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故事化校园 探寻高效育人路径
作者: 王飞摘 要 故事化校园建设就是将故事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的载体,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用故事来论道、引趣、燃情、启智、明理、励志、导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启发,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最终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通过故事化校园建设,学校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提升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 故事化校园;教育价值;形态要素;实施路径
作者简介 王飞,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中兴中学校长,高级教师
刘彭芝校长曾说:“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志是有许许多多动听的教育故事,一所优秀学校的标志是有许许多多美丽的教育故事。”故事化校园建设是一条育人高效之路,也是一条贴近学生、走进学生之路。所谓故事化校园建设就是将故事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的载体,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用故事来论道、引趣、燃情、启智、明理、励志、导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启发,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最终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
一、故事化校园的教育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而道德学习中的认知学习与行为学习都是以情感为中介发生的,没有情感的参与就谈不上真正道德意义上的学习。生硬的说教、严厉的管束,往往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故事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许多优秀的故事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故事化校园建设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价值。
(一)滋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学生人文情怀的培育需要从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以增强人文积淀。故事化校园建设是由部分教师组成的教育故事项目组收集、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并根据不同的主题分门别类,在不同的活动中通过不同的呈现形式,给学生以精神的熏陶,滋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在故事化校园建设中,学校应重视挖掘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这些身边的故事更能走进学生的内心,给予学生一种强大的榜样示范作用,以内化警醒、感化心灵。
(二)融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
故事化校园建设能够将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连接起来,是融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效调和剂。学生向父母讲述校园中发生的故事,可以让家长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加亲子互动、增进亲子感情、加深对学校教育理念的认识。校友的奋斗故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校友的爱心故事可以触动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思想、滋养学生关爱社会的情怀;校友的成功故事可以为学生明确人生方向,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明确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理想。
(三)增厚校园文化底蕴
校园文化实质上是一门隐形的德育课程,影响着学校师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故事化校园将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为学生的道德生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故事化校园的体系中,故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故事认知、故事内涵和故事拓展。故事认知是道德生成的基础。学校德育的显性课程、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都是德育的明示与“自明”。故事内涵更接近于学生对于制度的理解和认同,有利于学生的德性发生,使其体悟到德性带来的幸福与快乐。故事拓展则指向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能够体验生活、省察自身。
(四)激活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的效率往往决定着学习的效率。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故事对学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教师只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对教学环节作出适当调整,适时插入故事内容,就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
二、故事化校园的形态要素
(一)环境物质文化的情景性强化
故事化的校园环境指的是充分利用校园特有的资源,通过故事和环境的巧妙融合,赋予环境更多的文化色彩、更多的故事性内涵。学校可以通过建设生动、感人、鲜活的故事化校园环境,创造性地探索出符合学校实际的环境育人的德育路径,将校园环境的点、线、面有机结合起来,用小故事传递大价值,让学生在充满寓意的故事化环境中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获得启发,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二)活动行为文化的人文性显化
故事化校园的建设除了一草一木、一树一石的无声诉说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让校园故事流动起来、鲜活起来,让故事更多地指向学生人文精神的培植。在班级层面,教师可以利用班会课、德育小课等德育阵地,由值周组长和值日组长讲述身边同学的故事。在学校层面,学校可以通过广播站、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故事大讲堂等平台,向学生讲述身边的故事。同时,学校还可以在校园故事报中开辟“故事评议”栏目,刊出优秀的故事评议文章,以激发学生的故事评议热情,培养学生阅读、思辨、写作等能力,提高故事的附加值。
(三)制度管理文化的叙事性保障
为了让富有故事的校园给学生生动可感的教育,学校需要经过广泛的理论研究,并结合学校实际,绘制故事化校园环境的建设蓝图,明确学校的育人理念,制定故事化校园建设的行动纲要,不断推进故事化校园建设。此外,学校还应不断丰富育人故事的内容与形式,提炼故事中的育人理念,完善故事化校园的顶层设计,实现故事化校园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精致化、全面化。
(四)班级课堂文化的故事性倚重
在故事化校园建设中,课堂文化建设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蕴藏在故事里的问题对要学的内容进行预热,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围绕着有趣、生动的故事,开展交流、发表观点,大大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激活了课堂;在课后,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来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开展课后拓展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
三、故事化校园的实施路径
(一)创设平台让校园故事生生不息
学校要积极搭建各种故事活动平台,让学生从听故事到讲故事,再到写自己的故事,最后传递正能量的故事,以彰显故事文化的魅力。如,学校可以成立校园故事宣讲团,有规划、有深度地带领“游客”游览校园,并讲述其中的故事。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每周国旗下讲故事”“每学期故事短剧”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身边的美,促使学生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每个班级还可以利用班会课,积极开展“讲一讲我同学的故事”“说一说我的老师的故事”“谈一谈我家人的故事”等活动,以“少讲大道理,多讲小故事”的方式引导人、教育人、感化人、激励人。
(二)构建制度为校园故事保驾护航
故事化校园的推进需要导向性的具体制度来保驾护航。学校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电子大屏幕等载体,进行数字化故事的传播。同时,学校可以通过成立校园故事宣讲团、创办校报和校刊、组建学校话剧社、举办故事节、故事展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及展示平台,保障故事化校园建设的科学规范运行。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校还需要建立激励机制,如评选“年度最佳故事宣讲员”“最佳故事创作奖”“最佳故事员”“最佳故事表演奖”等。在教师群体中,学校也可以设置“故事育人创意奖”“故事育人运用奖”等奖项,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提升育人效果。
(三)开展活动让校园故事展翅高飞
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故事的撰写中来,学校可以在寒暑假发起 “校园故事我来写”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将身边发生的事情写成故事,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校园、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增强对学校的责任感和认同感。此外,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书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将与学生之间发生的教育活动写成故事,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四)让校园故事助力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学科故事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故事理解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找到互动的交汇点,从而让课堂变得轻松有趣、生动精彩。教师在课堂上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用故事导入课题、用故事帮助理解、用故事拓展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意识,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故事化校园建设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能够真正回应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切。通过故事化校园建设,学生在生活学习、思想情感、为人处世,尤其是价值观取向等方面的素养都能有所提高,同时也能使学校德育工作真正面向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导航,提升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从而达成在故事中育人的教育目的。
责任编辑︱乔 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