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群·实践场·展评区: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作者: 胡永刚 陈淼强摘 要 劳动教育是“五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奠基。农村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存在课程不完善、实践场景缺失、展示评价不够多元化等问题。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小学因地制宜,根据地区和学校实际,通过架构特色“课程群”,延伸劳动教育的“长度”;打造全域“实践场”,延展劳动教育的“宽度”;创设多元“展评区”,开拓劳动教育的“深度”等路径,创造性地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 劳动教育;农村小学;实践路径
作者简介 胡永刚,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小学,高级教师;陈淼强,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青云小学副校长,一级教师
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其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然而,农村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存在课程不完善、实践场景缺失、展示评价不够多元化等问题。对农村小学而言,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是一项值得重视的工作。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小学因地制宜,根据地区和学校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依托校本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式、革新评价体系,创造性地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精心架构特色“课程群”,延伸劳动教育的“长度”
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从实践、创新等角度,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劳动教育资源,充实家庭劳动清单实践内容,构建了具有特色的劳动课程体系。
(一)做“精”美好生活课程
1.日常技能与内务整理课程
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许多事务本身就是很好的劳动教育项目。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劳动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班级劳动,如卫生打扫、整理书包、环境布置、植物角养护等;另一类是家庭劳动,如洗衣叠被、整理房间、买菜做饭、收拾餐桌等。学校将这些日常劳动提炼整合,为每项任务设置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安排,使之成为系统的劳动教育项目之一,以此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2.工具使用与校园美化课程
在该类课程中,学生要学会使用不同的劳动工具,并以校园为劳动场域,美化学习环境。在做好本职劳动的同时,学生也要努力为集体、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劳动,努力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人的事情帮着做,集体的事情分着做”。学校为不同学段设置了不同的劳动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劳动习惯,形成正确的劳动观。
(二)做“活”劳动创意课程
1.现代小农民课程
目前,很多学生“五谷不分”,缺乏对农业生产劳动的认识。为此,学校开设了农耕劳动课程,让学生知晓农事、参与农活,体认“农耕”之博大、体会“耕种”之艰辛、体悟“稻香”之不易。2022年9月,学校与农林大学合作,引进新设备,启动水培、菜鱼共生等科技种植项目。农林大学的导师指导学生开展了营养液配比、污水净化、自然水体循环利用等现代农业种植研究项目。
2.巧手小鲁班课程
一是DIY创作、工艺劳作。学生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通过捆扎、浸染、晾晒等工序,学习扎染布料;了解制版、裁剪、缝纫等制作技能,制作服装;在劳动节上,身穿自己设计的衣服“走秀”。学生亲历了白棉布变身为艺术品的过程,切实感受到了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二是STEM创客、科技智造。学校重点开展了“纸飞机”“易拉罐变废为宝”“树叶贴画”等主题劳动课程,指导学生将废旧易拉罐制作成精美的艺术品、实用的生活用品等。此外,学校还融合了科学、信息科技等知识开展创客活动。这些创新劳动集美学、科技于一身,既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又让他们体悟了“手脑并用”的重要性。
(三)做“亮”社区服务课程
1.爱心天使课程
公益服务性劳动是学生了解社会的有效窗口。学校为不同学段设置了不同层次的服务性劳动项目,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参与服务,培养他们的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其中,一、二年级负责校园服务岗。学校设置了“我是校园美容师”“我是图书管理员”“花草树木我爱护”等实践项目;三、四年级投身社会公益服务。学校设置了“文明志愿者”“交规劝导员”“清清小河长”等项目;五、六年级侧重职业体验。学校设置了“消防宣传员”“小小银行家”“我是小摊主”等项目。学校通过情景再现和现场体验,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劳动观。
2.社会体验课程
学校与社区、企业协商,在附近的龙门秘境农家乐、金竹坞花艺基地、木公山果蔬基地等地设立了学生体验基地。依托这些基地,学校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劳动,让他们真正参与到社会劳动之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收获。
二、全心打造全域“实践场”,延展劳动教育的“宽度”
劳动教育的“知行合一”需要经由生活情境的真实实践得到实现。为此,学校从学习的时间、空间以及形式等多个方面出发,为学生打造了多维度、立体化的劳动实践场。
(一)保障充足实践时间,增强学生劳动意识
1.每天一项劳动任务
学校根据校情与学情,整合省市家庭劳动清单,确定各年级的家庭劳动清单内容。每周五,学校将下一周的劳动清单内容发给学生,学生在家长的督促下参与清单上的劳动活动。学校每周评选“劳动达人”,每月评选“劳动之星”,每学期评选“劳动模范”,以此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通过上述措施,学生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
2.每周一节劳动课
学校组建了一专多兼的劳动教师队伍,开齐开足每周一节劳动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或建议,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学校坚持每两周召开一次劳动教研组会议,对各年级劳动教学的内容、家庭劳动清单的落实、劳动评价的方法、各项劳动活动的设计与开展等进行研讨。
3.每月一次大扫除
每月一次大扫除是对学生平时值日工作的有效补充。除常规清洁以外,大扫除还包括了整理教室图书、清洁储物柜、修剪班级植物等重点内容。活动后,学校会进行统一检查,评选出“美丽班级”。
4.每年一个劳动周
学校结合德育活动,统一规划了一年一度的劳动周活动内容。活动以“用劳动培养习惯、用劳动锻炼能力、用劳动历练担当”为主题。低年级的活动内容是系鞋带、折衣服、传统手工制作、“我爱我家”等;中年级是种水稻、认领种植园、“爱护校园,从我做起”等;高年级则是农耕收获、毕业海报设计、“我为社会出份力”等。
(二)创设多边实践场域,丰富学生劳动体验
1.深挖校园实践场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学校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邀请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劳动教育,齐心协力提升劳动育人成效。例如,语文老师收集跟农耕文化相关的诗词歌赋、文献典故;音乐老师收集劳动歌曲,跳起丰收秧歌;道德与法治老师指导学生实地采访农民,听取农事的相关知识、谚语、民间传说,还邀请劳模进校园,讲述劳模故事。
2.妙用家庭实践场
家庭生活中处处蕴藏着劳动锻炼的机会。学校积极开展家校共育,学生在家中除了参与简单家务,还会体验简单的维修工作,如换灯泡、拧螺丝等;家长与学生合作组装置物架、简易衣柜等物品;或是亲子一起在阳台种植花草。这样的真实劳动体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
3.巧借社会实践场
社会是劳动教育的大课堂。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社会活动。例如,在“醉美天目山、十里稻花香”主题实践活动中,学生来到龙门秘境大山梯田,在农民的指导下,体验割稻、打稻、筛谷、扇谷、晒谷的全过程。再如,在“‘薯’破惊天”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挖香薯、洗香薯、削香薯、切香薯,一起烤香薯、炸香薯、拌香薯泥等。农耕劳动实践让学生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享受到了丰收的喜悦。
学校还积极拓展工业实践基地,让学生参加工业生产劳动实践。学校所在的高虹镇是全国著名的“光电小镇”,全国近七成的LED灯产自这里。学校组织学生到工厂观摩生产、聆听管理人员介绍、体悟“浙江制造”的魅力。
(三)创新多种实践方式,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1.通过项目学习,开展创造性劳动
针对覆盖面广、内容繁杂的劳动内容,学校主要以项目式学习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项目的实践和体验,帮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合作的探究过程,提升活动筹划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例如,在“我是校园美容师”项目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了实地调研、讨论分析、方法查找、措施筛选等工作,制定了“校园靓起来”工作计划,并根据计划分工进行活动。活动结束后,各小组进行了全面总结,分享经验与心得,并结合评价量规表开展了自评和互评。各班代表还结合本次活动,向全校发出文明倡议,号召全体师生养成文明习惯、珍惜劳动成果、树立自律意识。
2.依托竞赛活动,达成挑战性劳动
针对内容相对单一但具挑战性的劳动内容,学校主要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开展各项劳动技能比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为了落实家庭劳动清单内容,让学生将学到的劳动技能与方法运用到家庭劳动实践中,学校开展了“唱响中国梦,劳动最光荣”劳动素养大赛,并依托竞赛强化对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
三、悉心创设多元“展评区”,开拓劳动教育的“深度”
科学的展示与评价是确保劳动课程实践有效实施的基础,是对劳动过程和结果的全面监督和展示。学校强调过程性评价,从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品质、劳动精神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
(一)劳动小存折
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建立了劳动银行,每学期初为每名学生开设“劳动存折”,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家长和教师将学生的劳动时间折合成相应币值并记录在卡;学生在劳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得到奖励储值;学生取得的物化成果也可以折合成奖励。学生可以凭借积分兑换学习用品、参加蔬菜采摘和稻谷丰收等热门体验活动,也可以在创客集市上购买同学的创意手作或科技发明作品。
(二)劳动小达人
劳动小达人成果展示主要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方式。静态展示指学校在教室板报、宣传橱窗、展厅等地方进行劳动作品的展出,在校门口张贴“劳动小达人”事迹海报,在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劳动成果;动态展示指学校将小达人劳动过程、劳动成果等拍摄成视频,在学校大屏幕、各种大型活动中进行宣传播放,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学校还在劳动成果展示会上开展现场展演,如服装秀、情景剧表演等,让学生充分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三)劳动勋章墙
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年级晨会等契机,颁发喜报或奖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家长和教师可以将家庭劳动清单实践中的精彩瞬间、感人故事报给德育处,学生也可以自荐分享劳动心得,学校会将这些内容通过公众号进行推送。每学期,每班会选出“班级小劳模”,学校会把他们的事迹张贴在学校大厅最显眼的劳动勋章墙上,以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劳动。
劳动教育是“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奠基。学校依托劳动课程,开展劳动实践、发扬劳动精神,让劳动教育走进每名学生的心间,也让“用劳动培养习惯、用劳动锻炼能力、用劳动历练担当”的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
责任编辑︱乔 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