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主任发展支持的思考与建议
作者: 贾永春 徐晶星
摘 要
在中小学德育主任视角基础上,辅以班主任视角和校长视角,通过调研综合了解学校德育主任基本情况、现实状态、发展期待等,发现三个群体对德育主任核心工作的认识较为统一,但对其专业培训方向认识有差异;事务性工作耗费德育主任大量时间精力,成为其要面对的主要挑战;德育主任能力受认可,但对自身进一步发展缺乏足够信心。基于此,应多视角考量,提升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多维度助力,提升职业幸福感、成就感;多方面协同,提升职业成长驱动力,从而为各方协同助力德育主任发展,建设一支管理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的中小学德育主任队伍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小学;德育主任;工作现状;发展期待;发展支持
作者简介
贾永春,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徐晶星,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德研员、高级教师
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德育主任既是设计者、实施者、管理者,又是指导者、评价者、调控者,是一个复合型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当前,学校德育主任面临工作任务不断增多、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工作挑战不断加大的情况。为此,为中小学德育主任提供有效的发展支持,建设一支具有较高德育专业素养与管理能力的德育主任队伍,是提升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重要一环。本研究从对区域内中小学德育主任的工作情况调研出发,把握学校德育主任工作现状及发展需求,以期为支持和助力中小学德育主任发展提供有现实针对性的建议。
一、调研设计思路
本研究基于对中小学德育主任工作岗位的职责分析和对部分德育主任的深入访谈,明确了调研的三个基本模块及相应主要内容维度:一是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基本信息、任职年限、岗位经历等;二是现实状态,主要包括核心工作认知、面临工作挑战、时间精力安排、目前身心状态、岗位外部助力等;三是发展期待,主要包括能力基础、发展可能性、培训需求等。
鉴于学校德育主任的中层枢纽作用,本研究在德育主任自身视角基础上,辅以班主任视角和校长视角,在相应模块中设置平行题项,三个视角对照,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校德育主任的工作情况;并在试测后进一步优化题项表述方式,最终形成面向德育主任、班主任和校长的问卷。
调研对象为上海市某区中小学、中专职校的德育主任及德育副主任、班主任、校长。三类调研对象均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或登录网址进行回答。线上问卷能记录回答用时,对用时极短(基本可以断定不是认真作答)、极长(基本可以断定是分几次作答)的,对测谎题目(问卷中设置有两道完全相同的题目)作不同回答的,均予以剔除处理,不计入统计分析。最终,德育主任问卷有效数据122份,班主任、校长问卷有效数据204份(其中校长103份,班主任101份)。
二、三方视角下的调研结果
基于从德育主任、班主任和校长三方视角得到的调研数据,对德育主任的基本情况、现实状态和发展期待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果。
(一)基本情况
122名被调研的中小学德育主任勾勒出了这样的群体形象:女性约占80%;40岁左右居多(超过60%);党员为主(75.41%);绝大部分(89.34%)为本科学历;中级职称者占大多数(67.21%),高级职称者约占四分之一(26.23%);任职年限在四年及以内的超半数(56.56%);部分调研对象在班主任(60.66%)、大队辅导员或团干部(46.72%)、年级组长(39.34%)等岗位上历练过。
(二)现实状态
1.核心工作内容
关于德育主任的核心工作,德育主任、校长和班主任三个群体的认知情况相近,均认为“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思想、心理等情况,全面规划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好班主任队伍,并做好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培养抓好学生行规教育,做好奖惩评价等工作”这三项工作最为核心,而“做好自身学科教学工作”的核心程度最低。略有差异的是,校长和德育主任将“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思想、心理等情况,全面规划学校德育工作”排第一位,而班主任则将“管理好班主任队伍,并做好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培养”排第一位。
2.主要工作挑战
81.15%的德育主任、71.29%的班主任和50.49%的校长认为,时间精力不够是德育主任最大的工作挑战。而德育主任的加班情况也印证了这一点。在工作日,40.98%的德育主任工作时长为10小时左右,29.51%为11个小时左右,18.85%为12小时及以上。在休息日,50%的德育主任报告经常加班,18.85%报告总是加班,31.15%报告偶尔加班。69.9%的校长和35.64%的班主任也表示德育主任经常加班,10.68%的校长和28.71%的班主任表示德育主任总是加班。
3.时间精力安排
(1)事务性工作条线多、任务重
在对“哪些方面最牵扯德育主任的时间精力”这一问题的回答中,97.98%的德育主任、94.23%的校长和87.5%的班主任提到“工作涉及的各项事务多”,超过90%的校长和约有75%的德育主任和班主任提到“上级布置规定的任务重”。可见,事务性工作被公认为最牵扯德育主任时间精力,与之相比,“任教学科的教学任务重”则较少被提及。
(2)学科教学任务并不轻松
仅有0.82%的德育主任没有学科教学任务,而70%的德育主任任教语、数、英三门学科。在课时量方面,德育主任报告的平均周课时量为7.42节。可见,从学科考核要求和周课时量来说,德育主任所肩负的学科教学任务都并不轻松,但这一项却被认为是德育主任最不核心的工作。
(3)部分核心工作分配精力不够
关于时间精力的分配,德育主任理想中的分配与实际分配情况之间对比如图1。其中,差异最大的是“完成上级和学校交办的各项事务,策划、组织、协调好各项德育活动”。德育主任认为这项工作应该花费的时间精力处于各项中等水平,而实际上却用了最多的时间精力来处理它。而“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思想、心理等情况,全面规划学校德育工作”和“管理好班主任队伍,并做好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培养”是德育主任认为应该倾注最多精力的两项工作,但实际分配的时间精力也略少。
图1 德育主任的时间精力分配情况对比
4.岗位外部助力
在“岗位胜任的外部助力”方面,德育主任给出的排序为学校领导、工作团队、区域引领、专家学者、校外同行、其他,排在前两位的助力来自学校内部,其次是区域层面,再次是外部专家和同行。题项“德育主任自身发展中的最大需求”也印证了加强学校内部助力、提升校内协同的重要性。在此题项中,34.43%的德育主任和22.77%的班主任认为“合理安排德育主任的工作任务”是德育主任自身发展中的最大需求。这一需求则需要校领导和学校各部门的协同配合
5.身心状态
(1)身体状态:近半数报告自己亚健康
关于身体健康状况,46.72%的德育主任报告自己为亚健康状态,27.05%报告健康状况一般,9.02%报告自己处于不健康状态,仅有17.21%报告自己处于健康状态。
(2)情绪状态:总体良好,但需关注负面情绪向下传导
关于“工作日的总体情绪状态”,德育主任的自评均分为7.85,校长评价均分为8.27,班主任评价均分为7.81。比较三类群体的作答,校长给予德育主任情绪状态高分(8~10分)的比例最高,为87.38%。而班主任给予德育主任情绪状态低分(2~6分)的比例最高,为20.77%。
(3)工作动机:更多出于职业责任感而服从安排
关于从事德育主任工作的动机,德育主任自评与校长评价差异极小,近60%的比例认为是“服从学校安排,出于职业责任感”。52.48%的班主任认为德育主任的工作动机是“在工作中享受乐趣,追求职业幸福感”,该比例高于德育主任自评(37.7%)和校长评价(36.89%)。(见图2)
图2 从事德育工作的动机
(4)工作成就感:近四成自评和三成他评显示“成就感一般”
关于“从德育主任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如何”,近四成德育主任自评工作成就感“一般”,8.2%自评成就感“很高”,52.46%自评成就感“较高”。比起德育主任自评,校长和班主任认为德育主任工作成就感“很高”的比例更高,分别为15.53%和24.75%;但也有超过30%的校长和班主任看来德育主任的工作成就感“一般”或“很低”。
(三)发展期待
1.能力基础:总体较好,但有提升空间
(1)专业能力基础
评价德育主任的德育专业能力“很好”或“较好”的总体比例均超过了70%。与德育主任自评相比(10.66%),校长和班主任评价德育主任专业能力“很好”的比例更高,分别为18.45%和42.57%,可见班主任对德育主任专业能力高度认可。但也有相当比例的德育主任自评(29.51%)、校长(29.13%)和班主任(20.79%)评价德育主任专业能力“一般”,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文章发表方面,52.46%的德育主任三年内没有任何文章获得区级及以上发表,37.7%的德育主任有1~2篇文章获得区级及以上发表,7.38%的德育主任有3~5篇文章获得区级及以上发表,仅有2.46%有6篇及以上文章获得区级及以上发表。在课题研究方面,52.46%的德育主任近三年没有主持过任何德育课题,8.2%主持过校级课题,30.33%主持过区级课题,9.02%主持过市级课题,无主持过国家级课题者。
综合来看,德育主任的专业能力获得了多数调研对象的肯定,但从印证专业能力的文章发表、课题研究等科研成果来看,德育主任在研究意识和成果积累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管理能力基础
超过80%的校长和班主任评价德育主任的管理能力“很好”或“较好”,自评管理能力“很好”或“较好”的德育主任比例也达78.69%。而与德育主任自评相比(15.57%),更高比例的校长(22.33%)和班主任(39.60%)评价德育主任管理能力“很好”,体现了对德育主任管理能力的充分肯定。但也有21.31%的德育主任、17.48%的校长、17.82%的班主任认为德育主任的管理能力“一般”。
(3)工作胜任现状
在对德育主任工作的满意度评价上,给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校长(29.13%和59.22%)和班主任(36.63%和43.56%)占大多数,体现了对德育主任工作的充分肯定。但也有近两成(18.81%)班主任对德育主任工作的满意度“一般”。
2.发展可能性:校长和班主任持较乐观态度
(1)在专业方面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关于在德育专业方面取得进一步发展(获德育类职称晋升、获评德育骨干及学科带头人等)的可能性,德育主任自评略趋于保守,“很高”“较高”“较低”“很低”的比例分别为7.38%、43.44%、41.8%、7.38%。与德育主任自评相比,更高比例的校长和班主任认为德育主任在专业方面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很高”(16.5%的校长和36.63%的班主任)或“较高”(58.25%的校长和44.55%的班主任),无校长和班主任认为德育主任在专业发展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很低”。调研还显示,对“想评哪一类的职称”这一问题,仅有51.64%的德育主任报告想评德育类职称,43.44%报告想评学科类职称,4.92%报告想评其他类职称。
(2)在管理方面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关于在管理方面取得进一步发展(晋升校级领导等)的可能性,德育主任自评“很高”“较高”“较低”“很低”的比例分别为6.56%、31.97%、43.44%、18.03%。与德育主任自评相比,超过90%的校长和超过80%的班主任认为德育主任在管理方面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很高”或“较高”。可见,校长和班主任对德育主任在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持非常乐观的态度。
3.培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