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 张彩惠

【摘要】音乐是净化思想道德、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源泉。音乐教育的神奇功能众人皆知,它对于广大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广袤的甘肃农村中、小学学校,音乐教育的成效与各族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以甘肃M县的音乐教育现状为例,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地区;音乐教育;问题思考;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2—0019—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提倡学校教育多样化发展,为统筹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1]。因此,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要有一个让社会、学校、家长、学生都比较满意的音乐教育体系。但在甘肃农村学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还存在诸多瓶颈和问题,长期影响和制约着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笔者以甘肃省M县的音乐教育为例,对当前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作一论述。

一、M县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甘肃是西部地区地形比较复杂的重要省份,有高原、荒漠、山地、戈壁等多种地形,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甘肃也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有55个少数民族,共241.05万人。全省70%以上的学校分布在高山、峡谷、草原等交通相对不便的农村,60%的乡村学校生均不足百人。M县总面积约3300平方千米,总人口约47万人,该县的教育在全省具有代表性。近年来,该县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优化各级各类学校,尽最大可能地发挥学校和教师的育人功能,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正处于历史上相对较好的时期。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70多所,其中约有200所学校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85.6%的学校在农村和乡镇,361名音乐教师中有295名在乡镇及以下学校。表面上看,乡镇及以下学校的音乐教师要比城区多得多,但是音乐专业毕业的教师却非常少,高中生、中专生、大专生大约有90多人。虽然这些年全县教育的形势一直向好,但长期以来,音乐教育始终还是M县学校教育的一大弱项。专业师资力量薄弱、资源有限,设备简陋、音乐教师文化素养和专业综合能力较低、大部分乡村教学课堂仍然存在传统式教学模式及非专业音乐教师代课的行为,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学生家庭教育与监管的缺乏情况依然存在。近几年由于教师编制的问题,全县补充的音乐专业教师还不能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形势的要求,因此新鲜的教学思路和理念相对难以深入这个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样的情况在乡村学校显得更为突出。但通过笔者调查发现,群众对教育的渴望非常强烈,老百姓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投入越来越多,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学习音乐对提高孩子的协调能力、听觉能力、心理健康、增强综合文化素养及智力开发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音乐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们在思想、文化、艺术、教育方面的发展。甘肃农村地区学校音乐教育特别是M县农村山区学校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特定历史、环境因素、地区差异和落后教育理念共同作用的结果。

1.对音乐教育的偏见仍长期存在。在学校方面,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学校和教育管理者把“语数外”等课程认为是“主课”,是“硬指标、硬任务”。有的学校在教师紧张的情况下,就让教不好“主课”的教师去教音乐。有的教师教语数外多年,到快接近退休年龄时转岗音乐教师岗位,基本的音乐教学理念、方法都不懂。有的学校虽然课表上安排了音乐课,但实施过程中经常被语数外课程代替。有的农村学校音乐教学设施设备差,维修维护也跟不上。家庭方面,一些家长看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把“语数外”等“主课”的学习作为评价的第一标准。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大部分学生感受不到音乐学习的乐趣,认识不到音乐学习的价值。很多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毕业,都没有系统接受音乐基础知识教育。

2.评价机制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各级教育管理者、学校、家长、甚至学生本人都在疯狂地追求升学率。一些学校的领导不按音乐教育的审美性原则去评价音乐教师的工作,有的学校没有设立专门的音体美教研室,有的学校把音乐课简单地安排成“唱歌课”,教学方法单一。还有的学校照搬应试教育的管理模式,将音乐教育教学,作为提高升学率和扩大学校影响力的手段,只是为少数“特长生”服务。

3.音乐师资缺乏且质量不高。近年来,国家对教师队伍的编制管理很严,M县作为贫困县,增加教师编制也很困难。一方面,一些学历低、教育教学水平不高的人长期占着编制和岗位,作用又发挥的不太好,而基层单位又无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在基层学校,有的教师专业基础差,不要说使用乐器,五线谱也是转岗当了音乐教师以后才学。另一方面,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引进高质量教师人才的问题也是当地党委政府想解决但一直没有解决好的头等大事。各科教师都存在引进高质量人才困难的问题,音乐教育人才的引进更是如此。人才引不进来是第一道困难,引进来的人才难以留住又是一个让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头疼不已的事情。有的科班出身的音乐教师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改教“主”课,或者想办法调离农村艰苦地区,或者考公务员甚至转岗到其他事业单位。偏远艰苦的农村地区留不住、用不好教师的情况长期困扰该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也制约了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4.教学设施不健全的状况比较普遍。M县地区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县,全县公共财政支出基本靠中央转移支付,这对教育事业的影响很大。近些年,由于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很多农村孩子都随父母亲进城上学,留在农村的学生相对较少。受经济等各方面条件限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向乡村学校音乐教育的投入方面考虑不多,建设的专用音乐教室不多、教学乐器不足,以及配发音乐教学方面的图书、期刊与教辅资料也很少。

5.地域性、民族性音乐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M县地区有13个少数民族,其中有藏、回、土家、撒拉、东乡等少数民族,相对来说,民族特色音乐资源十分丰富,能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有效的资源和条件。但在具体的实践和教学中,还存在对少数民族音乐资源挖掘不够、介绍不多、利用不充分等多种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自从人类诞生以来,音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始终密不可分。音乐教育家贺绿汀先生指出:“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等闲视之[2]。”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才能重视和推动全省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健康发展,使全省农村地区学校树立长远眼光和全面科学发展的育人观?

1.切实解决师资配置不合理问题。一要引进优质师资。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一样,必须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作保证。M县虽然经济欠发达,但提高音乐教育教学水平,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全县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要切实拓宽音乐教师职称晋升渠道,改善音乐教育教学环境,提高音乐教师各种待遇,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台多种有吸引力、能引得来留得住的好政策,引进更多音乐专业毕业生到县域农村学校任教,要做足做实“留得住”优秀人才这篇大文章,让更多的音乐教育教师扎根乡村学校为人民群众服务。二要促进城乡交流。促进城乡和校际间的互动与交流,促进音乐教育教学成果共享,是推动音乐教育质量和水平提高的必然途径[3]。要积极开展音乐教育现场示范示教活动,定期组织农村音乐教师教学研讨,开展音乐课远程教育和网络评价活动,将先进的教学理念送到农村。近年来,全国有很多地方实行城市学校专业音乐教师到农村学校服务期任教制度,鼓励引导优质教育资源为农村学生服务,这个做法非常好,值得M县借鉴。三要健全配套设施。农村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要实现教育机会公平与教育资源共享,必须要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健全配套设施。

2.尽可能消解应试教育模式对学生全面发展造成的影响。一要切实转变音乐教育观念。转变观念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重要前提,解决学校、教师、家长对音乐教育的偏见,首要的是改变大家的思想观念[4]。要从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做起,从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抓起,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的具体工作抓起,切实端正学生和家长对音乐教育的态度,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制定规划上重视音乐教育,在督查检查上关注音乐教育,在评价考核上不忘音乐教育,要形成在学生人格培养、情操养成过程中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特殊育人功能的良好氛围。二要持续推进音乐教育教学制度改革。要在国家强力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今天,从学生全面发展着眼,采取有力措施,促使中小学校都能按教育部规定的音乐课时编排课程,上好音乐教育课,形成对学生人格培养、情操养成过程中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特殊育人功能的良好氛围[5]。

3.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一要积极拓展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空间。结合M县音乐教育教学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音乐教师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6]。新形势下,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高,专业化的音乐教师不仅要钢琴、声乐、乐理等扎实的音乐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将心理学、教育学、教学论等理论课程有效地融入音乐教育过程中,将已有的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7]。二要高度重视音乐教学的人文内涵。音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形态和载体,是伴随人类历史发展、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为人类提供特殊精神食粮的独特艺术[8]。重视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音乐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有吸引力。要从学习民族音乐、掌握中华民族的基本特质开始,使广大学生全面充分地了解和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增强民族意识和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文化自信。三要关心关注音乐教师的健康成长。保障教师切身利益,大力解决教师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针对不同教师的岗位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引导广大音乐教师立足艰苦地区、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做让学生健康成长、终身受益并永远铭记的好教师[9]。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重视农村学校音乐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重中之重[10]。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音乐去美化,心灵更需要用音乐去陶冶。M县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11],切实改善学校基础条件,有针对性地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本地区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贺绿汀.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56

[3]杨润.中国传统音乐按专业教学之优越性论证[J].艺术科技,2015(01):45

[4]陈怡.简析农村小学音乐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音乐,2019(21):163-166

[5]黄宏.论西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黄河之声,2010(03):54-55

[6]曾杰.甘肃农村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生态现状及优化机制研究[J].北方音乐,2019(02):115-118

[7]苏雅军.甘肃省农村音乐教育现状探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01):42-43

[8]李晓迪,霍楷.中国贫困地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戏剧之家,2020(01):171

[9]张章,隋欣.新课改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有现状与改善对策[J].艺术研究,2019(05):106-107

[10]李松涛.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之路[J].黄河之声,2017(23):124-127

[11]朱怡君.中国传统音乐学与民族音乐学关系探析[J].北方音乐,2020(02):39-40

编辑:赵玉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