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宜专人专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宜专人专用
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守护学生心理健康,关键是要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建议政府从优化政策入手,明确心理健康教师职称评定标准,拓展教师发展空间;建议学校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从优化课时安排、完善教学设备、创新活动开展、提升教师培训力度等方面支持心理健康教师工作,让他们在课堂、活动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展示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魅力,进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建议教师提高心理咨询实操技能,提高专业知识和能力,更新个人知识体系,关注心理健康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痛点及难点,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同时,积极参与线上线下各类心理健康研讨活动,通过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运用,提升专业认知,担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救火员”,用专业知识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和生命尊严,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价值、社会价值,提升职业认同。(杨玉春)
筑牢校园食品安全三道防线
引发社会热议的江西某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安全事件对学校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为食品安全提供了全面制度保障。2021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从食堂建设、食堂管理、食材安全、卫生管理、校外供餐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学校落实食品安全责任指明了方向。从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来看,需要重点关注学校和餐饮企业的主体责任,并做好三方面工作。首先,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制度建设与完善,筑牢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其次,切实落实校长陪餐制,加强学校领导的主体责任,筑牢食品安全第二道防线;最后,畅通学生参与渠道,鼓励学生参与食堂监督工作,筑牢食品安全第三道防线。学校还要借鉴网络点评和在线评论等做法,创新学生参与监督机制,让学生敢于参与食堂食品安全的监督工作,将有助于进一步保障学生就餐安全。(马亮)
警惕鲜艳涂料下的安全隐患

近日,有研究团队测量了生活环境和网售涂料中的含铅量。85个环境样本中,发现接近一半网售的工业涂料铅超标。一家儿童乐园的橙色坐骑超标数百倍。超标的背后,是商家对儿童用品中亮丽色彩的追求。鲜艳的涂料下,可能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儿童遭受铅暴露后可能出现智力下降、发育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有专家建议,对公众尤其是儿童可直接接触到的场景面漆实施强制性低铅标准。家长在购买玩具或文具时,也应选择可靠的平台,并留意有无相关认证。平时引导儿童养成良好习惯,不吃手,不啃指甲,定期清洗玩具,尽可能减少铅暴露的风险。(石向阳)
编辑:徐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