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安全实操培训的路径探索

作者: 郭志洪

情景模拟可以带给学员比较好的学习沉浸体验,在其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通常会采取的场景模拟方式有因地制宜、桌面推演和场景还原。

安全教育在学校安全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安全教育的方式很多,但总体而言,目前学校安全教育主要存在着学用脱节、操练不足等问题。因此,学校师生的安全实操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具体实践路径包括进行技能实操、团队竞技、寓教于乐、情景模拟、因材施教等。

一、学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用脱节,师生面对突发灾情束手无策

遭遇灾害事故时,人们的大脑往往会一片空白,不少人还会采取错误行动,使自己遭受更加严重的伤害。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4名女生违规使用“热得快”烧水引发火灾,因未能抓住从疏散楼梯逃生的最佳时机,全部跳楼身亡。其间,她们本可以从自己居住的602室的阳台转移到601室,或者利用床单、窗帘滑降到502室脱险。教科书上多有避险方式的描述,但现实中的安全教育却缺少正确的演练,学生遇险大乱,进而付出生命的代价。

(二)操练不足,安全教育有效性值得反思

安全教育已经走入课堂多年,为什么师生面对灾害事故时把所学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呢?或者明明学习过不少安全应急常识,关键时刻用不上呢?这些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方面虽没有少下功夫,但安全事故还是时有发生,现阶段大多数地区的安全教育的有效性确实值得反思,从教育理念到教育手段都有很多地方值得改进。加强师生安全实操培训或可为一条有效路径。

二、师生安全实操培训的路径

(一)技能实操,培养肌肉记忆

如何凭借不假思索的行为就能使自己转危为安呢?如果没有事先反复训练肯定是不行的。这种不假思索的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作“条件反射”,为了便于理解,我们称之为“肌肉记忆”。学界认为,通过反复的实操演练,师生才能将大脑对应急行动规则的记忆转化为肌肉记忆,避免灾害时的大脑空白或错误行动。地震前开展过有效的演练,就能抓住地震初期的几秒钟完成避险动作,避免被空中坠落物砸伤。灾害事故发生后,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风险性极高,如果没有定期演练所培养出的良好应急习惯,任凭现场老师喊破嗓子,也难保不出现混乱和安全事故。

(二)团队竞技,激发最大潜能

为了确保培训效果,避免一般实操培训中一盘散沙的局面,逐步改变大多数学校把“演习”当成“演戏”的情况,我们通常将学员进行编队,采用团队竞技的方式开展培训。有了组织者的调兵遣将,团队不再群龙无首。尤其在各项对抗性演练中,组织机构的作用和人员职责的划分都呈现得明明白白,为各单位的二次培训及实战运用,提供了很好的模板。有了团队集体荣誉的感召,学员也变得激情高涨,团队的凝聚力战胜了怯懦和畏缩,大家不再各自为战,而是群策群力,积极争先,个人潜能得到极大发挥。

(三)寓教于乐,引爆训练热情

为了打破安全教育沉重枯燥的模式,我们创编了数十个游戏和技能比赛项目,学员通过游戏对抗、沉浸体验、情景表演等方式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例如通过“后羿射日”和“水龙驱火”比赛,学员学习到了消防软管的操作要领;通过移植传统游戏,我们开发了“瞎子躲地震”“烟火突围”“激流脱险”等游戏,师生通过这些游戏学会了地震、火灾和洪涝情况下的疏散。这些游戏对器材和场地要求不高,易于开展,安全实用,很受师生欢迎。

(四)情景模拟,避免边学边忘

情景模拟可以带给学员比较好的学习沉浸体验,在其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通常会采取的场景模拟方式有因地制宜、桌面推演和场景还原。

因地制宜,主要指根据周围的环境,因地制宜地开展安全教育。例如,我们把车辆事故应急训练设置在车上,把防暴防恐演练设置在校门和楼梯口,使得参与人员有了环境带入感。流程方面,先由学员自导自演,示错点评后再呈现规范演练,记忆N倍增加,知识固化效果极佳。桌面推演,主要指安全教育不停留在PPT分享环节,而是通过“桌面推演+现场模拟”等方式进行。例如在应急演练培训中,会让学员事先模拟专题办公会和主题班会等,再现场模拟建筑物应急疏散。在演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立即总结,确保组织流程和要求记得住,回校能有效地开展二次培训和组织高水平的演练。场景还原,主要指通过真实的环境营造开展安全教育,如黑暗烟雾环境的逃生,高楼实景缓降逃生等。

(五)因材施教,确保听懂学会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培训科目安排应坚持从易到难、由讲到练,因材施教。较低年龄段的学生把学习重点放在“知危险,会报警”上,学会遇到危险时如何通过呼喊、吹哨子、敲击发声、挥舞鲜艳织物、拨打电话等方式进行求救,同时掌握初期火灾逃生、车祸紧急避险等简单的逃生技能。小学三年级以上把学习重点放在“知危险,会避险”上,重点掌握溺水、踩踏、地震等突发事故的安全应对技能。初中以上则把学习重点放在了“会避险,能助人”上,在学会灭火器、防烟面罩的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认识呼吸道被异物阻塞、煤气中毒、触电事故等突发安全情况,掌握具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救助技能。

16年来,我们为各类单位培训演练超过1,000场,参训人数超过30万。安全应急实训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实际运作,都亟待完善,本文仅作抛砖引玉,希望同行批评指正。

【郭志洪,消防高级工程师,原四川省消防指挥学校校长】

责任编辑︱郭鑫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