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育2024年第5期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4年第5期

半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中国德育》(MoralEducationChina,MEC)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融思想性、学术性、新闻性、故事性于一体。近年来,《中国德育》秉持“大德育、主题化、低重心、高品质”的办刊方针,紧扣德育研究和工作的关键点和热难点,以报告事实、交流思想和分享做法为重点,迅速成为了德育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常设栏目有时事政策、特别策划、思想前沿、区域报道、第一现场、明德讲堂、感动人物、教育评论和专家答疑等。目前,《中国德育》正全面提升刊物质量,积极推进数字化进程,全力打造品牌论坛,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形成“纸质媒体+网络平台+品牌论坛+创新基地+图书策划”的全媒体格局。

目录

卷首语 | 新时代德育创新的新思路

新时代德育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也是人工智能时代适应形势变化的选择,更是满足社会发展、学生心理诉求,在多元文化冲击下坚持中国立场所必须。新时代德育创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明确可持续发展

新思想指引新征程 | 中小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与提升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中,党中央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我们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把握好中央的教育精神、落实好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推进

评论 | 学雷锋志愿服务是中国故事的温度和色彩

摘 要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新征程上,全国再次掀起学雷锋热潮,学雷锋志愿服务是学雷锋的重要形式。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以“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评论 | 让雷锋精神成为更生动的文化符号

摘 要 人类文化以符号和仪式为表征得以传承,雷锋精神历经60多年的发展,在中华大地上打下了坚实的道德和价值烙印,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中国特有的精神文化符号。新媒体时代文化符号意义彰显,充分利用新

探索 | 以德达美:杜威道德想象力的审美旨趣及启示

摘 要 道德想象力是根据道德之“能是”(应然状态)而具体感知所面临道德现象之“所是”(实然状态)的能力。杜威将道德想象置于道德活动的重要地位,并将其与道德生活紧密结合,指导个体在道德实践中实现审美,其

探索 | 深化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的几“点”思考

摘 要 劳动教育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在学术成果呈现相对“井喷”的态势下,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仍有诸多要点需要厘清、挖掘与探讨。其中,劳动和劳动教育基础理论构成基本点,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任务构

讲堂 | 面向未来的学校德育:四个判断标准

摘 要 面向未来的学校德育讨论的是学校德育的未来属性,而学校德育的未来属性是以学校德育的本质属性为根基的。愈往未来发展的学校德育,“事、德、道、心”四大要素的涵盖范围就愈全面;愈往未来发展的学校德育,

样本 | “新时代·长江红”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摘 要 为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持续推进“党的知识进课堂”,浙江省杭州长江实验小学积极探索“一体·两翼·三化·四全”的课程矩阵,强化党团队一体化建设,深化家校社一体化协同,构建了“新时代·长江

样本 | 探索“幸福德育”,激发生命动力

摘 要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把握的重要问题。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呈现出重智育轻德育、专业德育人才少、德育目标不明确、

样本 | 创儒雅教育 为生命奠基

摘 要 农村学校发展面临着育人文化氛围不浓、教师育人意识不强、学生习惯不好等问题。贵阳市乌当区第四中学从农村乡镇学校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围绕“儒雅教育”理念,注重凝聚师生力量,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样本 | 打造“四色德育”品牌,推进学校德育创新发展

摘 要 学校德育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青岛十九中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红色德育,熔铸家国情怀”“绿色德育,学会敬畏

第一线 | 打造故事化校园 探寻高效育人路径

摘 要 故事化校园建设就是将故事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的载体,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用故事来论道、引趣、燃情、启智、明理、励志、导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启发,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最终实现学校的

第一线 | 主题班会课的主题确立策略

摘 要 主题班会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上好主题班会课,确立好主题是前提。主题的确立和优化可以从丰富班会课的“寻题”资源、优化班会课的“导题”方式、完成班会课的“破题”进阶三个方面来进行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