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与路: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学校安全教育一体化

作者: 林炜 岑朝阳

摘 要 新时代学校安全教育一体化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基本遵循,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特点,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此,要坚持系统观念,做到不短视、不偏视、不浅视,长远把握、全面把握、深刻把握学校安全教育一体化的内在规定。从优化教育内容、拓展教育形式、做强师资队伍、健全保障机制入手,系统规划新时代学校安全教育一体化的基本路径,从而全面有效提升新时代大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整体实效性。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学校安全教育;大中小学;教育一体化

作者简介 林炜,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岑朝阳,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当前,大中小学安全教育形势总体向好,但距离安全教育一体化的实现尚有一定距离。因此,要在系统把握新时代学校安全教育一体化的基本理念的基础之上,探讨新时代学校安全教育一体化的基本要求和路径,以期提升学校安全教育一体化的育人效果,为学校安全教育提质增效。

一、新时代学校安全教育一体化的基本理念

(一)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根本遵循

2014年,面对国际环境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将人民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如今,总体国家安全已经涵盖社会安全、生物安全、深海安全等16个安全类别,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国际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安全领域的“灰犀牛”“黑天鹅”事件也有所增加。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从国家安全实际出发,不断丰富和发展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对公共安全、应急工作作出相关指示,强调要全过程考虑谋划公共安全,从预警到应急,全方位全链条填补“安全漏洞”。新时代以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高度重视和重点推进平安中国建设,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1]

有效推进安全教育,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夯实国家安全的建设成果。学校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安全教育是保障青少年安全的有效手段。大中小学必须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基本遵循,将学生个人安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国际安全教育等有机统筹于学校安全教育之中,自觉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安全知识,学会基本应急方法,有效应对安全事故,在教育实践中增强个人安全意识;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历史主动,深入理解个人安全与国家安全的辩证关系,能够自觉地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国际视野,形成全球公民意识,为维护国家的总体安全添砖加瓦,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二)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价值旨归

立德树人是学校的立身之本,是学校教育的价值所在。学校安全教育不仅是安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安全教育的根本目的,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一方面,从学生发展实际来看,面对社会各类不安全因素,学生面临着复杂环境的挑战,受到各种价值观念的影响;[2]同时,学生存在着自身社会经验不够、心智不成熟等问题,对于各类社会问题难以坚定立场,容易被有心之人利用。因此,倡导学校安全教育,有利于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忧患意识,明辨真伪,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有利于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家国情怀,胸怀“国之大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另一方面,从学生发展需求来看,“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3],每一学段的学生都渴望被社会认同,都渴望实现全面发展,都渴望参与社会活动,进而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因此,倡导学校安全教育,能够满足学生对安全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引导学生努力做到修身立德、强健体魄;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动态、关心国家安全大事,满足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必备的安全意识、防范意识、法治意识与公共参与能力。为此,大中小学要紧密对接学生发展实际与发展需求,以立德树人为学校安全教育的价值旨归,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

(三)以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为教育走向

学校安全教育一体化应注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坚持将各个学段的安全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稳步推进,以期最大程度提高教育实效性。具体来讲,大中小学各学段的安全教育不能“各自为政”,更不应“单打独斗”,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融合的教育共同体。学校安全教育一体化以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为中心,促进教育主体、教育过程、教育内容等多个教育要素的内在统一。

其一,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是学校安全教育一体化的必然要求。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4]学生作为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个体,承担着社会责任和多种社会角色,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个体。这就必然要求学校安全教育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把握其与社会的联系、角色与责任。正如《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小学以建立国家概念为重点,初中以增强国家意识为重点,高中以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为重点,大学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重点,[5]以期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为学校安全教育指明了方向。其二,纵向衔接安全教育过程是学校安全教育一体化的内在规定。学校安全教育是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的动态过程,包括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运行与发展。因此,学校安全教育既包括大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宏观推进,也包括各个学段和单个安全教育的微观推动。其三,横向贯通安全教育内容是学校安全教育一体化的内在要求。学校安全教育具有丰富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以国家安全教育为核心的人身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人格安全教育、社会交往安全教育等内容。鉴于不同学段学生的特殊性和层次性,必须从整体上优化教学内容,推动学校安全教育一体化的内容创新。因此,要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梯度开展学校安全教育,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链条教育体系,推动学校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其四,不断丰富安全教育形式是学校安全教育的应有之义。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恰当的形式有利于内容的巩固和发展。不同学段的安全教育内容要与不同的安全教育形式进行匹配,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因此,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结合学生具体实情,通过主题班会、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文化墙、安全演习、专题讲座、情境模拟、安全倡议等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达安全知识、提升安全素养。

二、新时代学校安全教育一体化的基本要求

当前,学校安全教育一体化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大中小学的安全教育内容衔接不够,存在重复、交叉、脱节现象,各类教育要素不够融通,责任主体不够重视,等等。因此,必须树立系统观念,做到不短视、不偏视、不浅视,协同推进新时代学校安全教育一体化。

(一)做到不短视,长远把握学校安全教育一体化的内在规定

学校安全教育一体化是一项常抓长严的重要德育工作,要把求实效、谋长远作为其工作的内在要求。其一,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大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呈现着纵向衔接、横向一致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学校安全教育必须根据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按照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原则,选取与学生特点相符合的安全教育内容,安排符合学生智力状态的教育环节,进行精准施教,以图学生安全素养的渐进式习得与养成。其二,遵循德育工作规律。学校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提高的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的动态发展过程。这就决定了学校安全教育一体化要始终把握学校安全教育的德育属性,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并持之以恒,剔除重复、脱节的教育内容或活动,引导学生在学校课堂与社会课堂的统一中掌握安全知识与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其三,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各级各类学校要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突出位置,始终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培养目标,丰富学校安全教育内容,推动一体化、阶梯式的学校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将国家的安全发展与个人的身心发展紧密结合,要着力在培养安全素养、厚植爱国情怀上下功夫,引导学生练就本领、增长才干,做到听党话、跟党走。

(二)做到不偏视,全面把握学校安全教育一体化的内在规定

学校安全教育一体化是涉及方方面面的一项教育工作,要坚持系统观念,重视安全教育的主体、客体、载体、方法等各个要素的协同作用,融通各类教育要素,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学校安全教育大格局。其一,坚持全员育人。全员育人强调,学校的管理者、组织者、实施者和学生都是安全教育的主体。在大中小学开展安全教育时,要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相互配合,形成学校安全教育的合力;同时,要重视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周围学生积极参与安全教育活动,构建人人参与的学校安全教育体系。其二,坚持全过程育人。全过程育人强调,学校安全教育要持续发力,要把安全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要挖掘学校各类教育活动中的安全教育资源,重视各类教育方法的综合运用,引导学生从知晓安全知识到深化安全意识,从关注个人安全到落实国家安全,以实现内化与外化的统一、个人与国家的统一。其三,坚持全方位育人。全方位育人强调,学校安全教育的育人空间具有延展性,要做到全覆盖,让学校安全教育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同时,要实现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耦合,构建学校安全教育大格局。

(三)做到不浅视,深刻把握学校安全教育一体化的内在规定

学校安全教育一体化是一项长管长严的教育工作,需要各个责任主体高度重视,不浅视学校安全教育的作用,把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来抓。其一,坚持只能加强与不能削弱相统一。负责学校安全教育的各个主体要不断加强学校安全教育一体化的建设,如国家层面根据相关指导意见统一课程内容,突出各学段安全教育的重点,做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学校层面要有专人专岗负责安全教育,各学段要把安全教育列入年度规划并定期开展交流,不能用其他教育教学活动代替学校安全教育。其二,坚持顶层设计与落细落小相统一。做好顶层设计是学校安全教育的必然要求,必须结合学段实际出台总体纲要或指导意见、制订年度计划和专项安全教育清单等,设计学校安全教育的总体规划,明确不同学段的安全教育重难点;大中小学也要结合具体实际,总体考虑本校安全教育内容并策划特定年级的专项安全教育活动,把国家的总体要求转化为学校的具体行动,做到落细落小。其三,坚持久久为功与绵绵用力相统一。学校安全教育一体化的持续发力需要大中小学在国家有关单位指导下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也要发挥教育评价的反拨作用,促进学校安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一体化的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一定要有耐心,不能要求过高,不贪多图快,掌握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安全教育活动,做到慢工出细活、润物细无声。

三、新时代学校安全教育一体化的基本路径

新时代,将安全教育有机融入大中小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明确学校安全教育一体化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规划基本路径,从优化教育内容、拓展教育形式、做强师资队伍、健全保障机制入手,有效形成学校安全教育的合力,提高学校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一)优化教育内容,推动学校安全教育系统衔接

《纲要》明确指出,要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大中小学系统地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推进国家安全教育进课程、进教材、进校园。[6]国家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安全教育的一体化将有力地推动学校安全教育的一体化。国家安全教育应有机融入学校安全教育,全面提升大中小学学生的安全意识,为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打下坚实基础。不同学段的学生具有差异性,要有层次地优化各学段的学校安全教育目标体系,厘清各学段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把教育总目标贯彻到具体的内容之中,促进学校安全教育的系统衔接。

具体来说,小学阶段重在初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爱国情感。这一学段学生的心智不成熟,安全教育内容要以安全意识和爱国情感的启蒙为重点,围绕知安全、懂安全展开。培养国家安全概念是新时代学校安全教育的基础性内容,要通过感知和启发的方法进行。培养初步的国家安全概念,在内容上就是引导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感受个人安全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潜移默化增进爱国情感,夯实学校安全教育的根基。中学阶段重在提升学生的安全素养,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安全对个人安全的重要作用。这一学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为此,新时代的学校安全教育要引导学生明理晓义。明理,即明白学校安全、国家安全对个人生活学习的重要性;晓义,即知晓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学校可以通过班会课、专题讲座、征文活动、各类演习等专项活动加强安全教育,也可以通过思政课、历史课等课程渗透安全教育,旨在帮助学生丰富各领域的安全常识;引导学生辩证认识个人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三者之间的关系,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增强学生维护个人安全的能力与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感。大学阶段重在增强学生的践行能力。大学生具有较为健全的人格,身心发展也更加成熟,要重点引导其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把国家安全教育作为学校安全教育的基础性工程来推进,引导学生将个人安全与国家安全相联系,强化责任担当。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