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育2024年第4期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4年第4期

半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中国德育》(MoralEducationChina,MEC)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融思想性、学术性、新闻性、故事性于一体。近年来,《中国德育》秉持“大德育、主题化、低重心、高品质”的办刊方针,紧扣德育研究和工作的关键点和热难点,以报告事实、交流思想和分享做法为重点,迅速成为了德育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常设栏目有时事政策、特别策划、思想前沿、区域报道、第一现场、明德讲堂、感动人物、教育评论和专家答疑等。目前,《中国德育》正全面提升刊物质量,积极推进数字化进程,全力打造品牌论坛,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形成“纸质媒体+网络平台+品牌论坛+创新基地+图书策划”的全媒体格局。

目录

卷首语 | 努力提升新时代青少年法治教育质效

法治教育是国家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的,旨在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的专门教育活动。青少年是法治教育重点对象,学校是法治教育主阵地,党和国家历来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把法治

评论 | 新时代爱国主义法治教育要处理好五大关系

摘 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颁布实施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法治化建设的里程碑事件。以法治形式推进和保障爱国主义教育,需要立法与普法的同步配合。加强爱国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将爱国主义法治教育作为重要内

评论 | 教育惩戒远离伤害的五个维度

摘 要 教育惩戒是一把“双刃剑”,可能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也可能给学生带来伤害。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时必须守住惩戒的底线,坚持一定的原则。教育惩戒必须遵循法规,依法实施;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探索 | 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高中法治教育教学策略探析

摘 要 法治教育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抓手。以具身认知理论审视当下高中法治教育,是落实新课标要求、培养核心素养和增强法治教育实效性的应有之义。传统的法治教育教学面临法治情境建构形式化、法治知识传授填

探索 | 叙事对教育惩戒的影响机理研究

摘 要 教育惩戒叙事是以不同方式对教育惩戒的解释性或说明性描述的故事或表现。叙事刺激群体产生无意识,无意识影响人类行为。教育惩戒叙事内在逻辑是,对家长群体的影响起决定作用,确定性使不当惩戒叙事影响力更

探索 | 班级规训的限度及其超越

摘 要 班级全体成员将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价值准则、道德观念整合融入制度生活,形成班集体独特的文化魅力。但规训的渗透却让班级的制度生活陷入危机,学生的主体性缺失,自由被限制,师生关系对立,使得制度文化

话题 | 新时代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术、学、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需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新时代好少年的必由之路。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

话题 | 中小学法治主题教学现状分析与路径探索

摘 要 法治主题教育是思政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基于对1,388名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调研发现,教师普遍认同法治主题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教学中能够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主题教学

讲堂 | 数字化时代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特征和创新

摘 要 数字化时代拓展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场域和内容。青少年法治教育表现出平等性、自主性、便捷性、情境化、个性化等特征。随着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的拓展,法治知识教育需注重培育青少年网络法治意识;加强权利教

样本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12345”服务体系的宁波经验

摘 要 构建区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举措。围绕“一个中心引领、两个方向着力、三大课堂协同、四项关键举措、五项保障机制”,浙江省宁波市构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1

第一线 | 抓牢增强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法治观念的四要素

摘 要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他们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得到精心的引导和培育。他们法治观念的强弱直接影响自身健康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加强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法治教育,

第一线 | 基于深度学习的法治主题教育教学策略

摘 要 本文以小学六年级《公民意味着什么》一课为例,探讨了在深度学习框架下如何实施法治主题教育。文章明确了教学目标,包括深化法治观念、激发政治认同和培养公民责任感,通过导入活动、知识传递、案例分析、角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