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需下大力气
作者: 杨燕明近年来,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话题,可谓备受关注。一方面,是一些青少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的抑郁、焦躁等现象层出不穷,让外界对他们的心理状态尤为关注。另一方面,是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习惯性忽视也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虽然一些地方、一些学校有一些积极的行动与努力,但目前尚未形成声势,这也让人担心。缘于此,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通知,不仅针对性十足,也恰逢其时。具体到实践中,还需下硬功夫。
首先,健康课程质量和人才培养需继续努力。《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通过开设心理健康相关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基础工作,必须认真做好。一方面,课程设计要反映新时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关切学生心理健康典型问题,提高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培养专业的授课人员,之前的专业人才短板必须及时弥补。
其次,健康科普要进一步强化。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不能只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还要关注他们的成长环境,既包括学校的环境,也包括家庭的成长环境。《行动计划》指出,要组织编写读本,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普及。这应落到实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只是心理健康课教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班主任、辅导员等群体的责任,他们也应了解相应的科普常识,以便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最后,要形成健康教育的合力。只有全社会联动起来,并聚焦关键问题、核心问题、重要环节,做好补短板、强弱项工作,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出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的氛围,构建起更加完备的心理健康工作格局。
编辑:王金梅
上一篇:
学生心理健康需家校社共育
下一篇:
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