子游戏中获得终身成长的内驱力。

(二)组建“和谐心”心理导师团

此项工作由西湖区教育局牵头,学生成长支持中心具体推进,借助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专业力量,打通医校间双向联系的绿色通道,成立“和谐心”心理导师团,构建协同干预闭环。具体工作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分层建档、精准跟进。区域根据筛查结果,建立心理健康测评与档案管理体系,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分层设定。第二步是聚焦难点,研判跟进。对于纳入干预的二、三类问题学生,各校邀请导师团成员召开研判会,制定干预方案,同时启动对危机学生所在班级的教师和家长进行培训指导。第三步是辅导支持,持续跟进。对于不需要转介的一般学生,由心理辅导教师或班主任在导师团专家的指导下开展辅导,对于问题严重的学生,学校和医院采取有效的衔接转介措施,及时进行专业干预。

(三)实施“和谐心”精品项目

对于一般问题学生或者一些不愿意直接就医的问题学生,西湖区针对性地实施三大“和谐心”精品项目,给予全面支持。项目一是“跟着钟老师学个案”。西湖区聘请了全国著名心理教育专家钟志农老师为“和谐心”导师团指导专家,团队成员遇到疑难问题可随时求助钟老师。在有效帮助学生的同时,心理健康教师们拥有了一次与大师对话学习的机会。项目二是“88062525成长热线”。每晚6点至9点“和谐心”辅导员在线守候,倾听家长烦恼、解答疑难问题、提供有效支持,以指导家长改变家庭生态,实施家庭自救。项目三是“和谐心家长俱乐部”,该俱乐部是聚焦解决家长问题的学习型组织,专门面向有需求的家长成员,带领他们学习某种理论或技术,帮助他们运用心理技术调整孩子的不良认知、改变不当行为。

四、终端服务:打造峰值体验“生态场域”

(一)建立家长学习“基站”

西湖区借助“三名在线”平台,开发了“和谐心”家长网校,发布家长课程,同时利用积分引领家长持续学习,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平台能自动采集家长学习时长,并生成积分,学生成长支持中心根据积分高低,分别授予家长西湖区“和家长”“和谐家长”“和谐心家长”三级荣誉称号。目前,家长学校平台已开发家长课程73门,在线课时898个,有效解决了家长的实际需求,回应了家长关切的问题。另外,西湖区还链接了浙江家长学校数字平台,建立了西湖分平台,上传优秀课程,将“和谐心”家长学堂的课程辐射区外家长,让资源利用最大化。

(二)设立家庭辅导“基座”

西湖区结合本区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创新开发出区域家庭教育指导力提升三阶培训课程,旨在提升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力。第一阶是“和谐心”家庭教育指导力初级培训,主要帮助教师在理论学习中积累家庭教育专业知识,更新和提升家庭教育理念;第二阶是家庭教育指导力中级培训,重在技能提升和一般问题的解决,使教师具备独立开展个别指导和群体指导的能力;第三阶是家庭教育指导力高级培训,重在活动提升和家长学校课程开发,尤其是解决家庭教育的疑难问题,进一步提升指导教师的家庭教育研究能力,从而发挥应有的示范引领效应。

(三)搭建区域联动“基柱”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光靠教育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区域各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在此方面,西湖区联合卫健局在学校设立青春健康教育基地,进行“沟通之道”的亲子培训;关工委“五老团”为学校开设家庭教育讲座;妇联将“午朝山花房字”等教育优势项目引入社区,开展家长培训。对于一些因特殊学生引发家校矛盾的复杂个案,学生成长支持中心会及时组织省市专家、中心辅导员、学校领导和家长进行多方会谈,站在帮助孩子和支持家庭的角度提出专业的判断和建议,让家长感受到强有力的理解和支持,在有效解决问题的同时充分化解了家校矛盾,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