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办学“三重奏”
作者: 冲碑忠 牛志强“U18高中组”综合团体第一名、“U18遥控电动滑翔机”团体第一名、“U18遥控纸飞机”团体第一名、优秀组织奖、6个单项第一名、3个单项第二名、4个单项第三名,在2023年6月3日落幕的第二十三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甘肃省青少年科技体育航空航天模型无人机教育竞赛上,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航模队延续了辉煌战绩,成为赛场上耀眼的“明星”。
这是该校深入实施五育并举、推动学校特色化办学成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以实施创新教育、幸福教育、学生自主管理为抓手,着力打造特色品牌,提升育人品质,推动学校走上了高质量特色化发展之路。
创新教育:培养科技创新“生力军”
在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5层楼高的“STEM课程中心”是学生最喜欢的地方。这里有STEM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创意中心、航空模型科技训练基地、科技创新活动空间、多功能数字化实验室,这里陈列着历届学长在省内外大赛中捧回的奖杯和设计精巧的获奖作品,这里也承载着他们的科技梦想。
“课外活动铃声一响,我的心一下子就飞到了“STEM课程中心”。在这里和同学们共同交流探索,设计制作机器人是我最快乐的事情。”高一学生陈一博高兴地说,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他的机器人设计制作水平进步很快。
“我们学校这几年陆续建成了10多个先进的科技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空间,为全面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校长王海说。
“一个中心,两大板块,三级层次”,这是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结合新课程改革构建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一个中心”,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两大板块”,即基础教育课程、创新教育课程;“三级层次”,即核心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

据介绍,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在全体高一年级整合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物理、数学等学科知识开设航空模型、开源硬件在内的STEM创新必修课,在高二年级为学有余力、确有兴趣的学生通过项目化学习的形式,开设以整合CAD画图与激光切割、3D建模与打印、开源智能硬件、App In ventor手机软件开发等STEM创新进阶课。学校还把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综合实践课、学科竞赛和以此为基础的科技创新活动融合起来,成立了航模、机器人等32个学生社团,为学生个性成长和创新发展创建了丰富的平台。
科技创新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了提高科技创新教育的质量,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配备了多学科的科技创新专兼职教师,并通过外出培训、交流研训等形式,打造符合学校实际的科技创新教师团队。同时,通过研学旅行、科学家进校园等活动,引入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资源,助力学校科技创新教育。
为了加强科技创新教育的深度,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还加入了中国科协“英才计划”项目。该项目从选拔学生到培养学生实现了全环节全覆盖,为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王海校长说:“学校为入选‘英才计划’的学生配备了校内导师和研究团队,开展项目式研究,为英才学员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2021年,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被中国科协、教育部授予“英才培养优秀单位”荣誉称号,是甘肃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普通高中。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战场是大学和科研院所,而基础工作在高中阶段。为党和国家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生力军’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砥砺前行的动力。”王海说。
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科技创新教育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荣获全国第四批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中科协人工智能教育特色单位、甘肃省特色实验高中、甘肃省科技创新教育实验学校、甘肃省首批STEM教育示范校、甘肃省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成为甘肃省普通高中科技创新教育的“标杆”。
幸福教育:让师生幸福成长
巍然屹立的假山,汩汩流淌的泉水,绿树红花、格致景观映衬着师生幸福的笑脸……夏日的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校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呈现出一幅和谐美好的育人画卷。
比这幅画卷更靓丽的是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为了生命的幸福成长”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的幸福成长。落实幸福教育的理念、营造幸福教育的氛围,让师生幸福地成长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之一。”王海说。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家长会是“告状会”“诉苦会”“讨伐会”。然而,在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家长会成了家庭教育培训会、亲情关系的弥合会,变得有温度、有爱心、有笑容。
这一可喜的变化背后是王海的教育智慧。“这些年因为各种原因,学生心理问题发生频率在增加。如何及时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加强心理干预,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后来我发现,每次期中和期末考试后召开的家长会,是亲子矛盾爆发的重要时间点。”王海说。
鉴于此,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调整了学校家长会的召开时间,把按惯例每学期期中和期末考试之后召开的家长会,调整在考试前召开。家长会的内容也不再是围绕考试成绩展开,而是侧重于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
“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的家长会是轻松、愉快的,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对这个阶段的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如何科学地引导孩子正确地面对成长中的每一个困难。”学生家长张群说。
与此同时,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借助教育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和拓宽高效课堂教学内涵,积极构建基于“学历、情境、活动、评价”四位一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丰富和完善“教-学-评”一致性的闭环结构,让学生学得高效、学得幸福。
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还打造了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为师生的幸福成长护航。学校从学生心理咨询、“心晴”心理社团建设、教师心理成长与发展、学生家长心理支持、生涯教育与学业指导等五个方向开展工作,通过“生涯规划和生涯愿景墙体验”“青年教师3F心理成长工作坊”“原创团体心理活动实验”“教师生涯地图工作坊”“Keep Fighting”“织梦空间”“铁一追梦人”等多种活动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覆盖全体师生。
自主管理:为学生成长打好“底色”
2021年9月底,一场没有教师参与的运动会一经媒体报道顿时成为兰州教育系统热议的话题,也让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的学生“火”了。运动员、裁判员、志愿者、组织者是学生,甚至开幕式主席台上坐着的也全都是学生,整个运动会的主持、拍摄、秩序维持、方阵表演、器材管理、组织比赛等全部都由学生自主来完成,运动场上也很少见到老师的身影。
谈起让学生自主举办运动会的缘由,王海说:“几年前的秋季田径运动会,部分学生参加比赛,其他学生只能旁观,甚至个别学生操场上都不去,我们认为集体活动学生应该全员参与,所以决定由学生自主举办运动会,提升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沟通合作能力,让运动会成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平台。”
于是,自2018年起,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每届运动会都由学生自主组织,他们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将运动会办得有序、热闹、精彩,也让自己在活动中得到了历练和成长。

曾经参与运动会组织工作的学生郑泽睿说:“我们自己办运动会,就是为了更好地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更加全面地思考问题,让思维更加多元化,而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
在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运动会只是学生自主组织的活动之一。校园艺术节、主持人大赛、校园歌手大赛……所有关于学生的活动,策划、组织、实施都由学生来完成,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自己做主”。
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学生社团管理委员会、T-young新媒体运营中心、青年志愿者协会,都是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的学生组织,也是学生活动筹备、组织、实施的主体力量。
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办公室主任李学睿说:“4个学生组织拥有成员170多名,每次活动主要是由他们分工协作完成的,学校政教处、体育教研组、团委等适时在幕后给予帮助和支持。”
除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外,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还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学生常规管理考核工作、学生社团活动筹划安排工作、班级自主管理当中,给予学生更多自主管理、成长历练的机会。
评价是撬动自主管理动力的杠杆。为此,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构建起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历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该校现已推行学生德育积分考核制度,建立了学生成长档案,为更公平、更客观、更有效地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打下基础。
“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大胆地开展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享有更多成长历练的机会,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打好底色。”王海说。
编辑: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