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式”五育:小学生失范行为实施教育惩戒的方式研究
作者: 薛伟英 宋颖
依据《规则》中的教育惩戒层级,立足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针对小学生不同类型的失范行为,采取了有针对性的五“式”五育的教育惩戒策略,即“愉悦式”惩戒、“民主式”惩戒、“精准式”惩戒、“追踪式”惩戒、“榜样式”惩戒,切实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找到方向,真正践行有温度的教育。
自2021年3月1日起,《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开始实施。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小学生违反《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因缺失教育惩戒而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在现行的学校教育中实施教育惩戒具有重要意义。依据《规则》中的教育惩戒层级,立足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针对小学生不同类型的失范行为,采取了有针对性的五“式”五育的教育惩戒策略,即“愉悦式”惩戒、“民主式”惩戒、“精准式”惩戒、“追踪式”惩戒、“榜样式”惩戒,切实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找到方向,真正践行有温度的教育。
一、以全面的视角关注教育惩戒
在《规则》的引领下,学校应全面认识并关注教育惩戒的紧迫性,并理解其积极意义,将其作为依法治教、正面管教以及引导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的有力工具。
当下,每个班级都可能存在违反校规校纪并屡教不改的“熊孩子”,无论教师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熊孩子”依旧无动于衷。《规则》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管理中,根据学生违规违纪的情形,可采取点名批评、适当增加运动要求、不超过一节课堂教学时间的教室内站立或者面壁反省等方式当场进行教育惩戒。在教育的发展循环中,教育惩戒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适当的教育惩戒是对教育行之有效的补充。
在必要的情况下,学校实施教育惩戒是权利,更是义务。其一,教育惩戒是依法治教的综合体现。《规则》的颁布打破了当下教育中不敢管、不敢批评教育学生的怪圈。对于违纪违规的学生,学校要以教育为主、惩戒为辅,将教育惩戒作为兼容法治和爱的方法;其二,教育惩戒是积极正面的教育方式,是正面管教的如实体现。教育惩戒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牢记教训,为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健康成长打下基础;其三,教育惩戒是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的一种方式。教育惩戒让学生明白在学校里违反规章制度会受到惩戒,长大后违反社会规则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二、以科学的视角思考教育惩戒
在生理发展方面,小学生的年龄范围为6到12岁,他们的身体发育相对平稳,脑功能经历了飞跃的发展。但小学生爱说话、好动、注意力不够持久、独立性和自觉性也较低;在心理发展方面,小学生的感知得到了迅速发展,准确性和系统性都在不断提高。在这一阶段,他们的情绪和情感也在不断丰富和扩展,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自我评价能力相对欠缺。基于对教育惩戒的综合分析以及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情况,为了更有效地实行板块式教育惩戒,笔者对“失范行为”和“教育惩戒”做了简单的界定。失范行为指的是违反《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如经常迟到、不完成作业、随手乱扔垃圾、打架等。如若学生的这些行为在教师的教育后仍得不到改正,则需要教师采用适当的教育惩戒作为补充教育手段。根据《规则》,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惩戒、较重惩戒、严重惩戒。笔者认为教育惩戒应当注入“阳光”,要给予人性关怀,让学生欣然接受且心怀感激,从而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
五“式”五育教育惩戒策略着重于创设积极氛围、通过活动推动行为改变、提高时效性、强调深度教育和榜样的镜面学习,旨在全方位促进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健康成长。
三、以多元的视角实施教育惩戒
教育惩戒的前提是爱、肯定和尊重,其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找到正确方向。为此,笔者采取有针对性的五“式”五育教育惩戒策略,实施有温度的教育惩戒。
(一)“愉悦式”惩戒
教师要在不影响惩戒效果的前提下,积极创设轻松、愉悦的惩戒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且愉悦地接受惩戒。
案例1
小杭同学平时学习态度不端正,且不注意班级卫生,经常乱丢纸屑。为此,劳动委员多次提醒小杭,他不但不听,还无理取闹。
操作策略:
一是深入背后,了解原因。笔者从家庭情况调查入手,得知小杭在家被爷爷奶奶宠得厉害,导致从小习惯不佳。
二是互换角色,深入体验。在事先征得全班和小杭同意后,笔者决定任命小杭担任劳动委员一职,试用期为一个月。笔者还特意在班会课上非常正式地宣布了这个“惩戒”决定,增强了角色体验的仪式感。
三是制定规则,有效惩戒。一般而言,如果学生在犯错后立刻体验到犯错的后果,那一定会加深记忆,不容易再犯同样的错误。综合小杭的表现,笔者用心设计了惩戒内容,并制定了相应的惩戒措施。一个月后,小杭不仅能管好自己,还把劳动委员当得有模有样,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更为融洽。
(二)“民主式”惩戒
在处理学生的失范行为时,教师可以在全班公开公正地讨论处罚措施,并形成共识,让犯错误的学生感受到班级管理的平等,从而促使他们更主动地改正错误。
案例2
小帅、小奇的家长多次提起:孩子每天回家不写作业,躲到房间玩游戏,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家长表示骂也骂了,打也打了,毫无效果。
操作策略:
一是依托晨会,触动心弦。笔者借助班级舆论导向,围绕“网络是把双刃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晨间谈话(见表1),旨在提升小帅、小奇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他们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告别“网瘾”。
通过这一周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帅、小奇能更加全面地看待网络,学会了用合适的方式对待网络,并跟网游说再见了。
二是制定公约,重拾重心。笔者组织全班进行讨论,共同制定了“班级上网条例”。条例规定周一至周五上网仅限于查找资料,周末有一小时自主支配时间。同时,对于违反条例的学生,一经查实,需要无条件接受相应的惩戒。
三是跟进宣传,强化养成。笔者指导学生绘制以“网瘾危害大”为主题的宣传画,并在班级的微橱窗张贴展示。经过几周的熏陶,小帅和小奇摆脱了“网瘾”,家长们也连连称赞。
(三)“精准式”惩戒
有针对性的惩戒可以影响同一类的错误行为,形成积极、良好的教育氛围。对于学生偶然的、程度较轻的不良行为,教师应采取研讨对比式惩戒,而对于严重违反纪律或多次发生不良行为的学生,教师应实施精准强制式惩戒。
案例3
可可上课时非常喜欢聊天,严重违反上课纪律。教师教育过多次,效果都不佳。为此,笔者在晨会上制定了惩戒措施:凡是在上课期间聊天,影响师生上课的学生,必须在放学后“罚”大声朗读课文二十分钟。
操作策略:
一是沟通家长,争取力量。笔者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综合表现,并向家长说明对学生的惩戒措施,以争取家长的支持。
二是温情惩戒,彰显温暖。在“罚的二十分钟”内,笔者与学生进行了真诚的对话,使学生感受到爱与温情,而不仅仅是严格的惩戒。这有助于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为后续的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三是丰富形式,体现关怀。针对不同的违纪违规行为,笔者更新了班级规则,并得到了全班学生的支持。根据每月的具体情况,笔者还会补充相应的规则条例,使其更具有操作性,实施效果也非常令人满意。
(四)“追踪式”惩戒
“追踪式”惩戒特别适用于处理学生严重违反校规校纪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如旷课、打架、抽烟等。这种方法不仅仅侧重于对学生的惩戒,更关注其后续的发展和改善。
案例4
小沈在写作业的时候,修正带坏了,想借同学的用,结果同学不给,一气之下,他把修正带摔在地上,双方大打出手。
操作策略:
一是明察暗访,追根溯源。通过明察暗访,笔者发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造成了小沈的极端情绪。笔者及时与小沈父母沟通,介绍了一些能够帮助小沈转移注意力和调节情绪的方法,并让他们多和小沈沟通交流;同时,笔者也鼓励班里的同学跟小沈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让小沈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二是跟进惩戒,良性发展。学校德育处出台了“好行为金币制度”,即由师生代表组成专项小组,为失范学生设定“好行为金币”目标,并要求其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好行为金币制度”让学生明白违反纪律需要接受惩戒,但可以借助“好行为金币”活动弥补过错、承担责任。
三是积极赏识,及时奖励。在“好行为金币”活动的推进过程中,小沈的情绪得到了缓和,攻击性行为有所控制,各方面都有了一定提升。笔者根据小沈的近期表现,对其进行了及时的赏识教育。
通过“追踪式”惩戒,学生的失范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其好人好事也有了跟踪关注,充分体现了教育惩戒的意义。
(五)“榜样式”惩戒
实行“榜样式”惩戒,将学生置于学习和成长的主导地位,能够促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德育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操作策略:
一是汲取力量,榜样赋能。对榜样的学习和仿效可以影响有失范行为的学生,使其进一步完善自我。
二是开展剧场,德育浸润。德育剧场指组织“榜样式”镜面活动。笔者搜集学生的榜样行为,并以小短剧的形式在全班展示。这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亲历过程,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从而矫正失范行为,助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是依托学单,过程评价。依托“榜样式”镜面学习单,笔者充分引导学生学习榜样,深入“知、解、省、导、享”的全过程。首先,笔者组织学生观看德育剧场,让学生在观看后独立填写学习单;其次,小组集中讨论,由组长负责整理和汇总观点;接着,各组长在全班汇报,重点指出在小短剧中值得学习的榜样行为;最后,小组成员参与评价他人和自身的行为。
四、以温暖的视角践行教育惩戒
面对学生犯错时,教师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采取粗暴的惩戒方式,要引导学生说出当时的感受,让学生关注到你的态度,并给予学生自我反思的机会和时间。其次,教师需要直接告诉学生改正错误的方式,明确要求和具体方法。同时,教师还应与家长、学生携手,共同督促失范学生改正,以提高教育惩戒的实效性。
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对于五“式”五育教育惩戒的满意度比例高达91.2%,有97.3%的学生认为有收获。这表明五“式”五育的教育惩戒模式在学生中产生了积极而显著的影响。通过五“式”五育,笔者成功引导失范学生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发现他人问题,从而反思自身问题。这使得他们更清晰地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在发现问题后努力改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面对学生的失范行为,笔者采取五“式”五育并进的方式,通过严爱相济来实施教育惩戒。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主体意识,关心他们的生命成长,以尊重、关爱、理解和信任为基础,真心陪伴每一位学生,助力每一位学生鲜活地发展个性,完善人格,为他们未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