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
作者: 潘学良
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由曾国藩的曾孙曾宝荪女士与曾约农先生创办于1918年。学校在“忠恕”校训的引导下,以打造精致、精美、精品的“三湘名校”为目标,立足独特地域文化与历史资源优势,构建起以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为主旨的校园文化,致力于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学校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挖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内涵,研发特色校本课程,开展系列德育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修身齐家思想精髓,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为人处世要义。此外,学校力求将教育的广度拓宽至家庭,从而进一步促进和谐校园、和谐家庭乃至和谐社会的发展。
一、“请进来”,
多方助力赓续传统
习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曾国藩祠堂旧址是湖湘文化的代表之一,学校由此基础建立。在建校初期,学校负责人就不断地思考“该如何善用这一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如何使史实焕发新的活力,而不只是成为泛黄的资料?”。经过反复研讨,学校在完善资料、拓展资源,帮助学生走出历史教材、真正了解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及打造专属校园文化、开展特色德育实践活动等方面明确工作思路,即邀请相关人员、名家名士进校园,开展研学活动,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促进全校师生共同成长。
(一)请后人讲述,传承品质
学校曾邀请曾国藩第十七代后人曾樾进校园向全校师生讲述曾国藩的故事,在生动、立体的学习中,使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曾国藩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他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理学的集大成者,更是一位优秀的思想家,他的理论与观念深深地影响着每代中国人;同时,也使同学们了解到曾国藩被誉为“中国古代历史最后一人,近代历史第一人”背后的传奇事迹,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传承古人的优秀品质。
(二)请学者授课,领悟思想
自2013年起,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于每届新生入学时,都会邀请对曾国藩思想有深入研究的朱正权校长为学生们讲授《曾国藩教育思想传承》课程,具体讲述曾国藩核心思想体系中的“八宝、八本及三致祥”相关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曾国藩,为传承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提升学校德育效果奠定良好基础。
(三)请专家引领,凸显意义
学校曾邀请曾国藩故居、曾国藩研究所的专家进校园开展“传承曾国藩教育思想在当代的意义”教育座谈会。如在2017年,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在研究《如何渗透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为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过程中,先后邀请到了田家炳基金会、长沙市教育局、长沙教育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到校指导,就传承曾国藩教育思想和凸显其教育意义进行探讨,并总结出多方要义。一是有利于教育学生立志成才,曾国藩说:“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二是有利于教育学生如何读书,曾国藩说:“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三是有利于教育学生修身立品,曾国藩说:“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刚柔互用,不用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戾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四是有利于教育学生为人处世之道,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
二、“在其中”,脚踏实地教育教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学校组织全体教职人员学习十九大报告,秉承教育初心,结合曾国藩教育智慧,围绕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展开系列德育实践活动,以激励学生奋进,培育家国情怀。
(一)教研实践先行
学校秉承取精去糟的原则,组织教师团队研究曾国藩教育思想,并研发了系列传承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校本教材,如《曾国藩家书选读》《曾国藩名言解读》《校园文化解读》《曾国藩诗词鉴赏》等,以此为基础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递进
自2016年起,学校始终坚持每学期为每个年级开设至少10次修身齐家思想特色校本课程教学。初一侧重使学生感受校园特色文化、了解曾国藩历史事迹、初步领会修身齐家思想内容;初二侧重使学生深刻感悟修身齐家思想的内涵与当代意义;初三侧重使学生学会辨析修身齐家思想中的积极与落后之处,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高中阶段则侧重使学生在不断扬弃的基础上,自发且有效地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三)教学活动助力
自2018年起,学校连续三年开展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共读《曾国藩家书》,家书引领学生品格培养的探索与研究”活动。在此活动中,学校要求教师撰写读书心得,学生和家长互写家书,由点及面,潜移默化,既使所有参与者获得了良好的活动体验,也有效达成了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向校外辐射的目标。同时,学校团委、教育处等部门积极开展传统节日教育、少先队员退队仪式、十四岁过“青春门”成长仪式、家长会、军训、主题研学等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融入曾国藩教育思想,进一步加强了师生、亲子之间的沟通,为更好地解决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有效渠道。此外,学校从使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目标出发,积极开展义卖、心理健康咨询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特色传统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实践活动,开展男女生青春话题讲座、运动会、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达成培养具有“完全人格”的新时代学子的教育目标。
(四)教学日常规范
学校严格规范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将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贯穿于学生校园生活的整个过程,从早上7:40进校,到上课、跑操、眼保健操、午餐、午自习、午休,再到下午6:30静校,以及晚自习、寄宿生闭寝,始终坚持执行“以八本为经、以八宝为纬,落实‘勤俭孝友’四字要诀、三致祥、三不信”的管理理念,教育学生既要牢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自主养成节俭、有礼、真诚的良好品质。
(五)家校共育实践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秉持“真正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是家庭教育”的教学理念,积极开展家校合作,实践家校共育。一方面,学校通过多样化的互联网资源以及写家书等活动,引导家长学习、找寻适合自身家庭情况的教育模式。另一方面,在日常德育教学工作中,学校倡导德育教师团队保持手机畅通,包括节假日与寒暑假,要做到能够及时为每个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帮助,以直接通话、发送消息等多种形式,助力家长解决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遇到的心理困惑与问题。如初一学生的学习适应问题,初二学生的青春叛逆问题,初三学生的立志升学问题,高中学生的未来规划问题等。学校通过家校共育实践的开展,进一步促进了师生、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同时也构建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系统。
(六)校园文化打造
学校致力于打造“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株小草育人”的校园文化,结合学校整体布局与建设情况,邀请专业人员进行主题设计,从亭楼及馆厅的命名、门联的创作、墙面文化的设计等多个方面,创设结合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特色校园文化,以实现教育过程潜移默化、教育方式润物无声的育人目标。
三、“走出去”,分享推广促使进步
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与潜心探究,学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以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为主体的特色教育模式,有机结合线上、线下,校外推广等多种形式,促使教育教学活动长效开展。
(一)走“线下”路线,借势推广发展
1.借教师主体团队培训活动之势
自2017年起,学校常年组织教师参加长沙市实验教育集团举办的《经典诵读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诗词吟诵传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书信的育人艺术》《儒家仁爱思想在班级管理方面的渗透》等培训活动,并以“曾国藩思想传承校本课程”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成果汇报展示,力求为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及家庭带来思想的浸润与心灵的洗涤,同时更好地传递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
2. 借教育思想研究团队宣讲之势
自2017年至2019年,学校曾多次组织中层领导干部到曾国藩故居、曾国藩研究所、南雅湘江中学、曾国藩实验学校等地,讲述并分享学校通过开展传承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使学校德育工作效果得以显著提升的经验与做法。
3.借学校与社会双方共育之势
自2017年起,学校积极推进与社区的合作,共同开展弘扬修身齐家正能量实践活动。学校曾受邀于麓园小学、一师二附小、船山学社等地,开展《曾国藩家书选读》《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传承》《曾国藩经典诗词诵读教育》专题讲座,受到了各校师生及社区民众的认可与喜爱,印证了“优秀传统文化+德育”教学模式的良好成效,并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二)走“线上”路线,借网广泛宣传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校以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为抓手,结合新时代发展趋势,依托互联网资源,加大力度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学校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教师个人公众号等平台,积极推送相关文章;另一方面,学校通过人民网、长沙市教育局官网、三湘都市报及学校官网等平台,集中发表经验论述。
此外,学校积极推进与101网校、班级优化大师、人人通等网络平台的合作,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使平台使用者能够更多地了解到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进一步推动和谐社会的形成。
(三)走“辐射”路线,借力影响社会
学校立足特色德育项目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大力推广项目建设经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以拓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同时扩大学校影响力。一方面,学校德育团队受邀至集团所属各校进行汇报演讲,既展示了学校的德育成果,又进一步提升了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学校积极向社会分享成功经验与具体做法,如2019年学校校长在《校长来了》访谈节目中进行《曾国藩文化与家庭教育》专题分享,向全社会推广曾国藩家书,阐述修身齐家思想对教师、学生及家庭的积极影响,提倡全社会学习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2019年5月学校校长在湖南省“研学行”研讨会上进行《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传承》讲座等。学校以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为主题的德育教学实践,达成了从集团学校辐射至开福区,从开福区辐射至全市、全国、全社会的推广目标,成为了学校特色教育教学的一项成功案例。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完善“请进来—在其中—走出去”的德育教学模式,推进德育教学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学校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研发校本教材,打造特色课程。同时,学校也将继续推进全面可行、立体生动的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德育教学实践,积极探索更为丰富的实践内涵与成效。
【潘学良,湖南省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书记,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赵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