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四色德育”品牌,推进学校德育创新发展
作者: 王文强摘 要 学校德育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青岛十九中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红色德育,熔铸家国情怀”“绿色德育,学会敬畏自然”“蓝色德育,开拓科技视野”“金色德育,促进综合发展”为着力点,打造“四色德育”品牌,推进学校德育创新发展。
关键词 四色德育;德育目标;实施路径
作者简介 王文强,山东省青岛第十九中学学生处副主任兼团委书记,一级教师
在新时代背景下,发挥学校德育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大意义。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探索多元发展路径。为此,青岛第十九中学立足学校实际,深入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力打造学校“红、蓝、绿、金”四色德育品牌。
一、学校德育工作目标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学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重点,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治观念。此外,学校还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自主、自立、自强的态度和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具备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为目标,依托山东大学(青岛)——青岛十九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学校联盟,统筹推进不同学段学生的德育工作。其中,高中一年级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高中二年级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与健康生活;高中三年级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与创新意识。
二、“四色德育”实施内容
学校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 “实干”精神。学校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手段,拓展平台载体,以德育系列化方案为主要内容,以“严、爱、细、实”为工作标准,将养成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等贯穿始终,强化价值引领和品德教育,打造“四色德育”品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一)“红色”德育熔铸家国情怀
学校注重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校以红色德育为主题,开展以“红色传承·知行合一”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将研学同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打造知行合一的红色教育品牌活动。此外,学校还开展了以“磨炼坚强意志,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新生军训活动,通过唱红色歌曲、诵红色经典等形式,将红色教育同军训深度融合。在国庆节、五四青年节等节日,学校还开展了红色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大课堂。
学校通过开展红色德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继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他们成为有坚定信念、有远大理想、能奉献社会的新时代好少年。
(二)“绿色”德育学会敬畏自然
学校以绿色德育为主题,开展“绿色生态·物趣远行”冬令营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依托贝林博物馆等社会实践基地,定期开展保护自然志愿服务讲解活动;开展以“绿色春意·环保出行”为主题的垃圾收集分类活动以及以“绿动岛城·让垃圾回家”为主题的创意实践活动,以切实推进垃圾分类、资源节约宣传工作,使学生养成绿色生活的理念。
学校通过开展绿色德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身心健康、热爱生命、积极进取、友爱他人、敬畏自然、爱护环境的优良品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蓝色”德育开拓科技视野
学校充分利用青岛蓝色硅谷的地域科研优势,广泛开展海洋教育,引导学生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使学生养成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品格。学校统筹开展蓝色德育系列活动,不断开阔学生的科技视野。如,学校开展了以“蓝色科技·纵观世界”为主题的系列研学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开展“蓝谷专家进校园”活动,为学生带来不同科研领域的知识讲座,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校着力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构建并完善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学校开设了创客社、无人机社、编程社、航模社等科技特色社团,以社团为矩阵,逐渐形成了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社团文化。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头脑奥赛、机器人挑战赛等,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金色”德育促进综合发展
学校以学生多元发展及核心素养培育为主线,统筹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搭建了学生综合发展的新平台。学校以生涯规划课程建设为依托,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开展社会实践、进行职业体验等形式,引导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做好人生发展规划。学校以金色德育为主题,组织开展以“金色年华、多彩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系列活动,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搭建广阔舞台。此外,学校组织开展了以“金色暖冬·志愿青春”为主题的社会志愿服务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树立责任意识。
学校通过开展金色德育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提升责任担当意识,为未来的发展提前做好规划。
学校以“四色德育”品牌体系建设为抓手,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健康体魄、才艺广泛、崇尚劳动和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四色德育”实施路径
(一)课程育人
学校以“四色德育”为出发点,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核心,着力构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以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多元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学校秉持国家课程校本化和STEAM两大开发理念,编制了课程规划手册,并鼓励教师依据上述理念和原则开发校本课程。学校开设了50余门校本课程,覆盖全体学生。学生发展指导生涯规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风雅鱼山路、别样的历史、心灵驿站、世界电影鉴赏、遨游太空等一批校本课程广受学生欢迎。此外,学校依托山东大学(青岛)——青岛十九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学校联盟,以“同学百年党史、共育时代新人”为主题,以“六同”德育为抓手(即同读一本书、同唱一首歌、同看一场电影、同上一堂课、共同参加一次志愿服务和同上一堂思政课),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统整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优势资源,实现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二)文化育人
学校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突出“为学生生存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强化“一训三风”的外显及内涵建设,着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提升校园环境的育人价值,为师生创造有利于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的优美环境。学校设计建立了科技文化长廊和红色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展示区,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宣传展示教育,以物质文化建设推进德育创新发展;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了“十个一”活动以及体育节、艺术节、社团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学校还完善了班级文化建设和宿舍文化建设,通过建设书香校园、绿色校园、节约校园、平安校园等形式,让学生在和谐的校园文化中健康成长。
(三)活动育人
学校创新开展了各类主题活动,以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成人仪式等专题活动为载体,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帮助学生发现并发展自己的特长,实现健康全面发展。学校开展了主题月系列活动,以每周日班会和周一升旗仪式为抓手,开设“文明大讲堂”,围绕爱国、守纪、创新、诚信、安全、感恩等不同主题,开展文明礼仪、法治、生态、生命、习惯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科技、创新、读书征文、经典诵读、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学校还构建了学生会、学生自主发展委员会、学生社团联合会三位一体的组织结构,以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此外,学校还重点打造了求是模联协会、V心意义工社、古风社、创客社、文学社、击剑社、话剧社、广播社等30多个优秀社团,通过召开社团代表大会、举办社团节、评选校内“十佳”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还利用春节、中秋等中华传统节日,联合家长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将“四色德育”项目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助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四)实践育人
学校以V心意义工社为基础,以班级、团支部为单位,精心组织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在每个班级成立了志愿者小队,开展广泛的志愿服务活动。此外,学校与火车站、青岛地铁、交运集团、市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志愿服务机制。同时,学校还组织学生走进蓝色硅谷,开展社会调查和志愿活动,以增强学生的服务、奉献、合作意识。
(五)管理育人
学校坚持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推进建立科学规范、系统完备、监督有效、奖惩分明的激励约束机制。同时,学校还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了校务公开制度,以制度建设促进学校的发展。此外,学校完善了班主任管理和考核办法,将班级常规评价、班级教学评价、学生满意度评价等指标纳入班主任业绩。学校还建立了全员校本培训和骨干班主任轮训机制,通过专题讲座、案例研讨、班会展示等形式,探索优秀班主任成长的有效途径。学校建立了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参与的导师制,以师生结对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六)协同育人
学校将“四色德育”品牌建设融入学校德育一体化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德育活动项目化、项目流程数据化等方式,不断优化育人效果,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学校建立了家校联系的长效机制,通过家长驻校办公、设立家长学校、课外访万家、举办亲子教育活动等方式,引导家长参与“四色德育”体系的创建工作,增强“四色德育”的育人效果,形成育人合力。此外,学校还加强与社区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协调工作,组织学生定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学校先后与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青岛大学等省内高等院校在学科拓展、课程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对接,与中科院智能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国家海洋局一所、深海基地、国家海洋实验室、中科院生物能源过程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开展科普与实践活动,有20多名教授走进学校授课,协同育人作用初显。
未来,学校将依托青岛十九中教育集团及山东大学(青岛)——青岛十九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学校联盟,进一步探索将“四色德育”品牌建设同大中小一体化育人有机结合的路径,不断扩大“四色德育”品牌的覆盖面及影响力,助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乔 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