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比较研究
作者: 司斌摘 要 自从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以后,国内关于国家安全教育的相关研究便日益增多。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较为典型,《国防安全教育法》《美国教育改革与国家安全》以及“国家安全语言计划”、建立各种教育联盟等举措保证了其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国内高校的国家安全教育有着专门的课程作为支撑、相关的政策文件作为保障,但也存在国家安全意识薄弱、国家安全教育内容有待加强、教育方法有待进一步更新等不足。因此,树立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家安全理念、丰富安全教育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新媒体平台、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是可行的改进之策。
关键词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比较;高等教育
作者简介 司斌,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
随着世界各国交流互动的日益密切,政治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中国的国家安全也面临着威胁与挑战,我国国家安全领域的内容逐渐由传统安全领域向非传统安全领域蔓延。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党的十八大以后被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随后《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由教育部推出,强调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使广大学生树立坚定的国家安全意识,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大学是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实际效果将影响到国家的和谐发展。
一、美国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
(一)美国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政策法案
国际社会中,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在国家安全教育领域的做法较为典型,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的差异,他们的具体措施各不相同,但是对于我国的国家安全教育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1.《国防安全教育法》
1991年7月,大卫·博伦向国会提交《国防安全教育法案》,并于1991年11月4日在国会通过。美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出台这部教育法案有其独特的历史原因。第一,苏联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解体,这意味着美国在世界上取得了优势地位,当时的美国政府迫切希望继续加强国际影响力以保持其世界霸主地位。第二,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日本、欧盟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美国的经济优势面临着挑战,1991年美国遭遇了经济危机,当年的国民经济出现了0.5%的负增长率。美国政府希望借助高等学校培养一大批能够开拓海外市场的语言文化高层次人才。第三,美国人认为美国自由民主文化是世界历史的终点,“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软实力论”等各种带有美国文化色彩的论调层出不穷,这使得美国更加重视增强自身的文化影响力。
为维持美国全球领先地位,增强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竞争力和政治影响力,法案提出在国家层面实施“国家安全教育计划”(NSEP)。该项目旨在加强国家安全部门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联系,满足培养外语和国际政治等方面研究人才的需要。[1]“国家安全教育计划”主要包括伯伦奖学金、伯伦助学金以及高等教育拨款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伯伦奖学金主要用于为到关键地区留学的本科生提供6,000美元至20,000美元的奖学金,伯伦助学金则是为学习相关专业的国内研究生和国外研究生分别提供12,000和20,000美元的奖学金。作为对等条件,参与该项目的学生需要和政府签订合同,毕业后根据受资助时间确定政府部门的任职时间。[2]
2.“国家安全语言计划”
美国重视外语教育在国家安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国防教育法》《文化教育交流法案》《高等教育法》《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等一系列法案中均涉及外语教育。如1958年出台的《国防教育法》第一次把外语教育纳入国家安全教育体系,确立了三类关键语言(Critical Language),第一类6种语言(俄、日、阿拉伯、乌尔都、汉、葡),第二类18种,第三类59种。[3]
2001年的“9·11事件”让美国政府意识到非传统国家安全领域的重视程度还不足。直到2006年,美国时任总统布什在美国大学校长国际峰会上正式提出“国家安全语言计划”(The National Security Language)。该计划投入1.14亿美元用于国家安全为导向的外语教育。作为K16+项目的一部分,“国家安全语言计划”包括三大教育目标。第一,尽早开始外语教学,扩大掌握关键语言的人数;第二,培养大量掌握重要地区语言的高级口语人才;第三,增加外语教师的数量,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远程教育平台。[4]
3.《美国教育改革与国家安全》
2012年3月20日,美国前国务卿赖斯领导的专家委员会完成的《美国教育改革与国家安全》由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发布。[5]该专家委员会认为美国的国家安全和政治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有着密切关系,而人力资本水平则取决于国家公立教育水平。因此,建议政府大力发展公立教育以满足美国的未来发展需求。为了提高高等教育的生源质量,该报告提出应进一步确定“公共核心”教育标准,并致力于使之成为指导全国公共教育的标准之一。“公共核心”由美国全国48个州、2个地区的州长和州委员共同制定,并采纳了来自家长、教师、学生、教育专家的意见和建议。[6]
同时,为了落实和监督“公共核心”标准的实施情况,报告还认为应该建立以国家安全预备程序审计为核心的教育审计制度,报告建议美国教育部门开展教育年度审计工作,协调各州教育部门搜集学校的教育发展情况,如“公共核心”相关课程的通过人数、熟悉国家安全相关技能的学生人数、学校的师资力量等。
(二)美国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实践
2003年,美国北方司令部联合丹佛大学、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美国海军研究生院等高等院校联合成立了国土安全与防御教育联盟,旨在建立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网络平台,协调国家安全教育相关重点项目的推进,强化成员机构在国家安全方面的沟通与合作。[7]同时,美国国土安全部高校计划办公室成立了“国土安全高校联盟行动”,全美200多所高等教育机构加入该行动。该行动以国家安全相关的科技类和工程类人才为教育目标,并致力于形成跨学科跨学校的国家安全教育合作组织,为美国的国家安全培养基础科学人才和工程建设人才。[8]2004年,美国国土安全部联合美国海军研究生院建立了国家安全高校与机构合作项目。该项目建立了自习网络课程、国家安全数字图书馆、校园枪击数据库等网络信息平台,无偿提供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相关课程,并且定期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发展论坛等学术会议。[9]
在网络安全方面,美国清楚地认识到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在当下信息时代的重要地位,一直在努力建设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安全教育体系。第一,美国在2010年部署国家网络安全教育计划(NICE),增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完善大学生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增强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此培养出保障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的高技术人才。[10]第二,美国国土安全部和国家安全局联合建立美国国家卓越学术中心,该中心由上百所高等教育机构组成,旨在推动网络安全学科建设,维护美国国家网络安全。第三,依托高校专业化计算机实验室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操作技能,同时在两年制社区大学中开设网络安全专业,扩大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覆盖面。[11]
二、中国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高校是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主阵地,加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不仅有利于国家安全部署的总体安排,而且有助于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
(一)中国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政策文件
2018年4月,《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发布,指出要深刻认识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构建完善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体系,推动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以及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12]其中,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国际关系学院在2018年设立了国家安全学硕士点,华东理工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高校也依次设立了其学位授予点。2020年9月,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要求,教育部出台了《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其中大学阶段国家安全教育的目标被确定为理解中华民族命运与国家关系,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文件指出,我国国家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十几种类型的安全领域。[13]
2019年11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布,与1994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相比,强化了爱国主义教育中党的领导地位,并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新版纲要中明确要求建设一批爱国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这将有力地促进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14]
(二)中国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实践
我国高校所开设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此外还有军事技能训练这种实践类课程。我国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建设相对完善,具有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国家安全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特点。其中,“军事理论”和“形势与政策”侧重于国防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法律法规素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则侧重于国家安全历史教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主要向大学生讲授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具体组成和各安全领域的基本内容。
除了线下课堂教学外,许多高校也安排了相关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开设国家安全教育在线课程,拓展国家安全教育资源。清华大学开设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的疫情防控”公开课,大学生通过“中国大学生在线”平台参与学习。此外,校园文化活动也是高校常见的国家安全教育的载体之一。2019年4月15日,教育部组织开展了“千万学生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教育课”主题活动,高校积极响应,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以国家安全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三、中美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比较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是需要坚持不懈地投入、与时俱进地更新、系统长远地规划才能发挥实效的工作,同时也需要充分关注其他国家在国家安全教育中的先进经验,构建符合中国教育实际情况的国家安全教育体系。
(一)中美两国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共同点
从上述中美两国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概述中,可以发现两国在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中存在较多的相似点。第一,中美两国对于国家安全教育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且随着国家形势的发展变化,这种重视程度只增不减。2021年4月,教育部已经启动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读本》的编写工作,该书出版之后将会有力地促进我国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素养。同时,北京师范大学于2021年4月14日在国内率先设立了归属于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的国家安全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点,并设置了“国家安全理论与战略”“国家安全系统科学与工程”“国家安全治理”等研究方向。[15]第二,两国教育行政部门是国家安全教育最重要的推动者,安全稳定的国内环境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所以两国政府部门都在国家安全教育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第三,两国国家安全教育的相关政策与实践都突出了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地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各种高精尖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贡献。同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在2021年1月新设置了“交叉学科”学科门类,同时设置“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
(二)中美两国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差异
由于两国政治制度、经济水平以及社会文化的差异,其国家安全教育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差异。第一,中美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主要教育途径不同。美国大中小学校并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课,其国家安全教育主要是靠公民教育课程和国防教育课程实现,并受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我国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则以思想政治课为主,同时配合大学生军训活动、“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课程等。第二,中美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同。美国的国家安全教育政策和措施体现出美国特有的自大心理,“二战”以来,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多次军事行动也显示出这一点,其价值取向在于维护本国的世界霸主地位。而中国的国家安全教育价值取向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己发展的同时也支持其他国家发展。第三,我国高校的国家安全教育主要集中在传统国家安全领域,如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对于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其他领域的安全,如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等则缺少系统性教育规划。而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1998年美国国家安全局就正式启动了信息保障国家学术中心计划(CAE-IA),旨在联合高校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应对网络安全风险。[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