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作者: 李燕

【摘要】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重要的教育目标。本文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探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做好阅读教学活动设计,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制定合理化教育目标,转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错误认识;在参与英语学习活动中不断提升其英语思维能力,掌握英语阅读技巧与思考方法,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关键词】批判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2—0106—05

学生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在学习与生活中实现自主分析与主动创造,从而促进自身未来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在课堂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尤其是在初中英语阅读中,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同时也要做好问题设计,利用适合的教育活动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不断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感受到学习英语知识的乐趣,实现英语核心素养教育目标。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意义

(一)转变英语阅读教学理念

英语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才能更好的促进思维能力发展,才能在课堂中主动提出质疑,在不断思考与探究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强化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其实就是针对事物关系所进行的一系列判断行为,也是提升创新能力的基础。所以教师需要做好阅读教学设计工作,利用有效的阅读活动来吸引学生,利用阅读活动为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提供支持。另外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还可以促进英语阅读教学理念的发展,从传统理念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丰富英语教学形式,满足学生英语学习需求[1]。

(二)实现英语素质教育目标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初中英语教学目标也随之进行了转变。在过去,英语教学主要以提升学生成绩为主,而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初中英语教学开始注重强化学生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强调对英语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在做好整合工作的基础上找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方向,使用高效的教育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知识。

(三)促进学生未来成长发展

学生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英语教学中需要充分体现学生主的体地位,来提升教育的有效性。但是对于学生来讲,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在面对相关事物时形成自己的想法,才能够及时针对事情本身进行思考和研究。所以,教师需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将学生带入到英语学习活动中,做好启发与引导工作,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解决问题,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还需要从素质教育目标出发,做好综合素质体系研究工作,利用英语阅读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

受传统英语阅读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习惯根据自身的教育经验进行教学,在课堂中直接向学生灌输英语知识点,使得课堂存在教师直接讲述、学生被动接受现象,课堂氛围十分枯燥,学生难以产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在传统教育环境中教师占据绝对的主导权,学生很少会产生质疑,直接将教师的答案作为唯一标准,这使得教师完全主导课堂。如果学生不能对英语问题进行有效思考,是难以找准解决问题方法的。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学生思维创造性难以实现有效提升与发展。所以说在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下,学生思维发展受到限制,课堂完全以教师主导为主,学生主体地位难以展现,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最终影响到学生的英语学习与发展[3]。

(二)对英语工具书过度依赖

英语不是学生的母语,学生的语言表述与思考习惯等方面必然会与英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之学生对英语语言比较生疏,容易出现语言理解困难等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如果遇到难以理解的词汇语句不经思考直接查阅工具书,是难以产生深刻印象的,同时也会限制思维能力发展。同时学生还会逐渐对工具书产生依赖习惯,甚至直接按照工具书中所翻译的内容完成阅读任务,最终影响了英语阅读效果。

(三)英语教师教育思想守旧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学校对素质教育的关注度有了明显提升,但是许多教师更愿意保留应试教育理念,存在思想守旧等问题。从实际情况看,教师思维的变化与创新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就实现的,而是需要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在不断积累与思考中逐渐掌握。在教育中,教师需要主动将新颖的教育思想与思路引入到教学活动中,以此来保障英语阅读教学高效开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将重点放在教学进度、教学任务等方面。为了保证教学进度,很少会在课堂中专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而且认为提升英语成绩才是最重要的。但是这种教育思想已经不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实际发展,所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需要转变思想,制定正确的教育目标,并及时更新教育思想,做好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

(一)打造和谐师生关系

因长期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使得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主体性难以展现,师生关系处于上下级状态,学生虽然会对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存在异议,但是在课堂中并不敢直接提出问题,甚至完全按照教师所讲述的内容理解知识,最终影响到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阶段,具有思维活跃、渴望个性发展等特点,希望能够得到家长、同学的认可与支持,对公平的环境十分重视。针对这一现象,教师需要从阅读教学活动出发,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纳入到英语教学目标中,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调整后续教学计划。只有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欲望,在不断质疑与提问中保持思维活跃性。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还需要落实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明确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并结合阅读内容来启发与引导学生,在尊重与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做好指导工作,促进学生未来发展。

(二)降低对工具书的依赖性

初中英语教材中所选择的内容与日常生活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应当转变过去以讲解教材为主的教育模式。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以此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学生逐渐摆脱对工具书的依赖,尝试理解简单的语句,从常识角度出发,逐渐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做好问题设计,确保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保持学习兴趣的同时主动思考问题,不断阅读文章,促进批判性思维形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结合时事热点做好阅读教学创新工作,实现教育内容与日常生活的有效结合;利用新颖的教育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进入到主动探究中;并减少工具书的使用,提升英语阅读综合素养。如在学习Scientist discovers a sixth sense时,如果直接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要求学生阅读,学生只能通过工具书不断查阅与分析,最终能够掌握文章中的句式与重点单词。但是在教学中增加第六感、科技热点等内容,要求学生之间探讨第六感是否真实存在等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产生良好的阅读体验。在设计问题时,教师需要从学生能力水平出发,确保所设计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借助阶梯式的问题由浅入深,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提高阅读效果,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4]。

(三)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高低受到个体天性、成熟程度等因素影响,但更取决于后天培养和训练程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发挥自身教育引导作用,确保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在不断解读与深入研究中真正理解与消化知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需要从选择合适的思维模式出发,为学生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及时更新思维方式,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批判性阅读技能,借助预测、质疑、分析等方法,让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过去的英语阅读教学重点集中在知识目标方面,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成绩,但却难以实现学生英语素养的提升和学生长远发展目标。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培养批判性思维又是这一阶段的重点,所以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目标,创新英语阅读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开放的阅读环境,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主动提出质疑,在不断探索与学习中形成个人观点,掌握阅读方法。一是教师需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赋予学生自主权,转变传统阅读模式,针对相关资料与信息进行加工,在提出质疑的基础上理解知识。二是运用鼓励性话语回应学生的质疑,强化批判性精神,产生学习自觉性,在阅读中不断获取知识,实现能力与思维发展目标。

(四)创新英语教学模式

1.构建开放课堂。初中英语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制定合理化教育目标,明确批判性思维对提升阅读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课堂中教师也要主动创新教学模式,从原有的语言知识教学转移到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传统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学模式存在僵化、单一等问题,学生难以对英语知识产生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中需要从阅读技巧讲解入手,在激活既有图式的基础上逐渐完善知识结构,加深对英语知识的认识,提高阅读有效性。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够自觉参与探讨活动,发表个人意见,主动与其他同学沟通,逐渐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如在学习“Do you like bananas?”时,可以先要求学生完成文章阅读任务,随后提出问题,做好延伸工作。如可以要求学生思考“Why do you like them?”等问题,调动学生思维,提升思考宽度与深度,为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奠定基础[5]。

2.鼓励学生质疑。英语课堂中应当培养学生主动质疑能力,进一步强化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只有具备质疑能力才能不断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从激发学生质疑意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真正进入到英语阅读中。因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学生认为教师、教材是绝对权威,使得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很少主动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但是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主动提出质疑,进一步强化批判性思维能力,积极参与到英语训练活动中。在阅读教学中还需要为学生提出具有争议的问题,调动学生思考动力,在锻炼主动思维判断的同时利用争议性辩论理解英语知识,感受到学习英语知识的乐趣。学生只有产生质疑,才能更好地进行批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确保教学方法的合理性,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尝试提出不同的观点。如,在学习A dangerous servant时需要先提炼出文章中的核心句式,并展示在黑板上,随后要求学生思考问题,如为什么使用May提问?是否还存在不同的表达形式?利用开放性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从文章基础上进行延伸,逐渐提出自己的观点,在主动发言与辩论中深入理解英语知识,达到强化个人批判性思维效果。由于许多学生已经习惯传统学习方法,存在质疑精神不足等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提出适合学生思考的问题,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也可在教学中故意设计“犯错”,由学生来指出存在的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保持质疑动力的同时逐渐树立起学习好英语知识的自信心。

3.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时还需要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不断思考与探究中形成独立思考意识,强化独立思考能力。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鼓励性话语来激励学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如在讲述“How Can You Become a Successful Learner?”之前,可以先要求学生尝试总结自己在英语学习中所积累的经验,随后可以引导学生发表意见,在小组中进行探讨。在小组探究结束后,及时在黑板中展示不同小组的研究成果,提炼学习英语的关键词。随后可以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内容,以对比的方式分析文章中所讲述的学习习惯以及自身所总结的习惯,以此来加深印象。借助独立思考可以强化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掌握表达技巧与方法,尝试针对所学习的英语知识进行总结,在深入交流与实践锻炼中提高学习能力。学生只有掌握独立思考方法与技巧才能在阅读中更加细致的研究,思考文章中的内容,进一步探讨方法的合理性,并借助实践检验自身的学习习惯。经过前期阶段的培养,学生能够主动在阅读中提出质疑,而教师则需要在肯定学生观点的基础上继续指导学生,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英语知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