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作者: 唐斌【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绘本阅读已成为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获得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对于该阶段儿童的阅读素养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的教育价值出发,探讨了如何在语文课堂开展绘本阅读活动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绘本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2—0120—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小学低年级阅读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乐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尝试阅读整本书。”[1]与纯文本书籍相比较,绘本具有少字多画、图文交互的特性,更适合儿童早期阅读。下面,笔者就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的价值
(一)有利于科学有效地促进幼小衔接
利用绘本读物能够为儿童带来良好的早期教育,实现阅读启蒙的目的。绘本更是幼小衔接中培养语言能力、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教学载体,所以,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借助绘本阅读,可以科学有效地促进幼小衔接。
(二)有利于提升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和读图写话能力
新课标要求低年级学生“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2]绘本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读,通过阅读精彩的故事,再进行对话式的交流,让学生在理解绘本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口语表达,最后尝试把阅读体验分享给别人,无形之中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阅读思考能力,加强了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低年级学生情感体验丰富,形象思维敏捷,正是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最佳时期。教师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让学生根据绘本中的语言进行趣味仿写,为写作打好基础。
(三)有利于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内心活动逐渐丰富,但是认知层次还很浅,情感刚刚萌生,理性思维还未形成。学生随着年龄和阅读量的增加,其生活经验和适应范围越来越广,对故事情节发展也会越来越有探索欲望,阅读优秀的绘本尤其是故事性强的绘本,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有利于提升低年级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绘本大道理,每一本绘本都在向读者传达着一种思想、一种生活方式。绘本能够借助隐藏的主题,促进学生品质的培养、习惯的养成、情绪的表达以及生活道理与人生哲理的获得,无形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如中国原创绘本《桃花源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团圆》《安的种子》等,每一本都有非常精美的图画,有中国元素、中国符号,有古代、现代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能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所以好的绘本能够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二、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要在认真研读新课标的基础上,深刻把握教材特点,根据各单元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日常阅读习惯和实际阅读能力,选择与课文题材相贴近、相契合的绘本资源。
(一)引导学生多读绘本
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地阅读、实践、交流、反思,提高对绘本的全面认识和理解,并结合语文阅读目标要求,深入分析绘本作品主题,引导学生体验绘本带来的快乐,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得,全面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选择绘本要有“方”
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都是经过专家们反复研究而确定的,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引领性。根据课本来选材,这是有的放矢,更是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1.根据单元主题来选材。语文教材给每个单元都确定了一个主题,单元内的文章也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根据单元主题来选择绘本,这是对单元学习的一种拓展和促进,而单元学习也为后面绘本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时,根据第七单元“想象”这一主题,可以让学生阅读《疯狂星期二》。这本无字绘本通过图画,展现了作者的神奇构思,打破了常规思维,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说,根据单元主题来选择绘本,利于学生接受和学习,更有助于教师进一步拓展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积累。
2.根据课文主旨来选材。每篇课文除字词句的学习外,都渗透着道德与思想的教育。生硬的说教不但达不到好的效果,甚至会遭到学生的反感或排斥。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缺乏深刻的体会,不能唤起学生的共鸣。绘本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故事和道理以及场景再现出来,没有生硬的说教,也没有讲理式的灌输,而是润物细无声,化复杂为简单,带领学生真正地体会和感悟人生道理[3]。
3.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材。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根据教学目标而展开的。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绘本,可以在课本或单元学习之前进行阅读,才能更加明确有效。如,一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是识字单元,主要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认识和学习汉字的兴趣。根据这一目标,教师可带领学生阅读绘本《三十六个字》。它讲的是用三十六个字串成的一个小故事,介绍了中国汉字的演变及其表达的意义,以此来激发一年级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三)阅读教学要有“法”
绘本阅读教学前,教师应侧重于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猜测绘本主题,预测绘本内容,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和阅读兴趣;阅读中则侧重开展相应的活动,有效指导学生积极阅读绘本,理解绘本主题,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阅读后的侧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理解主题与情感的基础上,整合文本内容,有效输出[4]。
1.注重有效“读”。阅读教学中,“读”是关键环节,是“问”和“悟”的基础,因此,绘本阅读过程中朗读一定要落到实处。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用抑扬顿挫的声音示范朗读,帮助学生思考;当遇到有对话情节的时候,教师也要转换不同的音色、音调,分角色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关系。
2.注重有效“问”。绘本阅读中,教师要优化提问策略,让学生在追问中加深理解,调动他们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对设置的问题和发问的契机要智慧把握,与学生保持平等对话的状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可以根据绘本故事的发展线索,进行猜想式提问,从图画中的人或物,或自然景象,或人物表情、动作等方面引导学生去推理,甚至预测故事中人物的命运、结局。
3.注重有效“悟”。绘本深受学生喜爱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生动有趣的图画和朴实精炼的语言,还有经久不衰的深刻内涵。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绘本作品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认知判断,体验阅读之快乐,陶冶其情操,实现学生的认知重构。教师要注意创设轻松趣味化的活动情境,让学生融于悠然闲适的状态中自由思考;要善于启迪学生天然的好奇,保持对问题思考的兴趣,养成接纳不同观点的态度;要开展“我是故事小能手”活动,通过让学生讲述绘本中的故事,加深对绘本的理解。
(四)课外迁移要学以致用
1.为学生推荐高质量的绘本。无论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还是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发展,都建立在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双减”政策落地之后,低年级小学生没有动笔写的作业,于是很多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没有事情可做。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时间段,带领学生阅读,让阅读充实学生生活。由于小学生在绘本选择上缺少辨别力,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年龄为他们选出有意义、高质量的绘本,供他们选择、阅读。
2.让学生表演绘本剧。教师将绘本故事改编成剧本,指导学生表演绘本剧。在一遍遍的排练中,学生通过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神态,不仅内化了语言吸收,增进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还受到感情的陶冶和良好品质的熏陶[5]。
3.抓好学生阅读习惯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自制力一般比较弱,课外阅读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监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作业量的多少等情况,让学生每日坚持适量阅读。月末统计学生每日的读书量,对没有及时阅读的学生加以提醒。对坚持一周、两周、一个月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奖励,激发其阅读的动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绘本阅读越来越重要。语文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选取适合学生的绘本,让学生感受绘本阅读的魅力和快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07-08.
[2]徐从芳.“互联网+”视域下小学绘本阅读教学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02):37-39.
[3]赵爽爽.核心素养下小学绘本阅读教学实践[J].天津教育,2022(32):120-122.
[4]王晶.浅谈绘本阅读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2(32):44-46.
[5]郑春阳.小学绘本阅读教学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22(30):25-28.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