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幸福德育”,激发生命动力
作者: 李文
摘 要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把握的重要问题。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呈现出重智育轻德育、专业德育人才少、德育目标不明确、德育途径单一化等问题。本文以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幸福德育实践为例,探讨幸福德育的新思路与新路径。
关键词 幸福德育课程;实践探索;五育并举
作者简介 李文,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副高级教师
中学德育工作的目标在于提高中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具有理想人格和优秀品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仍然存在重智育轻德育、专业德育人才少、德育目标不明确、德育途径单一化等问题。多年来,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秉持“幸福德育”理念,从德育目标确立、德育团队建设、德育课程实施三个方面进行德育实践,以期探索出一条科学、有效、有用的中学德育工作路径。
一、分级设置德育目标
学校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为主线,按照系统思考、整体规划、局部调研、重点突破、营造氛围、逐步推进,再回到系统思考的研究思路,对德育目标进行了研究和分解。
通过系统思考,学校对德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规划:以“建一所富有生命动力的幸福学校”为共同愿景,以“感恩尽责、阳光包容、博学笃行、健康雅趣”为育人目标,以国家德育课程为主阵地筑牢底色,以校本德育课程为支撑发展特色,着力构建幸福德育体系。
基于整体德育目标,学校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和研究,重点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行为特点和实际需求,并据此制定出各年级的具体德育目标和策略(见表1)。初中阶段以项目申报为契机,以合作小组和班级部委的横纵管理为模式,在班级建设中注重营造相互尊重的氛围,让学生学会合作、沟通、责任、包容和自主。高中阶段注重挖掘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建设自主发展型班集体,以生涯规划教育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意识和行动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建设高素质德育团队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核心“三问”。学校直面“教育三问”,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建构出了心灵成长的幸福德育系统。
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树立“以生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成长”的意识,教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还涵盖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各个方面。对此,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团队建设,主要采取了以下行动。
一是用目标引领班主任成长。在班主任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学校搭建了班主任走向专业化的五层阶梯,以此作为班主任成长的目标。
第一层阶梯是阳光心态。班主任要做到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和困难不逃避、不躲避,并将此当成自我成长和自我提升的机会。
第二层阶梯是案例学习。班主任要对班级建设的案例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层阶梯是自觉反思。班级建设充满创造性和挑战性,班主任在育人工作中要做到亦育亦思、常思常新,在反思中享受教育,实现教育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层阶梯是系统思考。班主任要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用整体思维规划班级建设,把班级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
第五层阶梯是自我培养。班主任在工作中要积极探索先进的教育理念,具备谦和、包容、负责的品质和努力开拓的创新精神,并能影响和指导他人。
二是开展班主任系列培训。班主任培训以“超越汗水型教师,争做智慧型教师”为目标,从调研入手,以问题为导向,精心设置培训课程。在培训中,学校引导全体班主任把“建设有生命力的班级文化、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很棒、依靠每一位学生建设好班级”作为班级管理信条。围绕这一信条,班主任们积极开动脑筋,探索出很多管理妙招,比如“学生比我棒”“我给家长戴班徽”“一起建设班级文化”等等。
三、扎实推进幸福德育课程
“幸福德育”已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闪亮品牌,而支撑这一品牌的主要是学校的德育课程建设。
(一)文化建设常规化
一所学校,最重要的不是有高楼、有先进设备,也不是有高升学率,而是要有核心的价值追求、良好的风气熏陶、传承的信念与理想。因而,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在“感恩重责、阳光包容、博学笃行、健康雅趣”育人目标的引领下,学校结合自身实际,以学校“特特”卡通人物形象为设计元素,围绕德、智、体、美、劳进行课程设计,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30个“特字”精神,比如“特爱国、特主动、特健美、特文明、特环保”等,要求师生努力做到。这30个“特字”精神就是学校大力倡导的文化理念。
班级也是如此,班级文化建设实际上就是用先进的理念、民主的氛围、智慧的方法建设班集体和促进学生成长的过程。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们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比如,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从“育人意识”开始。班级文化主题词的诞生、班级文化内涵的挖掘、小组结构的优化、小组文化的建设、班级部委组建等举措,能让班级真正“活”起来。另外,班级文化建设要“依靠人”,以班规领航、评比导航、师徒互助等方式,最终达到文化建设为全班学生服务的目的。
(二)常规工作课程化
学校德育常规工作包罗万象,抓住主线是重中之重。学校通过反复研究,梳理出十项常规工作,并以此作为班级建设的“十大荣誉”,为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提供制度化的抓手,以促进班级、小组和学生个人的成长。随着工作的不断开展,学校从课程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实施方式、管理办法、工作评价等多个方面对这套常规工作不断进行完善,由此形成了“班级十大荣誉课程”。“班级十大荣誉课程”主要包括学生在校的一日流程、荣誉合作小组章程、荣誉考场申报、荣誉之星评选四类,是班级进行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强有力的抓手。
(三)德育活动课程化
除了上述“班级十大荣誉课程”之外,学校还以活动为载体,对多样化的活动进行丰富和完善,使其内容系统化、实施固定化,从而构建出校本幸福德育课程。该课程以活动课程设置为主,分为必修和选修,共十大类,包括入校(离校)课程、班会课程、规划课程、实践课程、社团课程、节日课程、“阳光60”课程、主题教育、国旗下讲话、荣誉课程等。例如,入校课程包括为期三天的破冰活动和《开学口袋书》任务的设计。学生要在这些热热闹闹的开学活动中,学会与老师交流、与同学合作,一步一步解决问题。
“建一所富有生命动力的幸福学校”是学校为之向往的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学校始终不变的价值追求。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的工作,德育工作也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这都需要学校继续努力。在未来的工作中,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幸福德育课程体系,探索更加有效的德育方法,加强与家长、社区和社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赵 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