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作者: 高忠芳

【摘要】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校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加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必须了解其时代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同时还要完善廉洁文化建设制度体系,并丰富廉洁文化的传播形态,从而增强廉洁文化建设效果。

【关键词】高校;廉洁文化;时代价值;文化内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4—0021—06

依托廉洁文化的引领和浸润以预防腐败,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2021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工作职责”中明确提出“推进廉洁文化建设,营造崇廉拒腐氛围”。2022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条例》和《意见》的印发,充分说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将其作为党的自我革命长期要抓的重大政治任务。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一项基础性、综合性工程,它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提供了重要支撑。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是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加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校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

一、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

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和重要性日益凸显,其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广大高校师生的普遍重视。

1.开展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有利于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创建风清气正的高校育人环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建设和管理体系中的人、财、事等权力不断增大。由于内部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一些环节存在漏洞,高校腐败现象频频爆出。从近几年查处的高校违纪违法案件和巡视中发现的问题来看,高校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选人用人、资金使用、国有资产管理和招标采购、基础设施建设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洁风险隐患仍然存在,违规经商办企业、大搞利益输送、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等问题时有发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依然是高校要进行到底的攻坚战和持久战。廉洁文化建设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思想条件,是一项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基础性工程。高校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抓好廉洁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把廉洁元素融入校园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治理实践,通过清正廉洁的文化浸润指引学校在基层党建、日常监督管理、师德师风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认识和行为,发挥文化的软约束和熏陶作用。如此,既能预防高校自身腐败问题,让领导干部和教职工做到思想上扶正祛邪、正本清源,将一体推进“三不”机制全方位拓展到办学治校全过程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又能完善治理体系,建立健全权力规范运行体制机制,提高办学的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2.开展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可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既是党的伟大事业的后备军,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谋划者和社会秩序的管理者,其思想政治素质、廉洁理念、廉洁行为与国家反腐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直接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1]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廉洁文化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实施“三全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廉洁文化建设作用不仅在眼前,还能对未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既是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良好的廉洁文化氛围为青年大学生提前接种好“防腐疫苗”,增强抵御贪腐思想侵袭的免疫力,养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价值观,形成廉洁自律的好习惯,为他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正确行使权力、抵御外界诱惑、践行清正廉洁的道德行为作了思想准备,也为维护社会公平和谐、国家长治久安、民族长远发展和廉洁型政党建设打好了基础,产生的影响是深层次、根本性和长期性的,是新时代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现“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应有之义。

3.开展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廉洁文化,增强高校师生正风反腐的廉洁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廉洁文化所倡导的精神追求、价值理念和道德准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先进性、纯洁性最基本、最重要的准则,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就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元素,从古代贤相名臣、清官廉吏的廉政思想中汲取营养,增强新时代廉洁文化的厚度和深度;深挖红色文化中的廉洁基因,缅怀和传承百年党史中革命先烈的廉洁操守和优良传统,镌刻红色基因在新时代廉洁文化中的烙印;弘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的廉洁从政从业的先进典型和事迹,让新时代廉洁因子成为廉洁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廉洁文化建设所蕴含的历史底蕴和时代特征为高校用文化自信引领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精神支撑,推动党员干部和全体师生遵守廉洁自律、严谨治学、严以修身的行为准则,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认同,体现了高校在反腐败工作中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让经过历史沉淀和时代发展的廉洁文化焕发更强的生命力。

二、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内涵非常丰富,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予以阐释。但是,笔者认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是以规范治理为目标的廉洁从政文化建设。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模式下,党政管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掌握着全校的教育、学术和管理资源,是高校廉洁从政文化建设的主体。廉洁从政文化建设可从领导干部和普通党政管理干部两个层面展开。领导干部是高校的“关键少数”,他们既是廉洁文化建设的决策者和推动者,也是廉洁从政文化建设的核心。“建设一支勤政廉政的高校领导干部队伍,是实现高校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根本保证,是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3]针对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文化建设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和增强纪律规矩意识为主要内容,以形成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和政绩观为重点,破除权力崇拜,增强行使权力的边界意识,遵法守纪,秉公用权,廉洁用权,主动接受监督,发挥对全体教师和学生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带头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政氛围。普通党政管理干部占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大多数,主要来自机关职能部门和院系管理办公室,是廉洁从政文化建设的主体。廉洁从政文化建设是思想认知上提高政治觉悟和公正法治观念,服务理念上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宗旨,权力行使上时刻牢记权力取之于师生,也必须用于师生,时刻把师生利益和学校发展放在心上,管理作风上求真务实、按章办事、以诚待人,形成崇尚廉洁的观念和合理规范的行为模式,在职业操守和职业精神上规范从政、勤政廉政,对腐败保持较强的警惕性和免疫力,杜绝高校治理中的微腐败与“四风”问题,树立廉洁敬业的形象。

2.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是以师德师风为重点的廉洁从教文化建设。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时代新人的使命,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也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在高校廉洁从教文化建设中起着基础和主导作用。廉洁从教文化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学术道德、社会服务和生活作风方面形成以廉洁自律、公平诚信、严谨治学、言行雅正等为主要特征的道德品质、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教师的廉洁从教对学生廉洁观念的形成具有直接影响,其高尚清廉的道德品质和诚信严谨的治学态度能增强学生的廉洁信心,对优良校风的形成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师德失范行为与腐败行为存在共同的发生机理和相似的治理逻辑”。从近几年曝光的发生在教育领域里的典型案例可以看出,学术不端、作风不正、侵害学生利益和受贿等问题屡禁不绝,失德失范行为与违纪违法问题并存,影响了教师队伍整体形象,给学生的成长成才带来消极影响。教师廉洁从教文化建设:一方面用贴近新时代、新形势的理想信念教育增强教师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廉洁从教的教风,带头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风范,成为高素质的“梦之队”筑梦人;另一方面纠正道德失范现象,用廉洁文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明确教育教学行为准则,杜绝违反师德师风和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强化法治与规矩意识,坚守师德底线、学术底线,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这也是高校正风肃纪反腐的重要举措。

3.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是以诚信立德为准则的廉洁修身文化建设。“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4]大学生是国家未来重要的人才资源,其道德品质关乎未来职业生涯中能否做到廉洁从业。当前,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少数大学生群体中存在诸多不正之风,如考试作弊、论文造假、贷款拖欠等诚信缺失现象,同时存在纪律松散、言行举止粗俗等道德观和价值观偏差的行为,这些行为直接影响校风学风建设,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廉洁修身文化建设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内容,如对低年级侧重“明理、诚信”,以廉洁习惯培养和校纪校规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遵守纪律、诚实守信的习惯,懂得事理、法理、道理,在思想认识上将纪律规矩意识印在头脑中;对中高年级侧重修身、立德意识培养,具体来说就是教育学生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引导学生坚定思想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增强自觉自律意识,形成清正廉洁的观念,做到明是非、分善恶、知荣辱,在细照笃行中严格约束操守和行为,涵养廉洁之心,为自己打下牢固的廉洁品格;对毕业年级侧重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通过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白初入职场应遵循的基本规定和社会法则,把握好自己,保持头脑清醒,心中“戒尺”高悬,切勿踩上职务犯罪的雷区,严守底线不逾矩,系好廉洁从业的“第一粒扣子”。

三、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路径

高校开展廉洁文化建设,要想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就必须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条基本路径入手,开展高校廉洁文化建设。

1.以理想信念教育固本培元,夯实清正廉洁思想根基。“信仰、信念、信心是最好的防腐剂。”[5]腐败堕落都是从理想信念动摇、思想蜕化变质开始的,理想信念决定着人们的思想行动,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客观表现和核心形态,也是廉洁自律的“总开关”。高校在廉洁文化建设中要以理想信念教育提升领导干部和全体师生抵御风险的能力,夯实清廉思想根基。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性认同,党政干部和全体教师要学懂弄通、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识别能力、升华思想境界,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抵御各种错误思潮;要推进马克思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深化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保持崇高的理想信念,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认识,以思想的清醒自觉提高拒腐防变的定力,抵制腐败思想的侵蚀,远离不廉洁行为。教育是党的重要事业,高校党政管理干部和教师要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理念,坚持教育的人民立场,践行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品德、有修养的时代新人,在把个人远大理想抱负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做清正廉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